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1938年:台儿庄大战参战将士及后人口述

怜珊来看过去 2025-01-06 20:36:51

资料图

中新山东网枣庄1月21日电 1938年4月,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侵华日军浴血奋战,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台儿庄经此一战扬名天下,成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由山东省台办,枣庄市委、市政府和文汇报社联合主办的台儿庄大战战史研讨会日前在枣庄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参战将士及亲属代表等,一起缅怀先烈,重温了台儿庄大战的历程。在会议间隙,记者对部分大战参战将士及其后人进行了采访。

王清松:大战震聋了我的耳朵

91岁的老战士王清松当年是第27师158团团长杨守道的卫士,跟随团长在台儿庄战场上奔走了40多天,目睹了战争的惨烈。王清松老人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他17岁时弃教从戎,参加了抗日救国军,18岁来到运河边,参加了台儿庄大战。他们团第一营在孙国增营长的率领下,和鬼子拼杀,最后只剩下50多人,又组成敢死队与鬼子拼大刀片,硬是守住了阵地。从4月1日一直坚持到6日,在兄弟部队的配合支援下,取得了整个战役的胜利。“二十七师血战功,奋勇歼敌运河东。袭击敌侧背,攻占前后棚。微山湖畔麦青青,台儿庄上血腥腥。击溃坂垣柳家湖,击毙大坂燕子景。运河百折东南流,台儿庄十日建奇功。粉碎敌迷梦,洗尽民族羞。完成先烈未尽志,誓将大捷报国仇。恢复旧神州,豪气壮千秋!”唱起当年的那首《台儿庄战役胜利歌》,王清松老人依然是心潮澎湃。王清松因为这场战役双耳失聪,战役结束受到嘉奖,晋升为中尉。淮海战役中他随张克侠将军起义,后因父亲年迈,到部队请求儿子还乡,经首长批准离队,回到老家河南新乡市卫滨区南高村,当了一辈子的农民。

老人身材高大,声音洪亮,至今还能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王清松喜欢书法和诗联,多次将《台儿庄战役胜利歌》写成书法作品,参加展览、挂在家里。这次故地重游,老人非常激动,他现场写下了《参观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和《悼亡友李建人兄》两首诗:“当年血战我十八,常把台庄当做家。有幸重回疆场看,强如洛市去观花。”“枣庄美酒香,献给老兄尝。弟聵明眸在,见陵泪满眶。”他还向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赠送了自己的书法作品,并为此次战史研讨会专门撰写了一幅对联:“追历史凝聚胞情,展未来同铸华威”,以此表达心中的感慨之情。

“独目虎将”李宗岱

在众多前来参加“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成立和台儿庄大战战史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参战将士及亲属代表中,一位右眼失明、坐轮椅的清瘦老人非常惹人注目,他就是当年曾浴血奋战台儿庄,因战功累累而获颁国民政府最高级别“华胄勋章”、“国族干城勋章”、“陆海空甲级奖章”,并受到中共高层领导人周恩来和国民政府首脑蒋介石召见、勉励,电影《血战台儿庄》中敢死队连长的原型李宗岱。

李宗岱老人1918年出生于烟台栖霞,国难当头,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的他毅然投笔从戎,考进北方军官学校炮科,毕业后进入庞炳勋三军团第40军野战补充团任中尉排长。台儿庄大战前期的临沂保卫战期间,李宗岱参加了秦村伏击战、葛沟恶战等,战功卓著,升任为二连上尉连长。1938年4月,李宗岱随部队来到台儿庄,在一次战斗中,李宗岱担任敢死队队长,组织50多人挥着大刀冲入敌人阵地,手刃四五个日本兵,其中日军大队长片野丧命于他的大刀下。同年5月,李宗岱率队攻打台儿庄南面葛沟一塔楼,正要向日军投掷手榴弹时,日军的一颗子弹从其右眼射入,右耳根处射出,当即昏迷倒地,被送到徐州兵站医院抢救了7天,才从死亡边缘拉回,但永远失去了右眼。李宗岱的抗日事迹因此见诸内地、香港各大报刊,“独目虎将”的绰号也被传遍了大江南北,国民政府在编纂的《士兵读物》中,将他与名将史可法一并收入。同年10月,李宗岱伤愈归队,改用左眼打枪,并升任营长,转战于湖北、河南和安徽等地,曾在一次战斗中用轻机枪击落了一架日本飞机。期间,李宗岱先后两次身负重伤,并将巨额奖金捐给“抗日救亡中国会”。解放战争期间,李宗岱不愿参加内战,遂请假回到了重庆家中,解放后,他一直生活在重庆,“文革”中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后来担任了重庆市政府参事一职。

当年李宗岱曾接受过中央通讯社记者的采访,这次他还特地带来了中央社记者为他拍摄的照片,赠送给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并再次接受中央社记者的采访。老人说,能以92岁的高龄再次来到这片当年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他非常高兴,他对建设中的运河古城和新成立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感到很满意,他期待着早日看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阎绣文:来到父亲战斗过的地方,很激动

