2024,苹果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微型计算机 2024-04-02 09:42:25

著名的摇滚吉他手埃里克·克莱普顿在他的自传《天堂十字路口》中这样写道:“我开始了全新的人生,已经容不得多余的累赘。”2024年才刚刚过去3个月,苹果公司就迎来了命运中又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这一次他们做出了充满魄力的抉择——押注空间计算,忍痛砍掉汽车项目,全面转向AI……然而,未来仍是一片迷雾。

Vision Pro迎来首发

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如果说有哪一家企业能称得上是创新的代名词,估计绝大多数人的答案都会指向苹果。2024年4月1日,苹果公司迎来了48岁的生日,然而今年前3个月所发生的几件事情,却注定了这一年对于苹果的“不平凡”。请原谅这里用上了带双引号的谨慎措辞,因为我并非一位时间穿越者或是预言家,无法直言这家公司的未来走向。但可以肯定的是,在5年或10年后,人们再回顾苹果的发展历程,2024年及这一年发生的种种事情一定会被浓墨重彩地记录其中。

让我们来看看过去3个月苹果公司都经历了些什么。首先是2024年2月2日,耗费8年时间和数十亿美元打造的跨时代产品—苹果Vision Pro,终于在美国市场正式发售。256GB版本3499美元(约合25250元人民币)、512GB版3699美元(约合26695元人民币)和1TB版3899美元(约合28138元人民币)的售价,并没有阻止科技发烧友和果粉们的热情,上市仅10天,其销量就突破20万台大关。在中国国内找黄牛代购,也需要加价上万元才能享受到抢鲜的机会。

苹果现任CEO蒂姆·库克称,Vision Pro是有史以来最先进的消费电子设备,这款产品预示着“空间计算时代已经到来”。在去年WWDC之后,Vision Pro引发了广泛热议,网友普遍关注其高昂的售价是否匹配这款产品的实际意义。而库克最近大半年对外界反复强调“这是把明天的技术放到了今天”,他还在向员工发送的备忘录里将Vision Pro与苹果Mac、iPhone、iPad和Apple Watch进行了类比,称这款Vision Pro正在加入苹果“突破性产品的神殿”,这些产品既“重新定义了苹果”,又“重新定义了人们所认知的技术”。不过,是否算得上“突破性产品”和“重新定义”,并非苹果说了算。

对于苹果公司旗下的首款头戴式空间计算显示设备,首批购买的用户才是目前对该产品最有发言权的人,他们很快就在互联网上分享了体验感受,而所有的评价总体看来算是喜忧参半、两极分化。这里将两种评价整理如下,以确保还未体验到这款产品的看客朋友能对之有一些客观的了解。

喜好者:实在太酷了,它带来了变革!

“Vision Pro有着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机交互方案,无论是沉浸式的视觉享受,还是叠加现实世界的AR,都让我觉得它实在太酷了。”

“低延迟,高清晰,不会晕眩,无论是播放视频还是开视频会议,都没问题!”

“它戴上去感觉没想象中那么累赘,还能接受,而且空间音频听起来比一些专业音响还要棒。”

“你能想象我把一辆‘F1赛车’摆在我的工作台上,并随意去拆装它吗?”

“戴上Vision Pro之后的体验还是很不错的,大多数交互只依靠手指和眼球追踪就能做到精准且流畅。尽管这部分跟以前的VR相比没有本质进化,但苹果最擅长的就是把已有的玩法细节进行打磨,拉开跟竞品的差距。”

“Vision Pro在我眼中是达到甚至超过预期的,重量部分买之前就有预期,所以虽然是缺点但可以忍受,最关键的是为了这块看不到像素点的屏幕也得忍。”

“苹果Vision Pro定义的高精度眼追配合捏合手势的交互逻辑,就可以让它成为初代iPhone一样里程碑式的产品!”

“我宁可忍受前后负载不均衡、特别重且拖着充电宝的Vision Pro,也不愿意再去用那些佩戴体验好很多但像素颗粒感很明显的VR/AR设备了。重是个缺点,贵是更大的缺点,我的建议是等Vision(Air)。”

遗憾者:有提升,但没有质的飞跃!

