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土耳其技术掌握了,就六亲不认了。想当年,土耳其买我们的武器,合同都已经签好,我们也生产好了,就说不要了。这样的事发生过好几次,我们要吸取教训。
不要觉得土耳其愿意出资珍贵稀土资源,我们只是出让一些技术而已,就可以获利这么简单。
就像现在国内很多实体都不想干了,很多老板就想尽快套现,所以技术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后套现的资产。准备跟国外谈订单换技术,最后捞一把要养老享福去了。
可是有没有想过所谓“挣钱养老”,挣这份钱是会玩完的,催命钱!而且我们相关方面已经出台管制稀土措施了,就怕还是有“傻子”铤而走险。
想当“稀土大亨”?没这么容易!
不要看一个人天天挂在嘴边讲了什么,而是要看他有没有实实在在的行动。这个道理放在国家交往间,也同样适用。
就在昨天,土耳其驻华大使表示,中国是土耳其全球第三大贸易伙伴,土耳其商界期盼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然而讽刺的是,土耳其能源和自然资源部长上个月还在放话:“我们愿意跟中国合作,条件就是转让稀土加工技术。”土耳其这回可真是打得算盘响亮。
乍一听,好像是在和中国说:“你们来,稀土交给我们,但我们也得拿到技术。”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像是给中国抛出了个“橄榄枝”,但实际上,这枝条背后,却是让人满怀疑问的陷阱。
土耳其最近挺有底气,打算在全球稀土市场上分一杯羹,开出“强硬”条件。你以为稀土就只在土耳其手里吗?
不,这只不过是个让土耳其当成筹码的局。中国可不是只有土耳其一个合作伙伴,全球市场那么大,谁说稀土合作就得从土耳其开始?
技术在哪儿需要,市场在哪儿就有需求,土耳其不过是其中一个选项罢了。难道非要土耳其摆出“你不给我技术,我就不合作”的姿态,才算是个好生意?
而谈到技术,谁能忽视中国在全球稀土加工领域的“独霸”地位?中国在稀土开采、提炼、加工的技术和市场几乎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堪称全球的“唯一生产线”。
土耳其的能源部长寄希望中国“慷慨解囊”,把稀土加工技术奉上,简直是一种天真。中国的稀土加工技术,是国家核心机密,岂能轻易交给别人?你敢让别人拿走你的“核武器”吗?
说到底,土耳其想借此提高自己的谈判筹码,显然低估了中国的战略眼光。
中国可不会为了一块稀土矿山就让自己的核心技术外泄,真要让土耳其如愿,岂不是自毁长城,反而给自己留下了隐患?
稀土迷局:谁拥有资源,谁就能主宰未来?
听说全球都有稀土资源,尤其是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手中握有可观的储量。听着是不是很激动?但事情往往没那么简单。
中文也好,英文也罢,稀土的名称中都有“稀”字。稀土之所以叫“稀”,不仅因为它在地球上的分布稀少,更因为它们在地壳中的形态让人头疼。
它们通常不是单独的元素,而是混杂在一起的,简直像个麻烦的拼图,拼好一块,剩下的都难找。勘探、开采、冶炼的难度成倍增加,成本自然高得吓人。
而更麻烦的是,稀土的提炼过程,简直是“脏活重活”的代表,污染环境的代价高得让人咂舌。世界上许多拥有稀土储量的国家,明明有资源,却迟迟不愿开发,为什么?
因为开采后果的环境负担太重了!与其冒险污染自己的环境,还不如坐等别人来做,不是吗?
全球谁都知道,稀土提炼难度大,利润却足够诱人。可中国为何能够脱颖而出?这背后有着无数的技术积淀和产业链的强大支撑。
而其他国家,即便有储量,又能如何呢?再多的矿产资源,能解决这一系列开采、冶炼的巨大难题吗?
这种“不可取代”的局面,正是稀土之所以在国际间独霸的原因。
土耳其这次可谓是大手笔,凭借6.94亿吨的稀土矿储量,居然敢在全球稀土市场上对中国挑衅。你可能会问,稀土矿这么多,土耳其是怎么敢的?其实并不复杂,这背后是两个关键因素。
首先,土耳其的新稀土矿是名副其实的“金矿”,这些稀土元素稀缺、珍贵,在高科技、军事、能源等领域的应用不可或缺。土耳其如今坐拥如此巨大的资源,怎能不自信满满?这座矿山,若真能完全开采出来,足以让土耳其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土耳其的底气远不仅限于此。近年来,土耳其在叙利亚的局势翻转,不仅成功稳固了自身的地区影响力,还让他们看到了自信爆棚的机会。
土耳其的领导人或许觉得,既然在叙利亚可以如此肆意“翻云覆雨”,那对中国也许能少点尊敬,多点“谈判”空间。
土耳其,突然从“地缘政治新贵”转身成了稀土资源争夺的“潜力股”。国内的一座稀土矿,储量惊人,达到6.94亿吨——这座矿一旦开采,土耳其的稀土储备将紧追中国,跃居世界第二。
话说回来,6.94亿吨的储量真如土耳其媒体所宣称的那样简单吗?要知道,这个数字是稀土氧化物的总量,从氧化物到真正可以运用的稀土金属,差的可是天壤之别。
即使稀土资源诱人,但土耳其是否真的具备独立提炼、生产、供应的能力呢?这是一个大问号。
更何况,开采、提炼的过程,不仅高难度,成本也能让任何一个资源大国都觉得头疼。
土耳其,虽有一座金矿,但如果没有成熟的产业链和技术支持,这座矿究竟能为它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谁又能打包票呢?
相比之下,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上的统治力依旧无法撼动。过去几十年,中国不仅拥有丰富的矿藏资源,还搭建了完善的产业链,从开采到提炼技术,全球领先,产量占全球70%以上。
结语
如今的土耳其,俨然把自己当作了地区大国,自信得有点过头。要知道,世界的游戏规则从来不是靠喊几句口号就能改变的。
土耳其这一番底气十足的“资源换技术”的策略,可能并不如它想象的那般简单。就在它热衷于摆上谈判桌时,不仅要面对技术的鸿沟,还要考虑全球供应链的微妙平衡。
而那条从矿藏到市场的路,恐怕比想象中的更加崎岖。
以下为信息来源:
划重点!土耳其大使谈中土经贸合作关键领域 - 中国日报网
稀土和关键矿产!土耳其和中国加深矿业合作!_亿矿通
土耳其发现“世界级稀土矿”,稀土到底有多重要?_澎湃号·湃客_澎湃新闻-The 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