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老谭,聊一聊国企改革里的一些奇怪现象。
说起降本增效,这个词儿听起来挺高大上的,说是能给企业省钱,提高效率。但在央国企里,这事儿却经常变味儿,成了员工们的“噩梦”。
通俗点说,就是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还有马儿感恩戴德,自带草料继续跑。一、降本增效,咋就成了“怪圈”?你说这降本增效吧,初衷是好的,但一到央国企实践,嘿,问题就来了。领导们一提这词儿,就想着怎么砍人、怎么优化。
结果,那些真正干活的老实人,反而被“优化”掉了。剩下的呢,一个人得干好几个人的活儿,忙得团团转,还得应对各种乱七八糟的事儿。另外,这加班是越来越多了,钱却没见多。在央国企,想按时下班?难啊!人手不够,活儿又多,不加班根本干不完。
于是,大家就开始“表演式工作”、“比赛式加班”,就为了让领导看见自己有多“努力”。领导呢,也只看加班多少,来判断你工作饱不饱和,这不,内卷就更严重了。
更离谱的是,有的企业为了降本,连产品、服务质量都不顾了。原材料减配、工艺降标,甚至偷工减料,客户都跑光了。
外勤人员的交通补贴也没了,报销流程严得跟啥似的,员工办事还得自己掏钱,业绩当然上不去了。
给客户的慰问、礼品、服务也全取消了,客户满意度直线下降,投诉多得数不清。这简直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嘛!二、网友和员工,都咋说?网友们对这股降本增效的风潮也是吐槽不断。有的说:“降本增效是个好理念,但别让它成了‘降效增本’的代名词啊!”
还有的调侃:“现在央国企的降本增效就是裁员+内退=降本,绩效考核+竞聘上岗=增效。这哪是降本增效啊,简直是折腾员工嘛!”员工们呢,更是提心吊胆的。他们担心自己成了改革的“牺牲品”,担心降本增效最后就变成了裁员降薪的代名词。
特别是当听说国资委要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时,员工们更是慌了神。他们怕这制度会波及到自己,虽然后来澄清主要是针对管理层,但员工们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
这个制度,本意是想让管理层更加负责、更加高效。但要是执行不好,就可能变成“一刀切”、“走过场”。
到时候,那些真正干活的老实人,可能因为不善言辞、不会“表现”,就被划到了末等,面临被调整或退出的风险。
而那些善于钻营、投机取巧的人,却可能因为“会做人”、“会说话”而留下来。这样一来,不仅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还可能让企业的风气变得更坏。
更糟糕的是,这个制度还可能成为管理层推卸责任的借口。
到时候,要是企业效益不好,管理层就可以说:“你看,我们都推行了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了,是员工自己不行,跟我们没关系。”
这样一来,压力就全都转嫁给了员工,管理层却可以逍遥自在。三、这事儿,其实挺普遍其实,这种降本增效的“水土不服”现象,并不是央国企独有的。很多企业都这样,一提到降本增效,就想到裁员、降薪、压缩福利这些损害员工利益的招数。
结果,员工积极性没了,工作效率也下降了,企业效益反而更差了。这就像给病人开错药一样,不仅治不了病,还可能让病情更重。说起历史教训,90年代的国企下岗潮,那可是让数百万家庭的生活一夜之间天翻地覆。
现在呢,各央国企又开始暗暗裁员降薪,用各种手段变相逼迫员工离职。这事儿,真是让人心有余悸啊!四、咱们得说说心里话面对这样的现状,咱们得问问:
央国企的改革,到底是为了啥?是为了让企业发展壮大呢,还是为了让员工失去保障?是为了优化管理层呢,还是为了让普通员工承受更多的压力?咱们觉得吧,央国企的改革,得真正回归初衷,让员工和企业都能受益。降本增效,不能光看表面文章,得真正落到实处——优化流程、减少层级、降低内耗,还有技术升级、资源节约、管理创新这些方面。
别老想着从员工身上“抠”钱,那可是懒政、庸政、更是弊政!真正的降本增效啊,应该是让员工和企业都能尝到甜头的双赢局面。还有啊,咱们得呼吁管理层啊,得真正承担起责任来,别老是把压力转嫁给普通员工。形式主义啊,也得好好治治,让员工能专心干工作。薪酬差距呢,也得合理调整调整,让员工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最后,咱们得说说:央国企的普通员工,也是人!他们也有家庭、有生活、有梦想。咱们别让他们再当改革的“背锅侠”了,给他们一个公平、公正、有保障的工作环境吧!只有这样,央国企的改革才能真正取得成功,才能让员工和企业一起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至于这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咱们得好好琢磨琢磨。这本意是想让管理层更加负责、更加高效。但要是执行不好呢,就可能变成“一刀切”、“走过场”了。
所以,咱们得确保这制度能真正发挥作用,让管理层真正负起责来,而不是让员工们提心吊胆的。同时,咱们也得给员工们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发展机会,让他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适应企业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