“在没有连接电源的情况下,续航不超过3个小时,可我很难接受戴着它还得被一根线约束着。”

“谁说这是一个生产力工具?交互精度太差,空气中敲键盘远没有键鼠便捷,只用了三天,我就受不了了。”

“我戴着它出门,第一天朋友说我很酷,一周后,他们说我像个傻子。因为Vision Pro没法多人同时观看。”

“(戴着)Vision Pro看着自己的电脑或iPhone时,所显示的图像质量远不够清晰,我无法分辨屏幕上的内容,阅读一份小字体的报纸也是如此。”

“体验完目前的原生内容之后,(Vision Pro)就变成了空间化的智能手机,缺乏更多的体验内容。”

“大部分情况下眼控的体验是精准的,但是当两个按钮距离较近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明显难以选中的问题。”

“Vision Pro目前还没有足够多的多样化体验和多样化内容,来保证人们每周使用它2个小时。”

“它并没有那种质的飞跃,重量不算低,还要外带一块电池,一切都让步给了视觉体验和算力。所以,我更愿意称它为Quest 3 Pro Max豪华升级版。因为Vision Pro上面的大多数功能,Quest 3都能实现,而且价格也就三四千块。”

只不过是半成品或原型机?

2月16日,也就是Vision Pro尝鲜期到期日,外媒曝出首批Vision Pro被用户大量退货。据Cult of Mac调查统计,退回比例的数据高达45%。考虑到Vision Pro的价格和产品特性,高企的退货比例并非不能理解,首批购买者中原本就打定只想尝鲜的人肯定不在少数,但越来越多的海外媒体对Vision Pro发出的质疑,也是无比真实的。

供职于彭博社,长期跟踪苹果动态的马克·古尔曼直言,苹果Vision Pro太笨重,电池续航太短,而且没有足够的专用应用程序。而库克在发售前夕曾发文称:“Vision Pro发售时,用户能体验超过100万款App,其中包括600多个专为Vision Pro开发的App。”显然,他们之中有一个人没说实话。

马克·古尔曼还爆料,就连苹果公司视觉产品部门的员工也觉得,可能需要四代迭代,Vision Pro才能达到理想形态,这与iPhone、iPad和Apple Watch的发展类似。他的总结可能不会让苹果公司和果粉感到满意,他甚至讽刺道:Vision Pro并不算是未来的产品,现阶段其本质上只能算是一个原型,而且是你必须付钱给苹果公司才能试用的原型。市场研究机构集邦咨询也公开表示,Vision Pro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续航不够、应用不足以及价格不菲。

▲苹果Vision Pro 拆解图(图片来自iFixit)

核算成本大概在1200~1540美元的Vision Pro算不算得上先进?答案是肯定的。为了这款产品,苹果投入了强大的技术研发,仅申请专利就超过4500项,而且还有全球最好的供应商为其硬件品质提供保障。但问题是,它重新定义了什么呢?可能并没有,Vision Pro实质上无论是使用方式还是交互模式,都能在现有的XR产品上找到“下位替代”。在如此昂贵的单品成本的支持下,其他XR厂商未必不能将其产品升级到类似的高度。

硬要说成功的话,苹果不过是在强大的算力芯片、可靠的供应链体系以及成熟稳定的独有生态的基础上,拉高了XR设备的上限。Vision Pro之于其他XR产品,远远没有像当初iPhone触控屏对比传统功能手机和老款按键式智能手机那样,以震撼人心的创新开启一个新时代的水准。至少从现在来看,Vision Pro缺乏真正的杀手级应用,它也不像手机那样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它所带来的创新顶多只是像Macbook Air那样让人们看到原来笔记本电脑还可以如此轻薄,连iPod的高度都很难达到。在我看来,Vision Pro很可能只是苹果先行拿来向外界证明其创新DNA,向全球开发者发出“邀请柬”的一个“广告”,起到的不过是广而告之的作用。空间计算时代的真正降临,或许还得看传说中更大众化的Vision标准版、SE版或者Air版。

史上最大“烂尾”

不管怎么说,苹果Vision Pro的上市至少推动了XR领域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而网友们也纷纷为之做了不少梗图和段子,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这款产品。比如有国内网友评论“为了个人健康,过去总被告诫离电视远一点再远一点,现在被警示放下手机拥抱自然时,苹果却把屏幕直接‘怼’在了用户脸上”。

就在人们还在为Vision Pro展开或专业或娱乐的议论之时,没想到又一则来自苹果的新闻,震惊了全球科技圈。

2月28日,苹果首席运营官Jeff Williams和副总裁Kevin Lynch对公司内部宣布,放弃汽车项目,汽车团队约1400名员工中部分将转去AI项目部门或其他岗位,其他将遭到解雇。