国民党第二集团军27师副师长阎廷俊将军的女儿阎绣文,是天津市的一位高级工程师,她告诉记者,她的父亲阎廷俊字灼三,出生在农民家庭,1918年19岁时在常德考入第十六混成旅的学兵团模范连当兵。1928年北伐战争时任23师67旅旅长,先后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教班和陆军大学将官班。1936年10月5日,国民政府发布第2170号公报:蒋孝先、阎廷俊、杜聿明等27人被授予少将军衔,抗战期间授予中将军衔。历任27师80旅旅长、副师长、干训所教育长、豫鄂边区总指挥、挺进总队司令等职。抗战期间,他的部队出现在哪里,那里的日寇就会遭到灭顶之灾——血战娘子关,鲤登联队尸横遍野;鏖兵刘家湖(台儿庄),矶谷主力灰飞烟灭。

“1938年3月27日,日寇对台儿庄发起猛烈攻击,占领了城寨的东北角,父亲率27师80旅,与城内第31师合力抗击,使日军未能扩大占领区。次日,80旅又与31师协同出击刘家湖之敌,将之团团包围,激战到31日,歼敌千余人,有力地牵制了日军对台儿庄的攻击。刘家湖战斗之后,日军又增兵攻城,31师伤亡近半。至4月1日,台儿庄西北门、东门、北门、东南门均沦入敌手,台儿庄濒于失守。”阎绣文说,为了支援城内守军,他的父亲阎廷俊将军于4月2日凌晨,组织了500余人的敢死队,趁夜从东门攻入城内,突袭城内日军,一度攻占东门和城东北角,歼敌600余人。3日,日军第十师团濑谷支队与第五师团坂本支队会合,从北、东、南三面包围台儿庄,我军付出巨大代价,终于挫败了日军的攻击。4日,外围中国军队源源开抵台儿庄,对日军构成了大包围态势。5日,阎廷俊将军再次组织敢死队,夜袭台儿庄东北之敌,一举攻占了孟庄、裴庄、邵庄、彭村、沧浪庙等地,日军向东北、西北溃退。至7日,台儿庄一带日军被中国军队彻底肃清,台儿庄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而震动了全国,震动了敌人,震动了全世界。

黄埔军校第14期学员郑平先生曾写过一首流传甚广的诗:“台儿庄上显宏韬,猛打猛冲慑寇曹。血海尸山光史册,灼三无愧大英豪。”阎绣文说,她曾数次应邀来台儿庄参加纪念活动,作为参展将士子女,每次站在父亲战斗过的地方,心情都非常激动,她衷心地祝愿海峡两岸同胞能携起手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屈令婉:我父亲一生中最难忘的就是台儿庄大战

来自北京的屈令婉女士也是多次来过枣庄,她向记者表示,因为父亲屈伸将军曾参加过台儿庄大战,她和父亲一样,对这片热土怀有着深厚的感情。

“我父亲屈伸字宜之,是陕西三原人,自幼父母双亡,在于右任先生的帮助下入省立师范读书,不久又进杨虎城将军所办的三民军官学校受训。1926年,年仅15岁的父亲被派到冯玉祥将军的26军当学兵,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戎马生涯。”屈令婉说,屈伸将军在世时,曾不止一次的说,一生中最使他引以为自豪和难忘的就是,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他亲身参加了抗击日寇的台儿庄保卫战。他晚年夜以继日抱病撰写《台儿庄亲历纪实》史料,为后人研究那一段历史提供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发表后在海内外引起极大反响。屈令婉告诉记者,台儿庄大战打响时,屈伸将军时任第二集团军31师上校参谋主任,代行参谋长职务。战斗中,官兵们抱着宁死不失一寸阵地的决心,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表现出与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池峰城师长因过于劳累,吐血不止,在此危急时刻,屈伸将军临危受命,以参谋主任代副师长之职,负责制定司令部的计划,主持部队的调遣和指挥作战事宜。每日他必亲至城内巡视,冒着枪林弹雨指挥作战,成为池峰城将军的得力助手。一次,一颗炮弹皮正好落在了屈伸将军的脚下,上面还有我方战士的鲜血。他把这颗发烫的弹片捡起来,向着正在激战的官兵们挥舞,大声喊道:“弟兄们!这是敌人的铁,我们战士的血!”全体战士齐声怒吼:“为死难的弟兄报仇!”一时间喊杀声、手榴弹爆炸声、机枪声、刺刀碰击声汇成一片。官兵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了祖国的领土、民族的尊严。

屈令婉说,父亲虽然去世多年,但人们没有忘记他。在耿泽山先生所著的《台儿庄保卫战亲历纪实》一书中,生动的记述了“无名英雄屈伸”:“他是一个坚定、乐观、忠贞爱国的年轻军人”、“每当战局处于紧张危急的关头,他能以钢铁般的意志来影响师长及各级指挥官,扭转他们的怯懦动摇心理,使战局一次又一次的转危为安,为保卫台儿庄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这些,就是对屈伸将军最好的写照吧。

