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看了几部清宫戏,记得选秀时“撂牌子,赐花”表示淘汰,就联系到《红楼梦》里来:看呀,薛姨妈拿出宫花来送人,这不是宝钗落选的“安慰奖”吗?选秀落败,宝钗只好全心全意“勾引”宝玉了。

宝钗是否对宝玉有意,这是另一个问题。但宫花是落选证据,显然是不成立的。很明显的逻辑:一来,“撂牌子,赐花”是赐一枝,哪有赐十二枝的?二来,宝钗有“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之志,落选是巨大的失败,为啥要把落选证据送这个、送那个?还嫌不够丢人吗?
一定会有人问了:如果不是落选,薛家哪来的宫花?“宫”花呀,又不是大街上就能买到的!

是的,宫花是“宫里头做的新鲜样法,拿纱堆的花儿十二枝”,肯定不是街上买的。不过,宫里头的、皇帝用的东西,流到外面的,还少吗?
宝玉挨打后,王夫人给了两瓶香露,说“那是进上的,你没看见鹅黄笺子?”贾琏想向鸳鸯借当,就吩咐小丫鬟“快拿干净盖碗,把昨儿进上的新茶沏一碗来。”“进上”,就是进贡给皇帝。而给皇帝的饮料,贾府里也没少喝。

“慧纹”是珍贵的绝版,“贾府之荣,也只有两三件,上年将那两件已进了上,上下只剩这一副璎珞,一共十六扇,贾母爱如珍宝。”不光贾府有“进上”的东西,贾府自己也在“进上”:把自家的珍藏送给皇帝。而且“上年”云云,看来贵族之家“进上”也是惯例,不是仅有一次的。
贾母让给黛玉换窗纱,介绍了软烟罗,说“如今上用的府纱也没这样软厚轻密的了”。王熙凤也把自己的袄子襟儿拉出来给人看,还说:“这个薄片子,还说是内造上用呢。竟连这个官用的也比不上了。”皇帝用的都是好的吗?人家贾府就嫌弃“上用”、“内造”的比不上自己家的呢。

薛家是皇商,负有给皇家提供商品的义务,于是有机会接触到“宫里头做的新鲜样法”的东西。这些东西未必珍贵,胜在新奇,所以薛姨妈拿来送礼。可也不是什么郑重的酬答,否则不会不派自家的仆人,而是随手拉了贾府的仆妇周瑞家的去送。

只有没见过世面、并且不认真读书的人,才会一看到个“宫”字,就激动得语无伦次,非要跟宝钗的“落选”联系起来。殊不知那样的富贵之人,“宫绦”、“宫缎”、“宫绸”、“宫扇”、“宫香”、“宫灯”、“宫制诗筒”,比比皆是。要一个个都“特殊含义”,“特殊”得过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