▲以上均为早期网传苹果汽车的假想图,或是依据苹果相关专利所做的概念设计图。

相比Vision Pro,苹果的汽车项目花费超过100亿美金,研发超过10年之久。为了该计划,苹果公司不惜得罪众多汽车厂商,先后多次挖走了无数造车人才,甚至为之配备了极强的保密措施,以至于不少果粉在2023年之前几乎没听说过这一项目。直到项目夭折的消息传出,海外媒体和分析师们才抽丝剥茧地挖掘出了苹果造车项目过去10年的大致发展脉络。

苹果汽车项目发展历程

早在iPhone诞生之前,乔布斯就曾考虑开发一款苹果汽车,但据说他在2008年最终决定放弃这个念头。

2014年,苹果在库比蒂诺总部附近的一个秘密基地,正式启动了名为“泰坦计划”的造车项目,并拒绝了当时市值不到300亿美元、因产能危机深陷困境的特斯拉的收购申请。

最初的团队项目负责人史蒂夫·扎德斯基希望能够开发一款具备半自动驾驶能力的汽车,而时任苹果设计总监的乔纳森·艾维认为苹果应该聚焦软件,并且要彻底颠覆传统汽车市场,打造一辆没有方向盘的完全自动驾驶汽车。

苹果汽车团队最初的探索方向包括静音电动门、无方向盘/油门踏板设计、增强现实显示器、改进激光雷达传感器,以及不那么明显突出的车顶传感器甚至是球形车轮。

2015年2月,一辆租给苹果的神秘面包车被发现在美国加州的街道上行驶,车上装有多个摄像头。几天后,一位神秘员工爆料在苹果从事一个“令人兴奋且不能错过”的项目。随后,“泰坦计划”被《华尔街日报》首次曝光。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称,苹果曾“非常努力”地试图从该公司挖走工程师,甚至愿意提供60%的加薪幅度和25万美元的奖金。

2016年1月,史蒂夫·扎德斯基退出该项目。随后,法拉利919混合动力跑车的开发者、时任保时捷LMP1项目技术总监的亚历山大·希钦格加盟苹果。7月,从苹果退休的前苹果高管鲍勃·曼斯菲尔德回归,成为团队领导,项目转向L5级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而非自造汽车。

苹果曾制定了一项计划,寻求与大众汽车合作,将在大众T6 Transporter上安装其自动驾驶软件,作为员工班车。

2017年1月,苹果公司副总裁丽莎·杰克逊被媒体发现名列由美国交通部成立的自动驾驶汽车咨询委员会之中。

2017年4月,苹果在美国加州获得公共道路上进行自动驾驶测试的许可。随后两年时间里,其测试车辆数目大致在70辆左右,车型为租赁来的2015款雷克萨斯RX450h SUV。

2018年8月,苹果的自动驾驶汽车发生了第一次车祸。

2019年1月,苹果宣布调离和解雇了200多名汽车团队成员。这年2月,加州机车辆管理局数据显示,苹果在28家自动驾驶路测企业中接管频率排名倒数第二。苹果汽车在每次人工接管后平均只能跑1.8公里,而排名第一的Waymo是17846公里。2021年同样的标准下,苹果仍未能挤进前十名。

2019年6月,苹果收购设计自动驾驶班车服务的初创公司Drive.ai。

2020年初,苹果与电动汽车公司Canoo进行收购或投资谈判,最终无果。另根据职聘网站显示,苹果汽车业务团队的1200多名员工中,近40%有特斯拉工作背景。

在2019~2020年间,苹果汽车团队经历多次重要岗位的人事变动。

2020年初,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COO杰夫·威廉姆斯以及设计团队的高级成员在亚利桑那州进行了一次特别的试驾活动,体验了一款正在研发中的原型车。这辆原型车的设计理念与传统汽车大相径庭,采用了全玻璃车顶,拥有电动侧滑门和白色轮胎,可容纳四人,苹果内部将这种设计戏称为“一条面包”。车辆内部摒弃了传统的方向盘和踏板设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类似主机游戏手柄的控制器,同时该车具备L5级自动驾驶功能。

