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发展至清代臻于鼎盛,为中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清代官窑瓷器更是重中之重,历来也是艺术品市场的收藏重点。景德镇御窑厂所制瓷器于明代大兴,至清代其时釉料火候之精妙、样式图形之工巧,皆登峰造极,而旨趣意匠又各有千秋,并列观之,更觉回味无穷。中国嘉德2025春拍《宸赏——明清御瓷珍玩》宫廷夜场再现宫廷埏埴风采,此次推送其中部分清代御窑佳作,以供广大藏家先睹为快。

Lot 981
清道光 粉彩十八罗汉图盘一对
“慎德堂制”四字双行楷书款
D: 16.2 cm(2)
来源:
上海实业家、收藏家陈良槐、陈俊荪父子旧藏

本品在清宫档案中有明确记载。据清宫九江关呈贡档记载,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八月初三日万寿贡瓷清单中有“十八罗汉大碗二十件,十八罗汉中碗二十件,十八罗汉五寸碟三十件,十八罗汉九寸盘十件”,其中十八罗汉盘碟类共两个尺寸——五寸与九寸,根据北京故宫藏清代木制嵌象牙营造尺的数据,十寸尺长今32厘米,即一寸为3.2厘米,本品直径16.2厘米,恰为清代五寸,故本品即此贡瓷清单所列之“十八罗汉五寸碟”,实物与档案相互印证,堪称完美。

Lot 983
清嘉庆 黄地洋彩福寿连绵开光群仙祝寿图螭耳瓶
“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嘉庆本朝
H: 31 cm
来源:
巴黎古董商(休业于1950 年代)旧藏;
香港拍卖会,2007年4月8日,lot502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此瓶腹部所绘仙人却多达十九人,画面布局得当,仙众神态各异,栩栩如生。通景图上绘有两颗参天苍松,既合庆寿主题,又巧妙的将画面分隔为两个场景。一面八仙献寿,西王母乘凤而来;另一面福禄寿喜,和合奉宝,麻姑捧寿,东方朔偷桃,刘海戏蟾,张仙持弓,庆寿仙人咸集,可谓盛况空前,场景异常热闹。本品所绘庆寿仙人数量之多,绘画工艺之精,都可称为乾、嘉二朝群仙祝寿题材洋彩瓷器之翘楚。

据嘉庆时期《清宫瓷器档案》记载,嘉庆三年(1798年)发往江西烧造的官窑瓷器,犹要求要“一半乾隆款,一半嘉庆款”。故嘉庆初年御窑瓷器制作水准与乾隆别无二致,故有“乾嘉窑”之说。此瓶或为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间,嘉庆皇帝为乾隆皇帝庆寿所定制御器。

Lot 984
清嘉庆 洋彩万花锦纹葫芦瓶
“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嘉庆本朝
H: 32.5 cm
来源:
香港拍卖会,2002年4月29日,lot569(一对之一)

“万花锦”又称“百花不露地”、 “万花献瑞”,初创于清雍正御窑,乾隆时期最盛。嘉庆早期式样、图案等均承袭前朝旧制,不敢僭越,甚至在嘉庆早期御窑生产的器物仍落“太上皇”乾隆年号款。市场流通中,可见北京拍卖会于2010年释出一件乾隆洋彩万花献瑞葫芦瓶,成交价高达2240万元,足见其在市场流通中的地位。然相对于乾隆而言,嘉庆作品则更为少见,颇值珍视。

Lot 987
清雍正 斗彩暗八仙纹碗一对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雍正本朝
D: 13.2 cm
来源:
北京拍卖会,2011年12月6日,lot5152

雍正帝崇尚道教,曾于圆明园内炼丹制药,还曾将自己装扮成羽扇纶巾的道士命人画像,这种对于道家术法的追求,自然呈现于御用器物的制作之中,因此雍窑瓷器不乏以道教纹饰为题材的作品。暗八仙纹即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种,亦称“道家八宝”,为八仙所执的八件法器,暗指八仙本尊。

仅择神仙所执,不现仙人,这种表现手法又与道教崇尚空灵玄妙的理念暗暗相合。此外,本碗内心还缀饰斗彩寿桃一对,与外壁暗八仙纹相搭配,暗寓八仙贺寿之意,亦为点睛之妙笔。本品制作精良,胎薄体轻,釉面光洁,填彩准确,彩料细腻莹润,为雍正官窑斗彩器之精品。成对保存不易,极为难得。

Lot 989
清雍正 青花缠枝花卉纹大抱月瓶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雍正本朝
H: 36.7 cm
来源:
德国巴伐利亚州博登豪森男爵(BodenhausenDegener)家族旧藏

抱月瓶形制源自阿拉伯铜器,明代永乐时成功以瓷质仿制,逐成为一代名品。雍正皇帝对永宣青花极为尊崇,曾多次命景德镇御窑厂仿制,本品即为其中的摹古之作。据《清宫瓷器档案》记载,此种瓶式于雍正时期称“宝月瓶”或“马挂瓶”,在相关谕旨中曾有要求“花纹清真,釉水肥润,颜色鲜明”。档案中见有多条雍正下旨用年希尧新进“宣窑青花白地宝月瓶”配“象牙花”和“通草花”陈设清供的记录。

