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权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做多就是买入认购,做空就是买入认沽。但是买入认购的对手方不是买入认沽。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
开仓做买入认购,平仓就是卖出认购;
开仓做卖出认购,平仓就是买入认购。
开仓做买入认沽,平仓就是卖出认沽;
开仓做卖出认沽,平仓就是买入认沽。
所以“买入认购”和“卖出认购”是对手方;“买入认沽”和“卖出认沽”是对手方。
那么“卖出认购”和“卖出认沽”如何理解呢?我们来看以下两个案例

案例1:认购
有A和B两名投资者。
A说:我很看好科创50ETF指数基金,我觉得未来一个月它将上涨。现在这个ETF价格是1元/股。咱们来做一笔交易,我给你500元定金,一个月后如果我向你提出要求,你就要把10000股科创50ETF按照1元的价格卖给我。当然,我也可能不向你提出要求,提不提要求的主动权在我。不管我提不提要求,这500元都是你的。
另外,为了保证你到时候履行权力,你必须缴纳一笔保证金,不多,1000元。
B说:好的,我接受你的协议。
这就是一个期权买卖双方的协议。是不是看上去很简单?确实如此。
在例子中,A认为ETF会上涨,其期权合约叫做“买入认购”;而B作为其对手方,其期权合约叫做“卖出认购”。A、B双方约定的1元就叫做“行权价”。
假设到期后,ETF涨到了1.5元
这种情况下,A肯定会向B提出按照1元的价格买入ETF,因为按照市场价格,ETF要1.5元。而根据期权协议,A只要花1元向B买入10000股ETF。这时候如果A再向市场按照1.5元卖出,一转手就赚了5000元啊!
而这时候,B就要准备好10000股科创50ETF,可以自己原先持有的ETF,也可以从股市里按照市场价格买入。
在此情形下:
A:合约花了500元,赚了5000元,扣除500元成本,净赚4500元,收益率900%!赚了整整9倍!
B:需要按照1.5元/股从市场买入10000股ETF,再按照1元价格卖给B,亏了5000元;幸好从A那里拿了500元权利金,总亏损4500元。
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卖出认购”这一方的亏损来源。有3点结论:
1,“买入认购”和“卖出认购”是互为零和博弈的对手方,一方的亏损就是一方的盈利。
2,“卖出认购”这一操作隐含的意思为“我认为到期后股价不会高于行权价”,那么ETF下跌、走平、甚至微涨,做卖出认购都是盈利的;只有到期后股价高于行权价,卖出认购才会亏损,亏损金额=(到期价格-行权价-权利金)*10000*数量;简单可记为:每一手亏损金额约等于(到期价格-行权价)*10000
3,卖出认购一旦亏损,即为实际亏损现金(这一点记住,后面还会和卖出认沽作对比)
案例2:认沽
有A和B两名投资者。
A说:我看空科创50ETF指数基金,我觉得未来一个月它将下跌。现在这个ETF价格是1元/股。咱们来做一笔交易,我给你500元定金,一个月后如果我向你提出要求,我就要把10000股科创50ETF按照1元的价格卖给你。当然,我也可能不向你提出要求,提不提要求的主动权在我。不管我提不提要求,这500元都是你的。
另外,为了保证你到时候履行权力,你必须缴纳一笔保证金,不多,1000元。
B说:好的,我接受你的协议。
到期后,ETF跌到0.5元
这种情况下,A肯定会向B提出按照1元的价格向B卖出ETF,因为按照市场价格,ETF只要0.5元,而根据期权协议,A可以卖出1元的高价。
在此情形下:
A:按照0.5元/股从市场买入10000股ETF,再按照1元价格卖给B,赚了5000元,扣除500元成本,收益率900%!赚了整整9倍!
B:按照1元的价格从A那买入10000股科创50ETF,而对比市场价0.5元每股,相当于浮亏了5000元,如果加上收到的500元权利金,相当于浮亏了4500元(但是注意,不是现金亏损);
由此可见:
卖出认股的含义是“我认为股价不会低于行权价”。如果到期后股价低于行权价,卖出认购则会亏损。
下面我们来总结下“卖出认购”和“卖出认沽”
卖出认股:认为到期后股价不会高于行权价;如果股价高于行权价,则亏损;
卖出认沽:认为到期后股价不会低于行权价;如果股价低于行权价,则亏损;
但是这两者一旦发生亏损,则有一点不同:
如果卖出认股发生亏损,是实际金钱上的亏损;
如果卖出认股发生亏损,是金钱上的浮亏,并不是实际的亏损,因为卖出认购一方最终是以行权价(这时候市场价低于行权价)买入了ETF,如果后期ETF价格上涨,则有可能会回本甚至盈利;当然如果后期ETF下跌,则卖出时会亏损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