▲图为MacRumors最早曝光的搭载苹果自动驾驶平台的雷克萨斯汽车,车顶搭载了多个激光雷达、高分辨率摄像头和传感器。

2022年,苹果缩减汽车项目,对团队进行了一次解散重组,彻底放弃了全自动驾驶和取消方向盘/油门踏板的计划,将目标设定为具有自动驾驶模式、在高速上可以自动驾驶、其他时候需要手动驾驶的汽车。传闻当时苹果希望在2025年推出智能汽车产品。

2023年,苹果董事会多次向CEO蒂姆·库克等高管施压,要求其提交一份更具体的项目推进计划。消息爆料称,苹果再次将首款智能汽车的发布时间延后到了2028年,且首发时只能交付L2+级的自动驾驶产品,最多只能向特斯拉现有车型看齐,不会有重大突破。

2024年2月28日,苹果宣布终止造车项目。(注:以上资料整理自知名苹果资讯媒体macrumors、彭博社、《华尔街日报》及业内知名苹果新闻爆料人郭明錤、古尔曼等。)

夭折早已进入倒计时

作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之一,苹果拥有约162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以及超过16万的员工,行业人才集聚,产业链整合能力极为优秀,研发实力更是毋庸置疑。单以汽车项目而论,该团队一度有约2000名员工(另一说有5000人)参与其中,平均每年投入资金约10亿美元,相关配套技术的研发费用也是数以亿计。但为什么最终它却落得如此局面呢?

第一,内部管理问题。苹果的造车计划自启动时就未能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高层负责人和重要岗位的频繁变动,使得很长一段时间里苹果一直纠结于到底是自己造车还是开发自动驾驶平台。公司高层甚至缺乏足够的魄力解决内部分歧,并及时商定一个行之有效的合理规划。

第二,对于技术开发难度的错误预估。在过去10年时间里,苹果至少尝试了5种不同的设计方向,累计进行了超过160万公里的自动驾驶测试,却不得不一路降低技术标准,从L5级完全无人自动驾驶到L4、L3级,最后到L2级。

第三,利润率与投资回报问题。苹果硬件产品的利润率一直维持在35%~40%之间,然而汽车行业管理费用和劳动力成本极高,周期性购买趋势和竞争激烈(特斯拉的毛利率也不过18.3%左右)。苹果更习惯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或是整合革命性的技术,来颠覆传统市场。而造车业务投入大、周期长、竞争激烈,现金流经受挤压,竞争力和项目回报难以评估。

第四,自动驾驶监管力度和舆论压力。全球多个国家开启自动驾驶测试后,政府对于相关安全问题的管控日趋严格,且随着民众对自动驾驶汽车的关注度与日俱增,车企承受监管和舆论的双重压力,使得苹果内部产生了畏难情绪。

第五,外部竞争压力尤其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崛起,使得苹果不得不重新评估自己造车计划成功的可能性。

未来转向AI

乔布斯曾说:“决定不做什么跟决定做什么同样重要。”在下属宣布终止汽车项目后的第二天,库克在苹果公司的股东大会上放言将在 2024 年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开辟新天地(break new ground)”,并承诺今年晚些时候,苹果将向大家分享“在AIGC方面开创新局面”,这会是另一项“能重新定义未来的技术”。

2023年7月曾有传闻,苹果正在开发大模型Ajax和内部聊天机器人Apple GPT。而在最近一篇由苹果多位专家共同撰写的论文中,正式公布了其最新的多模态大模型研究成果—MM1,只不过其性能暂时无法媲美谷歌Gemini和OpenAI GPT-4等业界领先模型,参数量级最大仅为300亿,规模甚至比国内一些厂商的产品都小。

今年6月的WWDC大会上,苹果将会发布全新的iPadOS 18、iOS 18和macOS 15、watchOS 11等操作系统,届时希望集成生成式AI的iOS 18能展示一些新的东西。否则“创新光环”可能将在苹果的头顶彻底消失,因为苹果在其传统领域也还面临着来自Android阵营的巨大压力,比如折叠屏产品赛道。

据爆料,苹果可能会在今年或明年推出一款折叠屏iPad,在更大的尺寸下先行试水,首款折叠屏iPhone将推迟到2026年发布。另一消息则显示,目前唯一有明确开发时间表的只有2027年量产的20.3英寸折叠屏MacBook。此外,2024年前6周苹果在中国的智能手机销量下跌了24%,市场排名被vivo、华为和荣耀反超。

0 阅读:0

微型计算机

简介:以“MC评测室”为基础提供各种科技和IT产品评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