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株口服液覆灭史:1996年年销售80亿,却被一湖南老汉扳倒?

历史睿眼观 2024-08-26 02:58:34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三株口服液,造福全人类!”老一辈的人都应该听过这句广告语,在当时可是风靡大江南北。

从城市到农村,到处张贴着它的标语,三株口服液曾经是家喻户晓的“全民神药”。

1996年,这款号称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年销售额突破80亿元,缔造了一个令人瞠目的商业神话。

然而,就在三株如日中天之际,一位湖南老人的出现,却击溃这个了庞大的“医药帝国”,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个闯出“三株神话”的寻常农民

时间倒回到 1938 年,吴炳新出生在山东省荣成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家中一共有8个兄弟姐妹,但最终活下来的只有吴炳新和他大他17岁的哥哥。

1982年,怀揣着200元的启动资金,吴炳新下海经商。

他先是做起了豆芽生意,接着又承包了糕点厂和小商场。虽然屡屡受挫,但吴炳新依然不放弃寻找致富的机会。

1989年,已届知天命之年的吴炳新和刚毕业的儿子吴思伟一起创办了“淮南大陆拓销公司”。

当时正值保健品市场的萌芽期,父子俩敏锐地嗅到了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

1992年,吴炳新代理上海交大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保健品“昂立一号”,这个决定让他尝到了甜头。短短一年,仅分成就让吴炳新赚到了1个亿。

这笔巨款,成为吴炳新实现梦想的第一桶金。1994年,父子二人兵分两路,吴思伟继续经营“昂立一号”,而吴炳新则杀回老家山东济南,成立了“三株实业有限公司”。

56岁的吴炳新,在这个人生的新起点,豪情满怀地立下宏愿:要将三株打造成百年民族企业,让中国人因三株延寿10年!

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三株口服液疯狂“圈钱”

要打开销路,广告必不可少。而吴炳新深谙营销之道,他的第一招,就是不惜血本打广告。

与其他厂家争抢黄金时段不同,吴炳新反其道而行之,专挑非黄金时段投放三株的广告。

一来价格低廉,二来播放时间更长,老百姓看多了也就记住了。

为此,吴炳新买下了央视台和各大地方台的广告权,不断轮播。

广告的内容更是“别有用心”,它们由三大元素构成:爱国情怀、专家背书和患者“买家秀”。

昂首挺胸喊出“振兴民族工业”的口号,让人对三株充满信任;

请来身着白大褂的“专家”,用一大堆听不懂的术语证明疗效,最后再用通俗的话总结一通;

不同行业的“患者”上场,声泪俱下地诉说三株如何治好了他们的疑难杂症。

广告有了,市场还得深耕,这就不得不提吴炳新在营销上的第二大“创举”,就是打通城乡,全面渗透。

在城市,他们在小区张贴广告,在街道设立宣传点,在社区义诊,最大限度地增加三株的曝光率。

于是农村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三株口服液,包治百病”的标语,就连臭气熏天的茅坑上,也难逃三株的广告。

此外,吴炳新还打造了独特的金字塔式销售体系。

从地级市到县,再到乡镇、村组,层层设点,环环相扣。这支遍布城乡的宣传大军,最多时竟达到了15万人之多。

在两大营销利器的加持下,三株口服液的销量如同坐上了“火箭”般蹿升。1994年面市首年,就实现销售额1.25亿。

而到了1996年,更是飙升至令人咋舌的80亿!其中,农村市场就贡献了60%的份额。

要知道,当年茅台年销售额还不到10亿,而三株一骑绝尘,独占鳌头。

吴炳新本人,也毫无悬念地在1997年登顶内地首富宝座,48亿身家。

但商海浮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就在三株如日中天之际,隐患和危机也在暗中滋生。

“毒药”还是“神药”?

1996年6月的一天,湖南常德的退休工人陈伯顺走进了当地一家药店。

70多岁的他常年在外打工,积劳成疾。尤其是老年性尿频,更是严重影响了陈伯顺的晚年生活。

三株口服液“包治百病”的广告语深深吸引了老人。一咬牙,陈伯顺就掏出428元,买下10瓶三株,希望能借此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

回到家,陈伯顺按时服用,第一瓶、第二瓶…初时,身体还真有了些好转,老人还挺开心。然而到了第三、第四瓶,情况开始反复。陈伯顺没多想,继续服用。

谁知到了第八瓶,灾难降临了。老人身上的红肿处开始溃烂、流脓,疼痛难忍。家人这才醒悟过来,连忙将陈伯顺送进医院。

“三株药物高蛋白过敏症”,医生的诊断犹如晴天霹雳。如果早点送医,或许还有希望。可现在,溃烂面积太大,为时已晚。

1996年9月3日,陈伯顺老人医治无效离世。

噩耗传来,家人自然不会就这么算了,决定状告三株。

法院受理此案后,对余下的两瓶口服液进行了检验。

结果令人震惊:不但没有宣传中的“双歧杆菌”,反而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出毒性反应,对心肺等器官有损害。

1998年3月,法院对此案做出终审判决:三株败诉,需赔偿死者家属29.8万元,并处罚款 1000 万。

“三株口服液喝死人”的新闻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昔日叱咤风云的保健品巨头,土崩瓦解。

原本一周就能卖出上亿的三株,如今一个月也卖不到三百万。7亿的库存积压无人问津,15万员工也离开了岗位。

曾经意气风发的“保健大王”吴炳新病倒了,在ICU里整整躺了20多天,差点没能熬过这个坎。

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吴炳新刚出院就申请破产。然而法院以三株还欠下巨额债务为由,驳回了他的请求。

那么,倒台之后的吴炳新,就甘心金盆洗手了吗?

“五株王”能否重振雄风

时间来到1999年4月,在三株口服液销声匿迹一年后,吴炳新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这一次,他手里握着的,是一纸来之不易的法院判决。

原来在陈伯顺案发后,吴炳新曾经上诉,希望洗刷三株的嫌疑。时隔一年,法院终于改判三株无罪。

吴炳新如获大赦,激动地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告三株是“冤案”,誓要重振雄风。

可是昔日呼风唤雨的广告帝国,在人心中的形象已经无可挽回。

花费再多的心思重塑品牌,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即便如此,吴炳新仍不甘心就此退场。

2020年,82岁高龄的吴炳新重出江湖,拿出价值百万的“五株口服液”捐赠抗疫一线。熟悉的配方,相似的包装,分明就是三株口服液的翻版。

吴炳新想借机东山再起。然而,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神药”,却再难唤回人们心中的信任和向往。

回望三株 8 年的崛起史,不难发现这家公司早早就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狂热追求速度,粗制滥造的产品;夸大其词的广告,虚假误导消费者;疯狂的扩张野心,背离“以人为本”的良心。

而凡此种种没有下限的行为,都源于一个简单粗暴的“资本”信条:“没有利益,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可建立在投机和欺骗之上的商业神话,终将幻灭,化为泡影。

参考资料:

1.华夏时报.2024-06-09《三株口服液“神话”覆灭:在猪圈刷广告,一年爆卖80亿元,保健品营销鼻祖面临退出直销》

2.金融界.2018-11-08《谭浩俊:当年十分红火的三株口服液为何会销声匿迹》

0 阅读:389

历史睿眼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