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私下联系,让聊一聊中国刺刀的发展历史和当年的军刺之王M9刺刀的区别与差异。在这里一并满足下。
历史目前公认刺刀是法国人1640发明的,经过数百年历史的演变,现代刺刀简单地说分为两大类:棱刺和扁刺。早期的刺刀多是锥形,而随着刺刀座的出现,也开始出现了扁刺,扁刺现在也叫剑形刺,根据刃口的朝向分为顺刃和逆刃,所谓顺刃,就是刺刀的刃口朝下,而逆刃则正相反。
作为一个军迷,本人曾有幸亲眼见识过一位海外朋友收藏的几款中国军史上有名的刺刀,分别是:56式三棱刺、56式剑形刺、81军刺,其中还包括一把美军的M9刺刀,现在将个人对刺刀的一点认识与大家分享交流下。
这里说下,虽然朋友收藏年代最早的是56式三棱刺,但这款还不是中国军队建国后最早的制式刺刀,最早的制式刺刀应该是53式四棱刺刀。朋友也曾心心念念多方收集,但似乎无缘,总是失之交臂,而随着岁月的递增,现在越来越少见了,这也成为这位军武收藏迷的一个一直的憾事。
53式四棱刺刀
53式四棱刺刀,顾名思义,是中国军队53年成建制装备的第一款军刺,不过当年中国处于建国初期,工业和研发力量都不足,这款军刺主要还是仿照的前苏联的莫辛纳甘步枪刺刀而制造的,当时中国军队武器设计太多是仿苏式,在刺刀上也是如此,真正有自主特色的只有56式冲锋枪刺刀和63式自动步枪刺刀。
53式四棱刺刀便于携带,刚度也非常优秀,但是由于53式步枪本就是一种过渡性装备,随着时代的发展,性能更优秀的56式步枪的出现,53式步枪也逐渐淘汰。到了1960年,53式步枪和刺刀全部停产,中国军队中开始换装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突击步枪,就这样,53式刺刀完成了它的使命,被56式刺刀系列所取代。
再说说56式,56式半自动步枪,枪长1米,枪重也仅有数斤。由于枪身较长,这款步枪非常适合用来拼刺刀。该款步枪的刺刀今天我们军迷印象最深的就是三棱刺,还曾被很多文章誉为当时威力最大的军刺。
56式剑型刺
其实最早期的56式枪刺是剑形刺,并且两边都开有刃口,可以刺、挑、划,劈。拆下来的剑形刺和普通匕首差不多,不过由于当时的冶金工艺不太过关的原因,刃口不是特别锋利,同时这种剑形刺韧度不足,比较容易断裂,不过样式设计的非常漂亮和有震撼力,所以现在除了少量仪仗部队还在使用外,已经很少见到了。
也因此后来三棱刺成为了军迷对56式刺刀最熟悉的记忆,当时56式枪族配发的刺刀基本属于回叠固定式,和剑形刺一样,在设计的时候就没考虑过将其拆下来单独使用,这样的好处是可以避免紧急状况下刺刀的丢失,坏处是增加了枪的重量,同时由于杠杆原理,也会影响射击的精度。
不过,有的三棱刺还是能够分解下来的,分解下来以后,有一个很短的金属套筒和一根弹簧。但说实话,用枪上配备的套筒作为刺刀握柄确实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手柄太短,握力不足,非常影响实用性。
不过这些都不是关键,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刀刃,56—1式刺刀是仿制的前苏联SKS刺刀,刺体经过磷化处理,整体暗灰色,没有金属反光,通体浑圆,分为三条并不锐利的棱状,棱间就是传说中的“血槽”,刺体逐步向刀尖缩小,在刀尖处呈“T”字形截面。
这样的设计主要考虑的是杀伤力,从表面上看56式棱刺既没有锋利的刃口也没有尖锐的刀头,有的刀尖甚至是鸭嘴型,用来刺木头,效果非常差,不过从人体工程学来说,肌肉组织对于刺状物体的防御性几乎为零。所以在实战中它的杀伤力却是十分惊人,是一柄纯粹的杀戮凶器。
一旦三棱刺刺入人体,3条血槽就可以快速地将体内的压力释放出来,人体的血液和组织液有很大的液压,很多时候有的没有血槽的刀(比如56式剑形刺)会出现拔不出刀的情况,剑形刺为了拔刀方便往往会在捅进人体以后有一个旋转的过程,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刀体一旦被骨骼卡住就可能出现折断的现象,而三棱刺则完全没有这个问题,一方面它本身的受力面积小,再一个类似圆锥形的外形可以让它轻松地进出人体,其本身的外形也决定了它无以伦比的坚固性,这就如同一根无比结实的缩小版的钢釺!
