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重庆市直辖后,首任市委书记和市长分别是谁?他们做了什么?

女公子来也 2024-07-22 12:46:20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1997年3月14日,重庆市正式脱离四川省,成为我国第四个直辖市。

此举对重庆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使其成为西部地区的一颗耀眼明珠。

然而,重庆成为直辖市并非一蹴而就。

为何重庆能够当选第四个直辖市?

它的成立背后又有哪些人物推动了这一历史进程?

当选直辖市

历史上,重庆曾两度直辖。

民国时期,重庆作为陪都,拥有特别市地位,事实上享有直辖市待遇;新中国成立时,重庆直接被设为中央直辖市,后划归西南行政大区直辖。

虽然六十年代后重庆不再直辖,但凭借其优越的经济实力,仍旧是四川乃至西部地区首屈一指的大都市。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拉开序幕,重庆以积极的态度拥抱新浪潮。

1983年,重庆成为全国首个计划单列市,改革浪潮席卷全城。

重庆钢铁公司更是勇立潮头,率先实施厂长负责制,积极探索新道路,并卓有成效。

可惜随着九十年代的临近,重庆这座老牌工业城市踏入了改革的艰难转型之路。

与蓬勃发展的沿海地区相比,重庆的经济发展显得滞缓不前。

资金短缺、产业结构老化导致百姓生活水平一落千丈,社会治安问题频发,重庆的城市发展一度陷入停滞。

幸亏得益于邓公的远见,在改革弯道超车时,将重庆这颗西部明珠保留下来。

重庆在改革开放中的优异表现都有目共睹,是当之无愧的西部发展标杆。

如果将重庆独立出来可以让它拥有更大的自主权,有利于发挥其经济区域辐射作用。

早在1985年,邓公在参加广东大亚湾核电厂合同签字仪式后,他约见时任三峡工程筹备领导小组组长的李鹏同志,深入了解三峡工程进展。

当李鹏汇报“正筹划成立三峡行政区,以行政力量支持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时,邓公提出了创新建议:“不妨考虑将四川一分为二,一省中心设在重庆,另一省中心设在成都。”

1994年,国家层面正式考虑将重庆升格为直辖市。

1996年6月19日,在江泽民总书记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重庆市改为直辖市的方案获得通过。

那为什么重庆体制改革与邓公预想的有些出入呢?它直接跳过了省这一级成为直辖市。

与普遍的省、市、县和乡镇四级行政体制相比,重庆直辖市只有三级管理体系,跳过了省级层级就可以直接管辖县区。

要知道当时四川省直接管辖的县城有221个,而重庆仅需管理42个县。

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初步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可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社会发展。

自此,重庆经济成为西部地区的领头羊。

昔日内陆闭塞的城市,如今已蜕变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大都市,谱写着一曲经济腾飞的壮丽乐章。

在此期间,有哪些重大事件备受瞩目?

哪些人物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成立过程

1996年4月,四川常务副书记蒲海清受命前往北京,汇报四川的发展规划。

汇报完后,领导赞许:“小蒲,重庆将升格为直辖市,时间紧任务重,需要一个人出来挑大梁。经国家慎重考虑,决定调你去担任重庆市长。”

不久后,蒲海清便低调入驻重庆,投入重庆市体制改革筹备工作。

从那时起,蒲海清与重庆的命运紧紧相连,他为这座城市的腾飞倾注了毕生精力。

1996年10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鹏亲临重庆,与蒲海清同游长江。

二人坐在游船上一边考察着三峡库区,一边商讨重庆财政体制的未来改革方向。

在考察中,李鹏总理了解到重庆市的财政体制自1983年以来没有变过:向四川省上缴1.8亿元,向中央财政部上缴13亿元。

10月19日,李鹏总理召集张德邻、蒲海清以及其他领导登上游船。

在船头,李鹏总理目光深远,缓缓说道:“重庆即将设立直辖市,财政将直接与中央挂钩。交四川省的1.8亿元可以免除,上缴财政部的13亿元也减免1.5亿元,共计减免5年。”

蒲海清却眉头紧锁:“重庆每年财政收入仅74亿元,人均财政收入居全国末位,老百姓生活都不容易。”

他提出,给四川省的1.8亿以后就不交了,上交给中央财政的13亿只减免1.5亿元远远不够,需要减免6亿元。

李鹏总理当即批评蒲海清:“中央是很支持你的,你却一味叫穷。中央的方案有什么不好的?”

