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不当
近日网上传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杨议拟加盟德云社跟着郭德纲一块儿说相声。
对于相声迷来说这是个天大的好消息,杨议是郭德纲之前天津最火的相声艺人,这次强强联手必然欢乐无穷。
同时杨议的老搭档杨进明已经在德云社了,杨议此去十有八九会跟老搭档再合作,这真是观众的福利。
对于德云社粉丝来说这真的太棒了,对于相声迷来说也是个不错的消息,对于老相声迷来说这则消息多少有点“味儿不对”,到底哪不对呢?好像哪都不对。
最大的不对劲儿的地方就在于,杨少华杨议这一家子太会攀附了。
相声界以前管擅拜干爹的陈寒柏叫“五姓家奴”,拜了好几个干爹到哪都能混口饭吃,似乎是这么回事。
实际上陈寒柏认干爹好多都是师父的门规,侯耀文师胜杰有约定,自己徒弟自动视为对方干儿子,石富宽应该也是这样。
陈寒柏认一堆干爹,真正给他带来好处的就师父侯耀文一个。
所以说叫人家“五姓家奴”有点不老地道。相比较而言杨议杨少华这一家子似乎更适合这个称呼,他家才是彻彻底底的“4姓家奴”。
杨少华1932年生于北京,1951年来到天津轧钢厂当了钳工,同时从事曲艺工作。
杨少华从小酷爱相声,从小在天津启明茶社当小童工,一边打工一边听相声,1944年经人撮合拜师郭荣启。
在天津混了一段时间杨少华艺术上没什么长进生孩子却有一套,一连生了5个儿子,杨议最小也最得宠。
60年代生逢变故,杨少华基本接不到演出,一家人眼看就要吃不上饭,杨少华一咬牙一跺脚去北京谋生。
到了北京无依无靠连个房子都没有,杨少华二话没说投靠了大师侯宝林。
当时侯宝林因为相声改革威望极高,俨然是曲艺界的领袖,相声界又有规矩,同行混不下去了得管碗饭。侯大师就是一百个不愿意也说不出口,就留这一家子在那白吃白住。
另一方面侯宝林还得给杨少华安排演出、工作,好尽快让这一家子自食其力。
但是从杨少华的演艺经历来看,他在北京还是没混开,演艺事业几乎没什么记录,最为人乐道的还是给马三立捧哏的故事,那已经是70年代的事了。
杨议就是在这个时候跟侯耀文认识并交好的,叫了侯耀文一辈子“三哥”,直到侯耀文去世杨议都对他毕恭毕敬,甚至些“害怕”。说到底还是恩惠太大报答不了。
机缘巧合之下杨少华给马三立捧了回哏,70年代回到天津老家又跟着马三爷混,并认了马三立当干爹,这恐怕是杨少华唯一一个干爹吧。
其实杨少华的师父郭荣启就是天津人,为什么不投靠师父呢?因为郭荣启不认这个徒弟。
不认徒弟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坊间传闻杨的人品和艺品都不怎么样,当然人家现在也是大师了,这话就不能说了。
杨少华真正站稳脚跟靠的是马三立,在马三立的帮助下成功进入天津曲艺团有了正式工作,70年代末跟少马爷搭档说相声,虽不怎么成功但起码混上饭吃了。
80年代两人裂穴,少马爷找了谢天顺立刻打响名号,搭档还是很重要的。
马志明为什么跟杨少华裂穴?
两位老人对这点都三缄其口,都这么大岁数了肯定不好意思说,但多少跟杨少华走偏门撒狗血有点关系吧,他太爱耍小机灵抢包袱了,“蔫”包袱很容易让观众记住他,却很容易破坏相声的完成度。
马志明不愿跟杨少华搭档再正常不过了。
之后杨少华又搭了好几个搭档,无一例外都裂穴了,直到认识赵伟洲。
90年代初“蔫”派大师杨少华遇上了“狗”派大师赵伟洲,两人一拍即合成为搭档,创作了《枯木逢春》、《聘文书》、《如此顾客》、《危言耸听》等一系列经典段子,很快火遍全国。
赵伟洲不愧是一代奇才,郭德纲都佩服的明字辈大师兄,不光表演生动创作力强,还甘当绿叶陪衬杨少华,自己写的段子把好包袱都留给了杨少华,导致杨少华声名鹊起日进斗金,赵伟洲则一直不温不火,散伙后连搭档都没了,混迹大小片场演演戏补贴家用,偶尔上小剧场过过相声瘾。
现在赵伟洲跟刘伟搭档说的那叫一个四不像,刘伟没有赵伟洲的本事,赵伟洲又不愿跟刘伟争甘当捧哏,这一对怎么看都别扭。
两人搭档了10来年,赵伟洲的创作能力基本榨干了,2000年后杨少华二话没说撇下赵伟洲给儿子捧哏了。
2003年杨少华给杨议捧哏说了《肉烂在锅里》获相声大赛一等奖,杨议成功了。
这段时期还是杨议跟杨进明搭档,杨少华偶尔插一腿。
插着插着杨进明没了,改爷俩儿搭档了。
杨进明跟杨议裂穴,民间说法是天津曲艺团有个编制,杨议答应好给杨进明的,扭脸把自己老婆拽进去了,杨进明一气之下远走高飞。
杨议杨进明跟杨少华赵伟洲差不多,杨进明也是捧哏水平高的同时创作能力强,去年在德云社表演的《谁欠谁》就是杨进明创作的。
搭档杨进明的时候杨家已经小有名气,至少杨少华已经算出名了,所以算不上“投靠”,但侯家、马家、赵伟洲绝对算得上是投靠了。
现在相声没落,杨议拍了好几部《杨光的快乐生活》后又想说相声了,这次他想到了德云社。
来德云社不愁没演出不愁没观众,最关键,不愁没钱赚!
杨议一身本事我是真的服,但他这一家极善攀附也确实让人有点不适,不留情面的说一句,杨家才是相声界的“4姓家奴”,从杨少华到杨议一脉相承。
注:转自网络,如有侵权可微博联系处理。
完
独孤求败
吃饱撑的,闲扯淡
那年
写文章写的…………………… 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
万事如意
这爷俩儿确实太现实了
崇拜有正义感
杨老爷子从小穷苦怕了,杨议是个人才,
唐明
一对臭狗食
老胡
不可能的,郭刚不可能让人性必自己还缺德的人进德云社。桃心这点精明绝对有。
骑着蜗牛 去旅行
这爷俩进德云社德云社离关门真的不远了!还天津相声说的最好的!呵呵!拿个一等奖究竟花了多少钱!都懂得!
繁花未必落地
无聊,一个工作,去哪个单位还要被上纲上线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