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黄河十年禁渔”的消息又在网上疯传,与以往不同,2022年11月河南农业厅的回复“意味深长”,称河南将组织力量对黄河渔业和环境资源展开一系列调查,为下一步国家可能实施的黄河水域新的禁渔政策做好准备。
什么是新的禁渔政策?目前有关黄河的禁渔政策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针对黄河上游的,2022年3月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关于调整黄河禁渔期制度的通告》,通告中明确在黄河干流青海段、四川段和甘肃段及白河、黑河、洮河、湟水等水域实施为期5年的全年禁渔,具体时间从2022年4月1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
另一个禁渔政策针对黄河中下游的,从宁夏段至入海口实施阶段性禁渔,即每年的4月1日至7月31日,比2018年的禁渔期增加了1个月。
那新的禁渔政策也就“呼之欲出”了——“十年禁渔”。要知道早在2020年长江水域便开始推动“十年禁渔”,短短2年多时间部分江段渔业资源就发生了显著变化。
比如2022年4月密密麻麻的野生鱼聚集在长江支流黄湓河的闸口黄湓闸附近,一条挨着一条往前挤,好像是踩着前面儿鱼的后背走过去的。2022年7月清江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渔峡口镇段惊现鱼群聚集,一条条鱼的后背暴露在阳光下,江面都被“染黑”了。
黄河需要“十年禁渔”吗?黄河已经有了禁渔政策,为何仍有许多人期待“十年禁渔”,只能说“效果有限”!黄河上游虽然是5年禁渔,但下游只有4个月。
黄河中下游有很多是洄游鱼种,每年三四月份从黄河口逆流而上,到达上游的湖泊、支河时交配产卵,留给幼鱼的安全生长期最多只有3个月,禁渔期后根本无法阻挡迷魂阵、撒网的围追堵截,也包括当年孵化的淡水鱼。
相比之下,长江的10年禁渔为大多数鱼种争取到了2至3个世代繁衍,为许多濒危鱼种留出了喘息机会。2022年11月初长沙工作人员在湘江望城段、浏阳河芙蓉区段发现了大鳍鳠等多个稀有鱼种,上半年曾两次监测到江豚,在此之前是难以想象的。
更重要的是,黄河的渔业资源再也经不起折腾,到了“休养生息”的时候了。资料显示,黄河水域曾有190多种鱼种,包括厚唇裸重唇鱼、黄河裸裂尻鱼、北方铜鱼等27个特有鱼种。2020年《中国水产》上的一篇研究报告显示,黄河的鱼种数量仅剩下80多种,57%的鱼种 因水质恶化、过度捕捞等原因消失不见。
如鼎鼎大名的北方铜鱼,具有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鲜美的特征,宁夏一带流传着“天上的(天)鹅肉,山里的鸡,比不过黄河鸽子鱼”的说法,鸽子鱼就是北方铜鱼。据了解,巅峰时北方铜鱼的年产量达数十吨,60年代产量仍有15-20吨,随着宁夏青铜峡大坝、“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建立,产卵场被掩埋,洄游线路受阻,北方铜鱼数量大减,直至彻底出局。
在鱼群结构上,黄河也需要“重塑”。上世纪80年代我国掀起一股“南鱼北上”“北鱼南下”的热潮,大量鱼种纷纷引入到黄河。与此同时,各种外来鱼种经引入、放生等方式进入黄河。截止现在,入侵黄河中的外来鱼种达十几种,如德国镜鲤、大口鲶、太阳鱼、鳄雀鳝、俄罗斯鲟等,与土著鱼发生了激烈竞争。
其中德国镜鲤最典型,它与黄河鲤鱼杂交产下的黄河鲤二代,遍布黄河中下游。我国鱼类专家这样说:几乎很难在黄河找到一条纯种黄河鲤鱼了。问题是黄河鲤二代鳞片杂乱、肉质发柴,全身带着一股土腥味,品质远不如黄河鲤鱼。
说道这里很多网友问了:也赞同黄河禁渔,要是影响老百姓吃鱼怎么办?其实这压根就不是问题。据统计,我国淡水产品年产量超过3000万吨,黄河年捕获量为4.6万吨,占比仅为0.2%,也就是说黄河禁捕后老百姓吃鱼不受任何影响。
黄河禁渔面临的困境与长江水域一样,黄河若要全面禁渔也会面临很多难题。
按照2017年农业农村部组针对黄河水域摸底调查的数据,大约有2万多人在黄河水域从事专业性捕捞,超过1.5万人兼职捕捞,拥有大小渔船2万多艘、数万个渔网等捕捞工具。全面禁渔实施影响渔民的生计,所以如何做好就业疏导、经济补偿将是一个大问题。
黄河各河段均分布着不少大坝、水电站、水库,这些水利设施将黄河拦腰斩断导致鱼群无非正常洄游。像东平湖与黄河交汇处就建了一个大坝,成为逆流而上的刀鱼无法逾越的屏障。
小浪底水库又肩负着黄河每年一次的调水调沙任务,期间常有 “流鱼”现象,鲤鱼、鲫鱼、鲶鱼因缺氧被迫靠岸,奄奄一息。当地村民一天能捞起几百斤渔获,不乏几十斤重的鳙鱼。显然,虽然对黄河中的鱼不友好,但现阶段调水调沙会在一定时间里保留下去。
写在最后:黄河禁渔或将来临整体而言,土豆认为黄河实施十年禁渔是迟早的事儿,咱们不能因为难度大、困难多就躲得远远的。顺便说一句,按照规划到2030年黄河水域将实现全线通航,最高可实现500吨的船舶直下渤海。虽然河道通航有许多难题,但恰恰利用这一契机,全面梳理黄河中的渔业资源。
#
原创: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