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国防装备现代化的道路上,歼-15舰载机无疑是我国航母编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众多期望与辉煌。然而,正如对待所有先进装备都应保持理性与客观的态度,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歼-15和它的不足。
一、歼-15的前世今生歼-15的原型机是苏-33战斗机,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在引进苏-27战斗机时,就曾计划购买苏-33舰载机,然而这一提议被俄罗斯以经济效益为由拒绝。
随着中国从乌克兰购得“瓦良格”号航母,中国再次向俄罗斯提出购买苏-33的请求,但俄罗斯却要求中国先购买一定数量的标配型舰载机,再购买完善型,这一提议被中国拒绝。
然而,中国并未因此放弃。2001年,中国在乌克兰舰载机训练中心获得了一架无法飞行的T-10K-7原型机,这是苏-33舰载机的“第一架生产型”。
沈阳飞机制造公司通过对这架原型机的深入研究,了解了折叠机翼和其他系统的结构,并借助激光跟踪仪和3D测绘扫描仪,精密测绘出整机外形和结构图纸。
经过8年的努力,中国终于成功研制出歼-15舰载机,并在2009年8月进行了首次试飞。随后,歼-15经历了多次试飞和测试,直到2016年才正式定型,创下了中国战机研发史上最长的记录,可以说是异常坎坷。
那么,歼-15性能配置如何?
二、歼-15舰载机性能强悍,设计已至巅峰?歼-15舰载机机身长度为22.28米,翼展达到14.70米(折叠后为7.40米),空重17.5吨,这些基本尺寸与苏-33相近,使得它在现代舰载机中属于较大型号,从而能够携带更多的弹药。配合空中加油技术,歼-15的单次补给航程显著增加,这对于远海作战至关重要。
动力上,歼-15由两台中国自主研发的涡扇10发动机驱动,早期型号曾采用俄罗斯AL-31发动机,这些发动机每台能提供123千牛的最大推力,使飞机速度可达2.4马赫,歼-15的作战半径约为1000公里,
在机身结构上,歼-15沿用了原型机的设计,由前机身、中央翼和后机身组成。针对航母起降的高荷载需求,歼-15进行了强化设计,确保机身结构强度。机头部分包括雷达罩和可折叠的空速管,以节省在航母上的存放空间。驾驶舱为单人设计,后机身腹部装备了着舰阻拦钩。
在机翼设计上,歼-15采用了折叠翼设计,便于航母存放。这一设计不仅涉及结构和受力,还涉及复杂的油路、电路和传感器设计。
尽管歼-15作为一款过渡性质的舰载机,初步解决了有无问题并积累了作战经验,但与国际上先进的隐身舰载机如F-35C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而且较大机身也给舰面保障方面带来了一定的限制。
三、歼-15有哪些设计局限?探讨歼-15存在的几点局限,我们需从起飞前的准备流程说起。
弹药挂载与油料加注是飞行任务前的关键环节,它们直接影响飞机的出动效率。然而,歼-15的油箱加油口设计在右侧机翼下方且朝下,这要求地勤人员需在机翼下高举加油枪进行对接,使操作变得更加复杂。
在弹药准备方面,空空导弹等轻量级弹药通常依赖人工挂载。其中,翼尖挂点因其位置较高,成为挂载过程中最为费力的部分。歼-15的翼尖挂点设计得远高于常人身高,地勤人员需高举导弹才能完成挂载,这对身高不足的人员来说尤为困难。
此外,歼-15每侧折叠翼上的两个挂架在挂载弹药时需展开机翼,这导致飞机在停放时不得不保持稀疏排列,以避免机组间的相互干扰。甲板上的十字架停机位标记虽有助于识别,但无疑增加了甲板空间的占用。
上述提及的几点缺陷,实际上是苏-33先天的不足,当时苏联没有完全掌握航母舰载机技术,充其量只能算是入门,加之沈阳飞机设计所在技术实力上的局限,T-10K-7号原型机在试验中暴露出了诸多未解的设计问题,留下了不少瑕疵,且难以改进。
尽管这些问题并未对舰队战斗力构成致命影响,但它们关乎“人机功效”,即人员操作的便捷性和舒适度。从歼-35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设计上的改进,如避免了折叠机翼导致的挂弹难题和机身过高带来的不便。
认识歼-15的不足,并非否定其历史贡献,而是见证国产舰载机发展的艰辛历程,并对未来充满期待。在国防科技的道路上,每一次反思与改进都是向更强大迈进的坚实步伐。那么大家觉得歼-35量产后,歼-15会退役吗?
火蓝刀锋
继续努力再创辉煌[点赞]
美福5625
?。。
胡言乱语
按我们现在的科技实力也完全可以不需要改进歼15了,折叠翼版隐身机上舰才是发展方向。
阵风C
飞控系统也有缺陷:一定条件下攻角不受控制!三翼面布局有飞控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