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希望我的文字能够温暖你的心。记得点击“关注”我哦!
01
袭人为什么进入贾家成了丫鬟?
据原著里透露:
袭人本名花珍珠,出身贫苦,家中难以维持生计。为减轻家庭负担,她被卖入贾府为奴。
这在当时是贫困家庭最常见的做法。
况且贾家历来对下人不错,赖家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们家几代人在贾府生活,又利用贾府的势力和影响力经营好了自己的家庭。
不仅园子比贾家不小多少,连孙子都脱了奴籍还当上了官,基本上等于利用贾府改了命,因此贾家对下人来说算是一个不错的归宿。
而袭人在京出生,她的家人亲戚都是本地人,只不过家运不济遭了难,所以成了贾府的一个丫鬟。
袭人回家探亲时面临母兄要给自己赎身时说:
“当日原是你们没饭吃,就剩我还值几两银子,若不叫你们卖,没有个看着老子娘饿死的理。如今幸而卖到这个地方,吃穿和主子一样,又不朝打暮骂。
况且如今爷虽没了,你们却又整理的家成业就,复了元气。若果然还艰难,把我赎出来,再多掏澄几个钱,也还罢了,其实又不难了。这会子又赎我做什么?权当我死了,再不必起赎我的念头!”因此哭闹了一阵。
从袭人的话中我们可以得知,她不想被母兄赎身成为自由人,只想在贾府做一名丫鬟。
还有一句话值得我们琢磨“况且如今爷虽没了,你们却又整理的家成业就,复了元气”。
这句话中的“爷”应该是袭人的父亲,“爷没了”也就是袭人的父亲已死,“又整理的家成业就,复了元气”说明之前袭人父亲在世时,家况还是不错的,不然不会说“复了元气”。
那么袭人父亲在世时,花家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呢?
02
从袭人母兄走上经商的道路来看,袭人父亲在世时,应该也是经商做生意的。
因此家里的生活富裕,并不缺少吃穿。
而袭人的父亲要不就是发生了什么事情突然离世的,要不就是一场病花光了钱而离世的,但从袭人说话的口气“又整理的家成业就”来看,说明袭人父亲大概率是做生意时遇到了什么事情,家里突然天塌了,没有了钱,而他也经受不住打击一命呜呼。
此时花家只剩下年幼的袭人和哥哥,母亲迫不得已有了卖女的算计。
卖女并不是为了区区几十两银子的算计,而是借贾家的力重整家业。
果然,袭人进入贾家之后,被安排在贾宝玉身边,她始终记得自己进入贾家的使命,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获得了大丫鬟的职位,因此她就会有更大的权利。
在从袭人日常关心宝玉的月例银子,还有她掌管怡红院的财政大权来看,袭人给娘家母兄接济过不少钱。
正是这些钱让花家母兄积攒了重整家业的资本,重新走上了袭人父亲的老本行,因此花家才有机会重新振兴起来。
振兴起来的花家对女儿有了新的算计。
03
当母兄告诉袭人想要为她赎身时,袭人并不同意还哭了一阵子。
她为什么只想做丫鬟不想做自由人呢?
难道是她贪恋贾府安逸的生活,或者是贪恋宝玉的重情重义?
其实,袭人心里有别的打算。
她在贾府的地位蒸蒸日上,她为人要强,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坐上宝玉姨娘的位置,如果未来能生下宝玉的子嗣,那么她在贾府就有了一席之地。
毕竟她无人能够依靠,而在封建社会女人的命运和婆家息息相关。
当年她家里遭了事,她在娘家还不是被当成棋子一样卖进贾府,如今母兄生活状况好了,或许又有了别的可以仗势的人,他们便想把她重新赎出来为他们服务。
如果她同意赎身,将来由母兄做主会嫁给什么样的人呢?
袭人对这样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她在贾府也见多了姑娘嫁人,又有几个比在娘家过得好的呢?
如今她在贾府,有疼惜她的主子,还有一块儿玩的姐妹,她可不想再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体验生活的苦难。
当年她被卖时,年纪还小,吃多少苦,熬了多少日子才熬到现在的位置,现在她可不敢在依仗母兄替她的未来做出什么更好的打算。
从小到大她之所以这么努力上进,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够摆脱家人的控制,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
比起母兄这些年对她的算计和要求,她觉得贾府的生活刚让她感到幸福和安全。
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