冯睿:外祖父是我们全家的骄傲

冯睿是深圳市的一位妇科专家,曾获广东省“十大杰出母亲”称号,她说,外祖父王冠五将军是他们全家的骄傲。

冯睿告诉记者,王冠五将军是河南省人,毕业于国民党黄埔军校高级班和南京“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他是冯玉祥和吉鸿昌将军的老部下,一直秉承冯玉祥的思想作风,具有怜贫惜苦、同情人民的胸怀和刚正不阿、英勇顽强的性格。1938年春,隶属于第五战区第31师池峰城部的王冠五代表师长池峰城请缨,率部进驻台儿庄镇北,紧守一线前沿阵地。3月23日,台儿庄大战打响,31师奉命紧守台儿庄以牵制日军。26日,日军集中炮火猛攻台儿庄北门和小北门。接着占领园上和邵庄的700余名日军,向北城墙豁口处猛冲过来。王冠五激励官兵要坚决消灭进入庄内的日军。王冠五因作战有功升任第91旅旅长。31师经过连日苦战,伤亡达2800人,各旅团建制均残缺不全,决心采取以攻代守的战术,由王冠五督率统一指挥,中国守军与日军展开逐屋逐墙的争夺。王冠五发出“宁同孤城共存亡,不与倭寇戴天地”的钢铁誓言,经过15个日夜的殊死拼搏,牵制了日军的主力部队。王冠五所在的31师歼敌6000余人,王冠五被提升为少将副师长。捷报传来,权威记者范长江、陆贻亲赴军中采访王冠五,并撰写长篇专题报道《台儿庄血战记》刊登在当时的《大公报》上。郭沫若在收集大量一手材料后,特辑《血战台儿庄》专刊,歌颂王冠五等为国家、为民族勇于作战的光辉形象,激励中华儿女抵御外侮,誓与日军血战到底。

抗战胜利后,王冠五不愿打内战,在进攻解放区的行动中消极迟缓,被剥夺军权,排挤出军界。1947年左右,他回到汝南老家买了五十亩地,准备解甲归田与妻儿过清闲的生活,不再参与政治,但经不住当时河南省国共两党主席的邀请,出任兰封(今河南兰考)任第十二行政督察专员,管辖十二个县。解放前夕,王冠五带妻女准备去往台湾,当时已经到了武昌,共产党派人再三劝说,名记者范长江也劝他留下,王冠五便选择了留下。谁曾想后来好事却酿成了悲剧,据《汝阳县志》记载,王冠五于1949年被误杀。谈及此事,冯睿女士唏嘘不已。她说,外祖父一生爱国,但至今没被落实政策,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中有他的照片供世人瞻仰,是对他老人家一生最大的肯定。

王愔:毛主席曾为我祖父牺牲发唁电

在青岛从事教育工作的王愔女士是王麟烈士的孙女,每次来到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缅怀祖父的事迹,王愔都会心潮澎湃,不能平静。她告诉记者,电影《血战台儿庄》上所说的“死战不退的740团团长王麟”就是她的祖父,祖父把自己36岁的生命献给了抗击日寇的战场,鲜血尽洒在滕县东关城头。

王愔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任国民革命军22集团军41军124师740团上校团长的祖父王麟,奉命出川开赴抗日前线,转战山西、山东。1938年初,侵华日军沿津浦铁路大举南进,妄图侵占徐州,威胁武汉,122师师长王铭章率122师及124师一部进驻滕县御敌。在滕县阻击战中,祖父率部死守滕县东门,将指挥所设在东城门楼底下,亲自指挥官兵用食盐麻袋封堵敌人炮火炸开的城墙缺口,筑成掩体阵地,击退日军无数次疯狂进攻,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他和官兵一起手持大刀与敌人肉搏。3月17日下午在阵地上指挥作战的祖父被炮弹片击中头部,未及抬出西城门救治即壮烈牺牲。随后,122师师长王铭章也以身殉国。滕县之战,川军官兵以死伤7000余人的代价,完成了战区下达的拖住日军3日的任务,确保了台儿庄战役的战略部署和整个战役的胜利。为悼念在滕县保卫战中英勇捐躯的王铭章师长及川军官兵,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曾在武汉和四川成都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和朱德都发了唁电。王麟当时也被明令褒奖,追认为烈士,军衔升为陆军少将。

后记:采访中,参战将士及亲属代表共同追忆了先烈们“同仇敌忾、共御外侮、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大家纷纷表示,将以台儿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建设为契机,开展好战史研究,将台儿庄大战的精神发扬光大。并以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为平台,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推介枣庄“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的城市品牌,为祖国和平统一做出积极贡献。

0 阅读:5
怜珊来看过去

怜珊来看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