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天九思原创第909期
据4月12日《央视新闻》报道,近日,紫金山实验室在江苏南京举办的2025全球6G技术和产业生态大会上,首次公开了最新构建的全球首个6G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该设施围绕6G六大应用场景进行技术验证测试,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较5G提升10倍——100倍的极致连接能力和高精度目标感知新能力。

目前,中国在6G技术研发中已形成“专利领先、政策驱动、场景牵引”的全面优势,目前在全球第一梯队中处于领先地位,尤其在太赫兹传输、通感融合、标准制定等关键领域领先其他国家约1-2年。

中国6G专利和关键技术全球领先
ITU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初,中国在6G相关专利的申请和授权数量上位居全球前列,占比超过48%,远超美国的35.2%和日本的9.9%。中国的6G专利优势比5G更显著!

在太赫兹技术上:华为研发的“光子太赫兹芯片”将基站体积缩小至路由器大小,功耗仅为5G基站的1/19,传输速率较美国同类技术快3倍。
在卫星网络上:中国“千帆星座”规划发射1.5万颗卫星,单星容量达20Tbps,远超美国“星链”(V3卫星单星容量4Tbps),且技术验证更早。
在通感算一体化上:中国移动主导的“天演”平台覆盖Sub6G到太赫兹8大频段,推动全球首个6G标准SA105的通过。

在标准制定与产业生态上:中国提交的6G标准提案占全球总量的37%,在毫米波/太赫兹频段技术标准中贡献率高达51%。中国移动牵头的6G试验网已连接1.2亿智能终端,获得全球90家公司支持,是欧美同类项目的2倍。

国际竞争态势与中国面临的挑战
中国电信研究院副院长傅志仁说:“目前,中国、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等在全球6G研发中处于领先地位,各国围绕技术主导、标准制定和产业链控制展开深度博弈。”
一是美国“弯道超车”策略。美国通过“Next G联盟”和“星链计划”加速布局,但其专利占比(35.2%)仍落后于中国,而且在太赫兹通信、频谱分配等核心领域尚未突破。还面临5G基建不足、研发成本高等问题。
二是日本与欧洲的追赶。日本在光通信和半导体材料领域具备优势,但专利占比仅9.9%,需通过国际合作弥补短板;欧洲则因5G滞后更关注成本控制。
三是潜在风险与应对。中国需警惕技术标准碎片化、地缘政治干扰(如美国技术封锁)以及商业应用场景的落地难度。需加强国际合作,平衡5G优化与6G研发投入。
总之,中国从48%的专利占比到37%的标准提案,从“灯塔工厂”的单点突破到“智造示范区”的系统重构,中国6G发展正在构建“技术-标准-应用”的良性循环,标志着美国想借“Next G联盟”和“十国联盟”围欧中国计划的破产!
中国5G领先、6G优势进一步扩大
6G不仅是5G的简单升级,而是通过全域智能互联重新定义通信技术的边界。在5G三大应用场景的基础上,6G将提供泛在、智能和感知的能力,进一步实现6G在网络覆盖、传输速率、延迟等方面的全面突破。6G在关键性能的突破将深刻重塑全球通信体系。

中国计划于2025年完成6G标准制定,2030年启动商用,2035年前发射1.3万颗通信卫星。在应用场景上,6G将推动远程医疗、自动驾驶、工业数字孪生等领域的革命性突破,进一步巩固中国在全球数字经济中的核心地位。
通信技术是网络和军事的技术基础。中国一旦6G率先全球商用,落后的6G将使美国网络霸权土崩瓦解,美国的军事优势也将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