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平县中医医院:传承创新通今古中西合璧绽光芒

凌青谈健康 2025-02-22 12:33:03
【经验交流】罗平县中医医院:传承创新通今古 中西合璧绽光芒

2月12日,全省医政、中医、药政工作会议在昆明举行,会议系统总结2024年全省医政、中医、药政工作,科学分析形势,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会上,中医药领域各单位单代表就2024年中医传承创新发展工作开展交流,分享经验做法——

近年来罗平县中医医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决策部署,将“中西医协同”作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医院秉承“重德尚学、中西合璧”的立院理念,积极探索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新模式,经过不断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01夯基筑础,固本培新罗平县中医医院成立于1989年7月,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占地面积60亩,编制床位559张,实际开放700张。有职工67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36人,正高级职称25人,副高级职称60人,中级职称114人,硕士研究生16人,云南省名中医1人,云南省基层名中医3人,云南省优秀青年中医1人,云南省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培养对象3人,曲靖市名中医1人,市委联系专家1人,罗平名医2人。近年来,医院为改善就医环境,先后投入资金4亿多元新建一栋地下2层地上21层,使用面积约6.4万平方米的综合业务大楼,计划今年年底投入使用,同时对老旧的业务用房进行升级改造,医院总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拥有德国西门子1.5T核磁共振、DSA数字减影系统、德国西门子高端多排螺旋CT(64排)等高端医疗设备,设备总值达1.5亿元。目前设有临床科室22个,医技科室3个,2024年度医院总收入合计为2.04亿元,中医药收入3851万元,门诊病人39余万人次,出院患者 2.7万人次,病床使用率93% ,患者平均住院日8.25天,平均住院费用 5086元,平均门诊费用164元,药品所占比例23.2%。医院为医共体牵头单位,下辖4个乡镇卫生院,覆盖全县40%人口。医院注重学科建设,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已形成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格局,医院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02协同创新,科学推进(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协同机制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成立了以党政领导为组长的中西医协同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院中西医协同工作的开展。制定了《罗平县中医医院中西医协同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各部门、各科室在中西医协同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确保中西医协同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

(二)优化诊疗模式,提升协同效能对于疑难、急危重症,建立了院内外中西医联合会诊、查房机制。实行中西医协同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提高治疗效果。与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开展了多例远程联合会诊、院内持续开展多学科联合会诊。(三)突出中医特色,提升西医水平医院将具有明显中医特色和西医优势突出的科室作为重点专科来打造。已建成1个省级、3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在建4个省级中医特色专科,其中针灸推拿科擅长应用脊柱九宫针刺法配合DSA数字减影+射频消融+深部神经阻滞治疗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根病,2024年治疗患者1300人次,有效率96%,业务收入2019余万元,该科室是区域针灸推拿联盟理事单位;风湿病科擅长应用温阳通络法配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风湿类疾病,2024年治疗患者1700人次,有效率95%,业务收入1299余万元,该科室是区域风湿病诊疗中心也是西南风湿病诊疗联盟理事单位;儿科擅长应用针灸推拿穴位贴敷配合红外线的中西医技术治疗小儿肺炎和小儿腹痛,2024年治疗患儿约4000人次,有效率98%,业务收入1640余万元,该科室建有新生儿监护室,大力提升了儿科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是云南省儿科联盟理事单位;老年病科擅长应用苏子降气汤和血府逐瘀汤配合激素、三烯调节剂和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2024年治疗患者121人,有效率93%,业务收入1000余万元,该科室设有重症监护病房,是云南省老年病区域诊疗分中心;心血管科擅长冠心病二级预防配合“参七冠心汤”“冠心病Ⅰ号方”“冠心病Ⅱ号方”及PCI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近3年共收治冠心病患者700余人,有效率99%,业务收入近1300余万元,该科室设有CCU,是云南省心内科专科联盟成员单位。(四)中西协同、强化急诊急救能力医院深知中医为本西医是突破的关键,西医急诊急救能力建设也在稳步推进,重点建设急诊、ICU、介入、透析、手术等西医优势明显科室,配有技术力量雄厚的手术团队,手术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2024年手术6968台次,其中三四级手术2362台次,占比33.90%,其中微创手术2284台次,占比32.78%,能独立开展显微镜下颅脑脊髓手术、断指(趾)再植手术、椎间孔镜及关节镜手术、腹腔镜下胃肠肿瘤妇科肿瘤根治、肺肿瘤消融等20余种高难度手术;介入手术共1382台次,介入手术范围广泛,涉及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四肢血管、肿瘤、妇科、前列腺等方面。医院现有医疗技术3295项,中医技术162项,西医技术3133项,高难度限制性备案技术11项,每年新增医疗技术20余项。(五)中西医专家引领、促进协同发展医院建立了云南省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3个,引进中西医专家工作站20个,其中中医10个、西医10个,培养各类学术继承人30余人次。发挥名医引领,加快学术传承,如夏惠明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郭兆刚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秦竹名医工作室、熊志宏专家工作站、南琼专家工作站、程若川专家工作站、唐炯专家工作站、杜义斌专家工作站等。(六)多措并举,培养中西医人才一是多种途径引进中西医人才。近三年引进中西医人才109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6人,中医28人,西医22人,护理及医药技术59人)。二是倾力培养中西医综合技术骨干。所有科室主任均参加云南中医药大学2年以上中医知识培训,所有护理人员进行“西学中”专项培训,2名西医骨干医师完成云南省“西学中培训”工作,4名中医骨干医师完成云南省西医技术培训工作,3名医师获云南省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培养。每年选送40余名业务骨干到省内外各大知名医院进修,每年累计派出160余人次参加省内外中西医学术交流活动。

(七)推动科研创新,助力协同发展医院出台一系列激励措施,鼓励开展科研研究,利用中西医协同技术获得科研课题4项,其中省部级3项、厅级1项,分别是《中药封包治疗对痛风患者血尿酸的影响》《桂枝加桂汤治疗阳气亏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研究》《四逆散加味对急性阑尾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刮痧治疗不同证型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及红外热成像特征分析》。(八)强化宣传推广,营造协同氛围自2021年以来,每月定期开展“中华五千年、首诊看中医”品牌日活动,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活动37期,邀请省级知名专家为老百姓义诊,服务9000余人次;不定期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的“五进”活动:在26所学校开展“中医药文化、心理健康知识进校园”活动,受益师生2.5万人,并建有云南省第一个“中医药文化”示范校园;在12个机关、企业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受益人群1000余人;在社区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和义诊活动,受益群众400余人;在乡村开展“凝聚中医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宣传活动,受益百姓1.4万余人次。医院中西医文化宣传工作的稿件数十次得到“学习强国”“中国通讯社”“云南网”“曲靖日报”等媒体转载刊发。

03深谋远虑,未来可期(一)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制定更加完善、系统的人才培养计划,选派更多的医务人员到省内外知名医院进修学习,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医院在中西医协同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加速提升医院的诊疗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医院中西医协同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深化诊疗模式创新、提升科研能力加大科研投入,进一步增加中西医协同科研专项资金的投入。同时拓宽科研资金来源渠道,为科研创新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积极探索创新新兴和交叉学科,如皮肤美容科、精神心理科等方面的中西医协同诊疗模式。

(三)建立协同信息平台、开展中西远程服务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患者信息的共享和互通,同时开展中西医协同远程医疗服务,提高乡镇卫生院的诊疗水平。传承创新通今古、中西合璧绽光芒。中西医协同是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不断探索创新,持续推进中西医协同工作深入开展,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0 阅读:4
凌青谈健康

凌青谈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