香港拍卖会,2013年10月8日,lot3022,成交价1144万港币
本瓶主体的四季花卉纹寄寓“四时长春,富贵连绵”,缠枝脉络生生不息,暗合帝王对江山永固、福祚绵长的祈愿。明初永乐的青花四季花卉纹扁壶肩部不置双螭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一件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扁壶,其装饰明显为本品追慕之蓝本。市场流通中见香港拍卖会于2013年释出一件相同纹样和尺寸的青花作品,成交价高达1144万港币。

Lot 1005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暗刻海水云龙纹观音尊
H: 44.5 cm
来源:
法国米卢斯工业协会(The Socit Industrielle de Mulhouse)旧藏,得自于二十世纪初

本品绘饰的龙纹为三爪,身型与五官也不似熙朝常见的龙纹形象般具象,体现出明显的仿古意味。三爪龙纹在清代并非主流,其出现是为刻意模仿宋元或明早期龙纹特征,体现对前朝艺术的追慕。其设计可能受到康熙帝个人对古物的推崇影响,三爪龙身形简朴、爪部粗短的“仿古”形态呼应青铜器纹饰或早期瓷器的朴拙风格,体现对“高古之气”的追求。同时,仿古三爪龙纹不仅是对技艺的复古尝试,更暗含康熙皇帝“绍继先贤”的政治理想,将自身统治与历史正统性相联结。

Lot 992
清道光 青花缠枝莲纹赏瓶一对
“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道光本朝
H: 37.3 cm(2)
来源:
中国嘉德,1998年5月9日,lot741(2-1);
北京拍卖会,2000年7月3日,lot1298(2-2);
五台山人旧藏;
中国嘉德,2011年5月22日,lot3404
著录:
《慎德明道—五台山人藏清道光御瓷》,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编,文物出版社,2011年, 第254、255页,图99

赏瓶因其外形俊秀、线条柔美、比例协调,深得清朝历代君王的喜爱。其器形为雍正督窑官唐英“参古今之式,动以新意,备储巧妙”而奉旨审定的款式。初名“玉堂春瓶”,因雍正帝专用于赏赐功臣,赏瓶成了“玉堂春瓶”的专指代称。

Lot 993
清道光 青花云龙纹长颈瓶一对
“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道光本朝,带木座
H: 29.3 cm(2)
H: 33 cm(2)(含座)
来源:
香港拍卖会,1993年4月28日,lot165;
北京拍卖会,2008年5月21日,lot327

本品所绘云龙图案承袭嘉庆,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嘉庆者,纹饰与本品如出一辙,唯独口沿外侈,腹部比例略有不同。在道光官窑中不为多见,而“慎德堂款”瓷器中可见相同纹饰者,可见此式深得道光皇帝喜爱,是为珍罕的道光御用陈设佳器。

Lot 994
清康熙 天蓝釉百条缸
D: 26 cm
来源:
台湾私人旧藏

本品贵在简洁而不简单,天蓝釉为康熙年间景德镇御窑厂创新釉色,因其釉色淡雅悦目,似天青之蓝,故名,可与同一时期创烧的豇豆红釉媲美。柳条纹工艺主要模仿由树枝、藤条等 编织成的篮、筐一类的手工艺品,因工艺繁复而在瓷器上运用不多。天蓝釉百条缸即为此类工艺的代表之作,存世稀少。

Lot 995
清雍正 蓝釉弦纹天鸡钮盉碗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雍正本朝
D: 17.3 cm
来源:
香港拍卖会,2010年10月8日,lot2636

从款识字体及风格推断,本品当为雍正早期“安窑”之作。“安窑”因传为康熙重臣明珠的家臣安尚义督造而得名。传世所见雍正御窑盉碗,皆为此类款识,应乃同期烧造而成。中国嘉德2011年11月14日曾拍出一例编号3397雍正黄釉刻花盉碗,以575万人民币成交,可为参考。

Lot 998
清雍正 厂官釉双系鼓钉鱼篓尊
“雍正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雍正本朝 带木座
带日本包装,包装题识“大清雍正鲜(鳝)鱼黄釉三足鱼笼形双耳壶”
D: 20 cm
来源:
香港拍卖会,2011年4月8日,lot3003

唐英所制厂官釉是以铁为呈色剂,失透无光的高温釉。此种釉色是在青褐色釉面上散布黄色斑点或丝纹,典雅古朴,极富观赏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厂官釉发展至乾隆时期,“黄斑点”一色已不见载。此形制鱼篓尊为清代官窑瓷器中极其稀罕之花器,应属御窑厂为雍正皇帝个人偏爱所专门设计的创新花器之一,或出唐英之手,传世极为罕见。

Lot 1003
清乾隆 珊瑚红描金瓜瓞连绵开光福寿双喜图大缸
带木座
D: 64 cm

大缸作为明清时期烧制难度最大的瓷器造型之一,因其尺寸硕大,胎体厚重,成型不易,烧制过程中又极易变形或炸裂,故而成品率极低。但作为宫廷生活中的必备之物,大缸承担着储水饮用消防,植荷养鱼观赏等多种功能,故而又颇受内廷重视。检索国内外馆藏可知,法国枫丹白露宫藏有一件同为珊瑚红描金装饰,器型和纹样也极为相似的大缸,可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