可以说这个独特的造型,造就了我们口中的杀人利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那三条血槽,这些血槽除了可以放血外,更有利于进行下一战斗动作,56式三棱军刺在搏斗中,只要刺进入敌人的体内志后,敌人的血液就会立即随血槽大量排出,而身体上的肌肉收缩也无法吸住刺刀,这样就可以从容的拔出再快速地进行下一个动作。
这里要说下的是,最初中国军队的56式枪族,只有半自动步枪加装了刺刀,而56冲没有刺刀配置。这是因为当时的56冲是仿照苏联的AK--47而设计的,而AK-47本身就没有刺刀,后期才加装的刺刀,当时还受到制造工艺和薄弱的工业基础限制,同时为了避免影响射击,所以56冲没有加装刺刀。
但到了1962年,中印战争爆发后,虽然56式冲锋枪碾压了印军装备的恩菲尔德步枪,常常在战场上将印军压制住。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对峙的场面中,56式冲锋枪由于枪身较短,在气势上就比不上装了刺刀的56半,威慑力不足,以致还出现了印军在现场面对面被四面包围的情况下,还敢还击的现象。因此前线部队纷纷发来报告,要求为56冲加装刺刀。
当时越南战争正在进行,后来拿着中国军队军援的越军也发来报告,战场上美军见到加装了56式刺刀的武器很害怕。最后军委总参决定为56冲配置刺刀,最初使用的剑形刺,到了1966年热轧处理的三棱军刺研发成功后,56式冲锋枪上开始正式配置这种刺刀,形成了今天我们军迷常常所看到的56式冲锋枪标准配置。
随后出现的就是63式军刺,配装于后来的63式步枪。这款刺刀是在56式三菱刺基础上研发出来的,采用了合金钢,刺身比56式要长,整体也经过了磷化处理,不会反光,也可以折叠,在硬度、韧性和刚度上都有进步。所以威力大于56式。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三菱刮刀。
63式三棱刺刀
说完三棱刺的优点,咱们也来说说它的缺点,三棱刺虽然肉搏有一定优势,但是已经明显是不符合现代武器发展的潮流。它的缺点也同样明显:功能极度单一,士兵们没法用它开路、宿营、处理猎物等等,也就是说,除了直接捅人之外,几乎是没有别的任何用处。
同时由于63式步枪缺点太多,最后逐渐被淘汰,这款军刺也成为中国军队历史上最后一款折叠三棱刺。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后来81式刺刀的出现。
81式枪族作为中国独立研发的第一代枪族,它的刺刀无疑是值得一提的,这款刺刀属于可拆卸式,两边开刃,拆下来以后可以作为匕首使用,这柄刺刀最大的与众不同就是刀体上的4根突筋,这几根突筋构成了4条深深的血槽,而且起到了加固刀体的作用。刀整体给人一种剽悍、凶猛的感觉,杀伤力也极为惊人,不过刀柄过于粗大,导致手小的士兵握持时的手感很不好。
81式刺刀比起56式棱刺和剑形刺在功能上有了很大的改进,可以在必要的时候为士兵提供劈砍、捕猎、挖掘等作用,但功能依然显得有些单一,因为这款军刺的两边开的是假刃,所以主要的杀伤敌人手段还是刺击,而没有切割等功能。同时人机工程设计这方面也不尽如人意,或许这是这款刺刀的唯一缺憾。
在这些方面外军就明显就做得比较好。以M9为例,M9刺刀是美军在80年代为M16步枪选定的标准配备,在设计上借鉴了苏联AKM刺刀的剪和锯的功能,但在此基础上又开发出了很多别的功能。刀背部设计有锯齿,可以锯木头和不太坚硬的金属,刀侧有一排斜纹金属凹槽,可以当锉刀使用,另一侧有一条深深的血槽,刀尖上方有段假刃和一个椭圆形孔,可以和特制尼龙刀鞘配合组成一个剪线钳,刀柄的绝缘材料可以耐一万伏高压,完全可以在带电情况进行作业。
