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一天造15万发炮弹绝对不可能。狼山认为很有必要再进一步阐明这个问题。毕竟夏虫不可以语冰。在部分人眼里,既然西方的一流155炮弹生产线只能一人一个电热壶一天灌装300发炮弹。怎么到了“技术明显普遍落后几十年”的东方大国这里,就能一天生产15万发,是一向感觉高大上的西方洋人的500倍?这不但是倒反天罡,甚至干脆就是大逆不道!其实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严重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西方在当年的两次世界大战中,也曾经是有能力一天生产数万发大口径炮弹的。在冷战高峰期间,也常年保持较大的炮弹产能。但是在冷战结束后,普遍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生产炮弹这种“粗活”,被当做钢铁化肥电解铝一样,作为高耗能、高污染的夕阳产业给淘汰的差不多了。
甚至在海湾战争后,一度认为现代战争根本用不了多少“低技术”的普通炮弹。只需要足够的精确制导武器就完全可以一边倒的快速取胜。在这种“先进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包括超级大国在内的整个西方体系,不但基本荒废了炮弹的产能,甚至连库存都少的可怜。在欧洲的重型战争开始之前,全美的155炮弹库存也不过250万发左右。而西欧的总库存也不会超过200万发,其中有100万发还是驻欧洲美军的基本仓库存货。结果一年多就全部消耗完了。那么以欧美的所谓技术先进,难道就不能加速恢复生产吗?哪有那么容易!本质上还是一种产业链已经完全转移之后,再想转移回来,十年都未必见成效;甚至二三十年能恢复到过去产能高峰期的三分之一都难!从本质上说,所有的炮弹生产,
都是“低端”的高技术。因为决定炮弹最大产能的,恰恰就是钢铁化肥这些所谓的落后产能。炮弹外壳就是普通碳钢制造的长钢瓶,弹带一般采用紫铜,廉价一点的直接用塑料。但是决定炮弹产量的,弹壳的金属加工只是一小部分,更多是配套炸药的产量。而炸药产量的基础是化肥生产能力;像硝铵等低档炸药,本身就是化肥。在炮弹壳的加工与炸药都不缺的情况下,炮弹的产量仍然可能上不去。这就涉及到非常专业的炮弹自动保温加压灌装生产线,更涉及成千上万发炮弹的快速透视检测技术,这两项缺一不可。否则就真的只能一人一个电热壶去纯手工灌装。不但效率低下,质量还没有保证,上了战场就可能炸膛。而当今全球,所有的炮弹加压全自动灌装检测线,全部在某大国手里!
而且某大国年产中高端炸药400万吨,占据全球的90%以上,这还是基本停产硝铵的大前提下,而日常民用只占其中一小部分,大部分可以用来生产武备与出口。装填1发155炮弹大约需要9.5公斤中高级炸药,400万吨炸药足够每年装填4亿发大口径炮弹,平均一天超过109万发,比所谓的一天15万发多得多。何况TNT与黑索金都可以复用,不能重复利用的只有炮弹的引信。其实一年400万吨炸药只是真正产能的一小部分。如果马力全开,一天能生产多少弹药,自己算吧!
用户66xxx97
炮弹只是外壳重,炸药密度低,155炮弹50公斤,装药才十来公斤,一吨TNT,可生产约百枚155大口径炮弹。
人海里的战斗鸡
[点赞]太强了,足够吓死霉鬼+欧盟27国[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心情*
难度很大的,别想当然。有那个潜力和有那个能力是两码事,非战时你不可能把产能都用到军工上,即使是战时,军品需求量大种类也多,不可能把资源都集中在大口径炮弹上。
小许
理论上来说,如果不差钱的话,那么岛国民众每个人都可以平均分到4发155毫米炮弹
逍遥子
理论生产能力确实足够,但实际根本没有这么大需求,算上训练出口和储备平常年需求量最多也就300-500万发,所以平常不可能保留那么强的生产能力,最多作为储备,紧急动员后恢复产能后可以达到这个能力。
不知名网友
155用的炸药是PBX,产量并不高。
鱼宝宝 回复 06-22 19:14
中国是维一的并能大规模提供华约系152.122和北约系155.105的火炮标准国家。而且都可以向双方提供日产十万以上炮弹的国家!因为这两系火炮炮弹中国都能大规模生产。现在中国准备以155和122口径火炮为主要火力配制,152慢慢淘汰封存,105以出口为主!
不知名网友 回复 06-15 23:40
因为朝鲜和中国一样都是沿袭苏制,巴基斯坦基本都是美制武器。[呲牙笑]
房顶的猫
战时经济下,唯一影响炮弹产能的是仅仅一年只有十亿吨的钢铁产能[得瑟]
喜欢下雨
炸药做出来了,化肥产量少了,粮食会不会减产!
掠过的光 回复 06-21 23:12
都是先用天然气或煤制氨水,氨水要嘛制尿素,要嘛制硝铵,硝铵运输危险性太大了。国内前十年化肥产能严重过剩,要恢复很快
Gilgamesh007
量大管饱
大江东去
化肥生产大国就是火炸药生产大国,一天15万发炮弹这是还没有全部释放产能的情况下。
用户11xxx20
让人想起:生产和囤积够打一次世界大战的木柄手榴弹了![笑着哭]
老胡
中国现在的工业生产力是美日德英法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