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六十万瓦剌军压境,力挽狂澜赢得京都保卫战,为大明续命200年

一道知衡 2021-06-27 12:39:50

1449年8月16日,明朝军队与瓦剌军大战后惨败,明英宗被俘,偌大一个王朝面临非常严峻的局势。

在京城的大户人家听说明军大败,瓦剌军已经冲向都城,众人纷纷外逃。甚至,朝廷中的大臣还主张,把朝廷整个南迁,以躲避战火。不过,身为兵部尚书的于谦,坚决反对,并且提出要主动保卫北平,保卫明朝京都。

10月,瓦剌军头领也先率领60万大军冲到北平城墙外,双方展开激烈的攻守大战。十余日后,瓦剌军大败而走,北平解围。而于谦因为坚持勇守,指挥得当,成为首功。

不过,一个北平城是如何抵御瓦剌大军的呢?于谦是怎样赢得北京保卫战呢?

大战之前

早在北平保卫战之前,于谦就已经做了多方准备。

在思想上,于谦挺身而出,使坚定了固守北京的信心。瓦剌大军未到之时,徐有贞曾经要求南迁,被于谦直接斥责。于谦认为一旦迁都,就会像南宋一样失去天下根本。由于土木之变损失了大量精英,大臣们人心惶惶。为了给同僚们吃定心丸,于谦紧急要求征调北京诸府运粮军等军队勤王。看到于谦这么厉害,同僚们这才放心。

在后勤上,于谦及时调整收粮方式,防止有人向瓦剌卖粮,维护后勤安全。于谦及时劝说太后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支持大臣们打死王振的党羽马顺。于谦的举动在避免了朝廷被瓦剌的勒索的同时,也使得大臣们对朝廷的怨气及时的发泄了出来,使得朝廷内部可以同仇敌忾。

在军事上,于谦否决了石亨以老弱士兵为守城敢死队的建议,将22万精锐分开去把守城门。为了让将士们坚定守城信心,他借鉴秦汉时期军法,下令临阵脱逃者必死。士兵们听说当逃兵会死,也坚定了自己守城的信心。当时,明朝军队的军心有些涣散,如果采用年老的士兵守城,必然没有足够的勇气和能力把守住城门,城门一旦失守,面对瓦剌的六十万大军,大明的胜算就不大了。所以,于谦改用精兵守城,并预备好多个战术。

不过,就在于谦刚开始检点兵马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城里的士兵不多,守城器械也不够。也许别的官员看到这个情况已经泄气了,可是于谦并没有。看到这种情况,他立刻深吸了一口气,重新调整好了心态,一面招募民兵,一面督促工部官员赶快制作兵器和甲胄。

兵械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人才的问题。为了打好这次保卫战,他提拔了文官轩輗为巡抚,武臣石亨为将帅,协助自己处理军旅之事。于谦的冷静和稳重使得景泰帝朱祁钰更加信任他,有了皇帝的信任,于谦要打好北京保卫战就没有了来自上面的阻力。接下来,一场北京保卫战就正式打响了,面对瓦剌的六十万大军,于谦又会做出什么样的举措呢?

大战之中

在方向上,于谦坚决拒绝了也先的和议要求。瓦剌军靠近京城之后,首领也先看到了严阵以待的大明军队心生一计,他故意唆使叛阉喜宁去诱骗大臣,意思是只要交出大量的金帛就可以议和。想到南宋就是因为议和而士气大衰,景泰帝与于谦等大臣坚定地选择了继续打下去。

在人力上,于谦动员了各阶层的力量。甚至少数民族想要参与这次保卫战,于谦欣然同意,还在东方半岛征召了许多人马来支援。被动员的居民们也都纷纷响应,看到瓦剌士兵,他们就拿起石头或者砖头去砸他们,在维护家园的动力下,他们似乎忘了自己几乎手无寸铁。

在军事上,于谦与其他将领团结一心,让瓦剌大军受到了很大损失。

也先刚接近都城,就被提前埋伏好的高礼和毛福寿在彰义门教训了一顿。气急败坏的也先继续追击,正好碰到了石亨带的几个骑兵。也先以为大明军队傻了,直接带着一万骑兵追击。就在这时,埋伏好的火器手如天降神兵,纷纷向瓦剌士兵发起攻击。在这次战斗中,也先的弟弟孛罗和平章卯那孩直接被大炮打死。也先非常生气,又去攻击别的看起来防守薄弱的城门,结果又被西直门和彰义门的武兴等大臣带着兵打了一顿。

大战之后

就这样坚持了五天之后,看到自己没有获胜希望的也先心生怯意,为了躲避援兵和勤王的藩王军队,他选择了灰溜溜地回到草原。此次胜利之后,朝廷论功行赏,本想加封于谦为少保。但是,于谦认为还不能掉以轻心,于是拒绝了。在之后的日子里,于谦继续巩固防守力量,使得瓦剌对京城再也不敢垂涎。

1449年11月8日,瓦剌士兵们灰溜溜地逃回塞外,在他们的身后是明朝君臣志气高涨的笑声。公元1455年,瓦剌的一代枭雄也先被人暗杀而死,他攻灭大明的梦想就这样破灭。也先一生城府极深,曾故意让明朝的皇帝北狩,来实施他的阴谋。然其一生,于谦是他最难以释怀的对手。

以于谦为主要指挥者,而打响的京师保卫战,赢得确实漂亮。作战过程中君民上下团结一心,作战过程机动灵活,有力地维护了百姓的安全和明朝的统治,这场胜利不止是君王的胜利,更是明朝百姓的胜利。甚至这一场胜利,成功的为大明朝续命将近200年,可谓功不可没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 阅读:25

一道知衡

简介:挖掘历史趣事,找寻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