更细心的是,刀鞘还配有一个附品袋,里面可以装入鱼钩、钓鱼线和防风火柴等野外生存物品,刀鞘背面还贴心地装有一块磨刀石,平时被织物盖片遮住,可以用来修复刀刃。尼龙刀鞘的末端还有段金属固件,上面有个一字改锥,刀的护手板处还有两道凹槽,可以用来开启瓶盖。
虽然在功能方面存在着不少差距,不过无损81军刺在军武历史中的地位,由于刚度和强度极好,威力巨大,同时外形威武,目前很多国内现役部队还在装备,同时由于中国严格控制流出,收藏价值也非常高,国外很多军武收藏家都趋之若鹜,也因此还成为了很多仿冒者重点仿制的对象。
不过,为适应现代战争的变化,中国在多功能刺刀方面也一直在大力改进,继81式刺刀之后,中国后来开发出了87式多功能刺刀,已经具备匕首、钢锯、钢丝剪、起子、罐头刀等一系列功能。这款刺刀可以说是中国军队刺刀向多功能方向发展的一个标志转折点。而当目前现役部队装备量最大的95式多功能刺刀出现的时候,至此,中国刺刀已经与世界刺刀先进水平不遑多让了!
87式刺刀
最后,来纠正几个在刺刀方面我们常常容易进入的误区!
首先是血槽,在我们的认知中,血槽就是用来放血或便于拔刀的,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血槽的主要作用是减重和增加刺刀的强度的,尤其是剑形刺,刺刀截面上的开槽凸起部分就如同一道加强筋。让刺刀在侧向力下不易弯曲或折断。
在步兵操典中,刺杀标准动作是一刺一拧,试问,在这样的外作用力下有什么样的人体组织能阻挡住拔刀动作。拔刀动作完成后,放血自然也就完成。
不过缺点是增加了工序和工艺要求,如日本的三零刺刀,战争后期就由于资源的匮乏,就没有再开血槽了!
二战日军的三零刺刀
其次,有关56式军刺刀刃喂毒一说。有关这个说法一度还很流行,说56式三棱刺为什么被称为“杀人王”,是因为刀刃涂抹了一层毒药,一经刺入人体就无药可救,这也完全是胡说八道。事实是,56式刺刀在淬火的过程中确实会加入少量的砷元素。
砷熟悉的朋友应该知道,三氧化二砷就是砒霜,有剧毒。就这样以讹传讹,说56式枪刺涂抹了毒药。实际情况是这道工序是为了提高刺刀表面的耐磨性,但受到当时工艺的限制,残留的砷没法清理干净,开刃后这些微量的砷会氧化形成砷氧化物,不过这些残留的砷已经微乎其微,是不足以引起中毒的。
最后就是有关56式三棱刺出现的原因,虽然在杀伤力方面非常优秀,实际上却是当时中国的无奈之举。二战后,当时最大的棱锥刺用户苏联都在AK-47出现后逐渐淘汰这类刺刀,可以看到,锥形刺的退役已经成为一个历史趋势,但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工业基础薄弱,优质钢材产量极低,所以不得不采用了这款耗材少、强度高、加工方便的军刺,完全可以说是经济上进行的一种妥协。最后随着中国工业的逐渐起步腾飞,在现代战场日趋复杂的形势下,被淘汰也就成为必然趋势!
人类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战争史,男人似乎是自然界雄性好斗的基因决定了的,所以大量军迷朋友对战争和武器都有浓厚的兴趣。本文的目的除了给不熟悉的朋友普及一下刺刀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对战争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正如央视某军事节目那句经典的名句:因为珍爱和平,所以我们才回首战争!!!
用户17xxx06
杀人王?杀了几个人?就是因为没有啥实际战果和用处才淘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