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用13万吨的航母来养鱼,我国斥4.5亿的巨资打造了全球首艘堪比航母的13万吨智慧化养鱼船,年捕捞量高达3,700吨,相当于查干湖的两倍之多,可谓名副其实的海上粮仓。不过也有人不解,深水网箱还不够玩吗,花那么多钱造这么一艘航母是不是大材小用了。
国家日益强大,大家的生活水平也快速提高,国人对水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2016年到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已经从11.4增长到了13.9,但是然而我国现有的水产品产量却远远满足不了这越来越高的需求,仅2023年一年我国就进口了501.5万吨水产品。但我国作为拥有蓝色国土,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大国,却主要停留在近海地区,使用网箱进行养殖。海水深度不够,带来最直观的影响就是,水产品养殖种类较为单一,所以发展深海养殖,提高水产品产量实在是迫在眉睫。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信1号养鱼船诞生了,它由国信中船花费两年时间打造而成,长249.9米,内部拥有15个养殖舱,近9万立方米的养殖水体,总容积相当于好几个游泳池的总和,甚至可以看作一个移动的生态养殖系统,可以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进港躲避,挑选水质干净无污染的地方进行养殖。既然容积如此之大,其养殖能力必定不可小觑。
国信1号每年预计能产出高达3,700吨的高质量海鱼,比我国著名的淡水鱼场查干湖冬季捕捞数量的两倍还多,养殖能力是普通近海网箱的4-6倍,存活率高达95%,品质也能媲美野生鱼,再加上养殖周期缩短了1/3,一年能收获两次,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其实这只是他一方面的优越性,关键还是在于他融合了新科技。
国庆一号主要进行黄花鱼的培育,黄花鱼对环境条件又比较敏感,最高就只能承受150分贝的噪音,于是,整艘船就采用电动推力来降低噪音,控制在60分贝以下。为了更好地观测黄花鱼的成长,全船还配备了2,108个传感器来追踪每条鱼。除此之外,为了让黄花鱼的质量更高,不仅采用智能化水体交换技术来汲取海底50米处富含营养盐的深海水源,而且还模拟旋转流畅,利用水速一直保持在0.2-0.4米每秒,完美模拟黄花鱼的自然生活环境,保证其一直处于最佳生长状态。
同时也在继续试验多种鱼类,养殖三文鱼石斑鱼等深海鱼,另外在船上配备加工生产线,最快24小时就可以被端上餐桌。如此复杂精细的工作,竟然仅仅依靠35名工作人员就能够完成,每人管理超过百吨的鱼,机械化操作节省人力物力,效率也是大大提高了。之后新建的国信2-1年产量能达到4,000吨,计划未来5年内继续投资350亿元,建造50艘大型深海养殖船,形成年产海鱼40万吨,年产值达500亿元的深海养殖船队,这下国人真的要有口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