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战争的形式和发动模式,人类的认知往往具有滞后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军队的进攻阵形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人们对战争的认知,还是军人排着队踩着鼓点向敌人行进。但新发明的马克辛机枪能一分钟发射500发子弹,喷射的弹雨能一小时报销掉几个师的士兵后,那种人肉阵就完全过时了。
到了二战前,当人们对战争的认知,还停留在阵地战,以为发动战争需近一个月的准备时间时,凭借坚固的堡垒和阵地就能挡住敌人,但飞机坦克加入的闪电战彻底改变了战争的形式和过程。
一战时期的战壕战术
现在的人们,因为科幻电影看多了,以为对未来战争的形式够了解。电影里情节都是少不了的武装对抗,只是对抗的武器变成了激光枪,机器人等很牛逼的东西。但事实上,现代的战争,可能不是以武装对抗的形式,甚至都不知道谁是敌人,或敌人在哪里。
网络约2010年左右在世界上普及了,而且整合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一种基础设施。军事界几乎一致认为,如果未来还有世界大战的话,那一定是以网络战开始的。
设想一下,突然间,一个城市的电力,通讯,交通都中断了,每个人的银行存款都不见了,信用卡乘车卡门卡都失灵了,电视广播了里充斥着敌方的宣传,那情况有多么灾难?而这些,都是目前的技术可以实现的。
除了网络战,还有货币战。宋红兵写的”货币战争“在90年代风靡一时,其中内容也不无道理,不然不会引起那么多人关注。货币战争可以亡一国于瞬间,吃了肉不吐骨头!而其技术,也非科幻小说,早已是可能的了。
战争在什么情况下会爆发?两个国家矛盾不可调和时,就具备了战争的基本条件。
但是否打起来,还有很多其它因素的影响,有些是偶然的,甚至是不合常理的因素。苏德战争前, 斯大林的基本判断是,德国不会冒两面作战之险,所以继续对德国予取予夺,对对方的威胁和关于德国将要入侵的情报置之不理。
斯大林的常识判断中,低估了希特勒赌徒个性。萨达姆侵略科威特后,判断美国会慑于伊拉克的实力和考量自身利益,不会强行军事干预,但没预料到军事技术的高度进步,决定了美国发动进攻的信心。
二战德军入侵苏联场景
所以下一次的战争,最可能的方式是网络战,货币战,或两者的结合!
美国这个国家其实最厉害的地方,不在于其领导人的伟大,而恰恰是其国家战略系统的专业性。打货币战,美国的经验丰富,又有控制着美元国际货币之利,打起来绝对占有优势。网络战方面,美国科技全球领先.技术最全面,也占尽优势。这是美国最有利的两种作战方式,兵不血刃.杀人于无形,也最符合美国利益。
随着最近国际形势越来越紧张,很多报纸的头条甚至以耸人听闻的“货币战争”为标题。 虽然也许还为时过早,但已经发人警醒!
用户18xxx87
核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