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够好,那你一直会陷在“不够好”的模式里,循环往复

书研聊育儿 2025-02-22 20:22:50

大年初四接了一个疗愈个案。

案主在生活中时常会感到恐慌、焦虑,怎么都安静不下来。即使在上着班,也总是会觉得内在无比的恐慌、害怕,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问及在生活中让案主恐慌的具体事件,案主谈起自己在与人沟通互动时会很暴躁,可暴躁过后又会很后悔,觉得自己伤害了别人。然后一直不断地重复着这样的沟通互动模式。

在继续与案主深度对话中发现,真相渐渐浮了上来。案主说自己一出生就被扔到了粪桶里,当时多亏了婶娘,她才得以存活下来。并且,在案主的上面还有个二姐,二姐一出生就被放到洗脚桶里一会就沉下去没有了。

由此可见,案主家重男轻女思想非常严重,原生家庭里父母带给案主的心理创伤也是非常之大,以至于案主即使到了40多岁,也依旧陷在对死亡的恐慌和不被爱无价值的莫大情绪里。

在疗愈的过程中,我带她回到了创伤的源头,回到了童年,案主的记忆始终停留在五六岁和爸爸在一起的美好时光里,甚至都不想出来。我能感受到,案主对那一份美好的眷恋和渴望。

我给她做了转化,她也看到了爸爸对她的爱,看到了曾经的无助只是因为自己还小,现在她长大了,可以自己保护好自己,也可以自己给到自己爱。她是有人爱的,也是有价值的,值得的。

最后,看着案主平静下来,身上感受到轻松,脸上也有了笑容,我真心为她感到高兴。

♥ 一点小小感悟:

之前我一直对人们说的业力无感,对原生家庭无感,也对家族里的人和事敬而远之,甚至从未觉得家族跟我有什么关系。

直到做了疗愈后,我才真正体验和意识到业力、原生家庭和家族带给一个人的莫大影响。换句话说吧!早在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我们就有了意识,我们的DNA,血液,毛发或者是疾病等等,都有着祖先的印记。

等到出生以后,父母对我们的养育和教育方式,对我们的重视度,以及对待我们的态度等等,都会在无形之中变成我们的信念和对自我的认知。

我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我是被爱的还是不被爱的,我是有价值的还是无价值的,心中对自我的评价就如此形成了。

一旦我们觉得自己不够好,那么在这整个成长过程中,我们就一直会重复着这个“不够好”的模式,不断地循环往复。在疗愈中发现,几乎每个人的创伤里都有童年创伤,或多或少,或大或小。

我真心觉得做疗愈师是一个很有福报的事情,他能够救人于生命的苦难,终结一个家族的苦难,每挽救一个人就相当于挽救了一个家庭。每次看到案主在疗愈过后的轻松与喜悦,看到他们慢慢的走出过去的苦难,终结循环的苦难模式,我都感到无比的快乐和幸福。

最后,也衷心的祝愿每一个人都能有机缘接触到疗愈,并疗愈好自己,终结生命的苦难模式,快乐地奔向幸福的彼岸。

0 阅读:0
书研聊育儿

书研聊育儿

聊聊读书育儿,聊聊爱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