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提出的“由海向陆”战略完全错了吗?真不一定!

黑狗安德 2024-06-10 14:26:20

早在上个世纪末,在苏联崩溃后,红海军自废武功;美国海军在瞬间没了对手的情况下,提出了所谓:由海到陆的全新战略。就是非常想当然的认为,以当时550万吨的总存量,至少有15艘8万吨以上巨型航母的情况下,在未来50到100年,甚至是500年内,自家都不会在全球大洋的深处,无论是水下还是水上,再遇到势均力敌的强大对手。于是这550吨的战争机器,此后的大部分时间,主要任务不再是类似当年中途岛战役一般的深海决战,而是直接把舰队堆到地区性的、不服从自己的刺头国家的近海进行战略威慑。如果单纯威慑并不能让对手屈服,那么剩下的事情就是密集发射由海上平台精确打击陆地目标的各种舰载制导武器,最终让对手举手投降!在这种新的战略模式成为主流后,

超级大国为此还专门开发出一批适合新战略的特殊海军装备。比如DDG1000项目,濒海战斗舰项目,都是把这种由海到陆新战略具体落到实处的新式作战系统。甚至批量建造的、在注重深海反潜反舰决战的海狼级被极大的压缩总量之后,全面简配版的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同样有由海到陆战略的明显影子。毕竟一种连300米以下的水深都不敢轻易涉足,还要携带50枚战斧的新式攻击核潜艇,难道其主要战法,不是同样要在对手的近海,堵门式密集发射战斧导弹进行犁地吗?但仅仅30年弹指一挥间,就证明了超级大国海军当年过于自大与自以为是了。因为完全没想到东方大国仅仅用了10年时间就建成了200万吨的新锐舰队;如果再给1个十年,那么绝对会看齐超级大国现有450万吨的纸面数据!

而就算外行也知道:全体新锐的450万吨,与基本是上世纪遗留下来的450万吨,根本就不是一个战斗力基准。那么由此可以证明,当年的由海到陆战略就彻底错了吗?也未必。由海到陆的理念本身并没有大错,只不过提出来的时机不对,实现起来的方式更不对!在冷战末期,所谓的大洋舰队决战,基本是双方的航母在400到800公里的距离上,也就是500海里之内密集起飞舰载机互殴;中间再穿插一些射程更短的反舰导弹的打击,甚至还包括30公里之内的潜艇之间的相互偷袭。但是到了2020年代,甚至再往后,大洋舰队决战,基本都不需要对面有大洋舰队了;更不可能是相互压缩到500海里之内再密集弹射舰载机,因为陆基ASBM系统在4000公里之外、舰载ASBM在2000公里之外,未来甚至在6000到8000公里距离上,

就可以发动来自外太空的反舰攻击!几轮齐射之后,再牛的航母大编队也很难在水面剩下点什么。从这一点来讲,继续搞大洋舰队决战,同样是压错了技术路线。反倒是由海向陆战略有全新的实践价值。明天继续讲!

14 阅读:1144

评论列表

mygame

mygame

7
2024-06-10 15:36

当年珍珠港得花以月为单位的时间备战,现在想再来一把从决策到战斗结束最多只需要五六天中途反悔都可能来不及,如何把对方的主力舰队引诱到射程内反倒成了最大的难点

cwwzy900

cwwzy900

5
2024-08-11 00:38

那也得有又快又远的反舰导弹。

贾隆

贾隆

2
2024-06-10 16:34

我一直在说航母不要多,六艘就够了(四艘十二万吨以上核动力,二艘八万吨常规航母)。055十八艘,065(武库舰二万吨以上)九艘,052D类四十艘,054B类六十艘,战略核顷艇二万吨级九艘,攻击核顷艇八千吨级三十六艘,常规六十五艘(二千到四千吨级)大型二栖舰十六艘,等等

柒壹安客 回复 06-23 00:49
航母应该会是总数10艘,毕竟也需要轮换的,现在辽宁舰其实只能算训练用途。

逍遥子

逍遥子

2
2024-06-13 22:56

导弹确实是最有力的反舰武器,但导弹绝非万能!前苏联7艘奥斯卡级核潜艇的24枚花岗岩反舰导弹、500架图22/每架可携带射程550-800公里的AS-4/6反舰导弹,加上光荣等水面舰艇携带的大型超音速反舰导弹,那时候美军航母编队连宙斯盾防空系统还没服役或刚刚服役,如果单看数据上苏联1800+枚射程超过500公里的重型反舰导弹投射能力完全可以碾压美军十几艘航母编队;但实际上海上竞争仍然是美帝航母占绝对优势。所以任何时候不要轻视对手,尤其是对自己、对敌人的实力都是靠自媒体推理来判断的,这种判断往往会为了迎合读者习惯性夸大自己贬低敌人,所以这种吹嘘就是瞎扯淡。真正的国家竞争要永远给自己多准备后手,真心实意的料敌从宽、料己从严,在没有击败敌人就自认为制海能力足够,鼓吹要发展以海制陆、加强两栖作战能力,就是拿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开玩笑!

三尺青锋

三尺青锋

2024-06-23 14:10

以大秃鹫当时的提法,其实也没错!可是,武器的发展与其想法差异太大!察觉后而不改,这才是问题的根本!当然,对手的不按套路出牌,让大秃鹫成了一厢情愿!

黑狗安德

黑狗安德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