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
引言那一声清脆的响动,仿佛是上天打响的“去美元”警钟。10月27日,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正被问到美元地位是否依旧稳固时,台上美国财政部的徽章竟然“啪”地摔在地上。像是老天爷给了个幽默暗示,美元这块“金融核武器”真要走下坡路了?最近,各国愈发热衷去美元化,英国汇丰香港分行也宣布将加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美元的霸权还能撑多久?全球去美元潮下,是否真如“天意”使然?
正文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中,美元的地位看似无懈可击,但实则内忧外患、暗流涌动。耶伦的讲台掉标事件无疑是个隐喻:即便全球秩序未曾明显动摇,美元的霸主地位是否还能独步天下也成了悬念。如今,多个国家与地区开始布局去美元化,用实际行动试探美元的底线。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英国、俄罗斯及中国等国各自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全球又会如何走向去美元化的新时代?
1. 英国的选择:盟友也不再只听“老大”指挥
一直以来,英国在国际事务中站队明确,一句调侃话——“有什么事看英国”,颇具戏谑意味,却不乏道理。作为美国的老牌盟友,英国与美国的利益一直紧密相连,在重大经济和政治事件上往往会选择“随大流”。但这一次,英国汇丰银行香港分行的做法可谓“自成一派”,直接加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这个动作对美元影响几何?
首先,作为西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英国不再与美国“唱同一首歌”,显然是在表达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并非基于短期利益,而是基于对美元未来的长远思考。在全球经济多极化逐步显现的今天,尤其是亚洲经济力量崛起的背景下,英国作为一个“见风使舵”的老牌帝国选择人民币支付系统,或许也在暗示:全球经济权力重心已开始偏向东半球。这对那些跟随美国政策的欧洲国家或许是一种警示,美元未必是唯一的选择。
2. 美元的现状:大象再大,也难承受多极化的冲击
纵观美国内部的问题——债务累积、贫富差距扩大、制造业衰落……这些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问题,却让大家逐渐对美元的未来信心动摇。美债总额步步攀升,已达36万亿美元,表面上看美国经济实力依旧“雄厚”,实则已是强弩之末。而与此同时,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权威地位也逐渐被削弱。
美国以往一度依靠SWIFT系统来施行“金融制裁”,可当俄罗斯被踢出清算体系之后,其他国家也开始重新评估美元的实际风险。尤其是那些被美制裁过的国家,他们从各自的“痛苦经验”中悟出了同一个道理:依赖美元体系无异于随时被“薅羊毛”。
如今俄罗斯、印度、东盟等纷纷转向,通过减少美债持有量、大幅增加黄金储备、扩大本币结算的方式,主动寻求经济安全感,美元的独霸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3. 新支付系统崛起:小星星之火,或成燎原之势
而在这种环境下,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在2015年应运而生。凭借着“一带一路”、金砖国家合作等项目的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道路逐渐打通。虽然在欧美市场的接受度尚且有限,但在亚洲、中东、非洲及拉美市场已然成效初显。
英国汇丰银行的“入局”无疑是一场精准的“广告”。作为全球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汇丰的加入不仅增加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的流动性,同时也是对人民币支付系统国际化的一种认可。在这背后,CIPS的布局已形成“星星之火”,潜力无限。
即便目前CIPS尚无法全面撼动SWIFT,但多极化的金融秩序已然在构建中。这一变化将让原本被美元锁定的国家有更多的选择权,增加了各国贸易的灵活性和安全性。多国在悄然退出对美元的依赖,让金融的控制权逐渐下放到更多的地区和主体手中,美元的“专政”体系也因此摇摇欲坠。
4. 多极化的前路:美国会如何“反扑”?
不可否认,美元依然在全球储备货币中占据主要地位。美国的霸权心态和“美国优先”的对外政策势必不会坐视不理,尤其是在当前国际秩序受到挑战的情况下,美方很可能会加大对“离心”国家的经济制裁,甚至以贸易战和金融封锁等方式来试图恢复美元的统治地位。
但是,尽管美国采取金融制裁、贸易封锁等手段短期内或许奏效,却无法扭转多极化的潮流。正如美国多次试图在中东或拉美等地区干预政局,尽管影响一时,却难以长久支配。美国的金融制裁体系或许会促使更多国家“变心”,最终将会形成“越反抗越孤立”的局面。
同时,俄罗斯及金砖国家倡导的独立支付系统亦在筹建之中,一旦实现将让美元进一步走向边缘。各国不再“一棵树上吊死”,而是逐渐选择更多元的支付工具,以规避美元独大的风险,美元的霸权显然正面临一场“倒悬”。
结语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在这样一个多极化趋势愈发明显的时代,美国能否放下金融霸权的执念,与世界形成共赢的新秩序?美元会不会因为美国的一意孤行而走向自我毁灭的边缘?对此,你怎么看?
美元一时半会还到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