蒲海清沉默了片刻:“总理息怒。但今天我必须坦诚相告,重庆的困难是实实在在的。我感谢中央的支持,但我期待中央能为重庆的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历经数轮讨论,蒲海清的努力终于奏效。

李鹏总理郑重宣布,重庆每年上缴给中央的财政收入可以减少3亿元。

而且李鹏总理还决定从总理预备费中拨给重庆1亿元作为开办费,这笔资金成为日后新直辖市建设坚实的后盾。

经过接近一年的筹备,重庆直辖市的建立已箭在弦上。

1997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的气氛前所未有地热烈。

作为人大代表的蒲海清,目睹着国务院提出的设立重庆直辖市方案经由投票表决,最终以高票通过。这一刻,激动之情涌上他的心头。

重庆代表团内一片欢腾。

来自家乡的代表们紧紧拥抱蒲海清,外省代表也纷纷上前握手祝贺。

消息传回重庆,全城沸腾。

人们欢呼雀跃,高喊着“我们直辖了!我们直辖了!”鞭炮声响彻大街小巷。

蒲海清兴奋之余更多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重庆的未来将由他这一代人书写,他更深切地感受到肩头担子的分量。

升格直辖市以来,重庆在各领域飞速发展,书写下令人瞩目的成长轨迹。

然而,这座城市的崛起绝非一己之力所能促成。

如果说,蒲海清是重庆发展的领航人。

那么,谁将成为他最默契的搭档,共同谱写重庆辉煌的未来?

定海神针

1997年,山城重庆升格为直辖市。

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将也走到了舞台中央,肩负起重庆直辖市的开拓重任——他便是时年58岁的张德邻。

作为重庆直辖市的第一任市委书记,上任之初记者问及他的感受时,他郑重地回答:“对于我个人而言,压力是大于喜悦的。”

果然,张德邻一上任便遇重重考验,首当其冲便是人口难题。

重庆人口众多,但分布极不平衡,农村人口占比高达80%,城市发展较为落后。

加之当时浩大的三峡工程开始动工,170万百姓需要搬迁安置,大型工矿企业也需异地转移,这些棘手的人口问题都摆在了张德邻的办公桌上。

张德邻深知三峡工程既是重庆的挑战,也是机遇。

为支持三峡工程,中央投入了上千亿巨资,其中重庆就可以得到800余亿。

这笔巨款如同一块烫手的山芋,考验着一个掌舵者的定力。

但张德邻始终严格规定参与工程的每一个人,这笔资金只能用于工业发展,绝不可挪作他用。

他认真负责的精神,不仅让重庆获得了国家更多的启动资金,还吸引了众多外商的目光。

为了更好地招商引资,张德邻与其领导班子齐心协力,制定了61项优惠政策,为外商投资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有外商在重庆江边购买了一艘货轮,却因手续延误而无法出航。张德邻获悉后,立刻采取行动。

短短三天内,他便亲自办妥了手续,并责令相关单位登门致歉。

曾经对重庆抱有顾虑的外商深深感受到这座城市的诚意,赞叹道:“这样一座有作为有担当的城市,正是我们投资的理想之地!”

一笔笔真金白银流入山城,如甘霖般滋润着重庆的城市经济发展的沃土,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改变了以往人口不均衡的困局。

为了让重庆这座城市更好地敞开怀抱,迎接八方来客,张德邻召集了全市各部门负责人,提出了改造主城区的宏伟蓝图。

斥巨资架桥修路,疏通城市交通的经脉;整肃交通秩序,让道路不再拥堵;严禁尾气超标的中巴车进城,净化城市的空气。

在他的努力下,重庆城区焕发出勃勃生机。

而张德邻的名字,也化作市民心中的一段佳话,被永远铭记。

在山城重庆这座繁荣发展的都市中,两位杰出的领导者:蒲海清和张德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他们以其无私的爱民情怀,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父母官”。

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激励着后辈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重庆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黄贡,王伟. 直辖市重庆:你风采依然[J]. 旅游,1997, (6).

刘临君. 重庆设直辖市的历史及启示[J]. 中国高新区,2018(5):8-9. DOI:10.3969/j.issn.1671-4113.2018.05.005.

俞荣新. 重庆直辖市设立始末[J]. 红岩春秋,2021(10):16-21.

13 阅读:11201
女公子来也

女公子来也

欢迎大家来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