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不多说,先看图。
下面的照片是2022年美利坚小姐选美大赛的“新罕布什尔州”地方赛区,进入决赛的“佳丽”们。
中间这位穿着红裙手捧鲜花的“大块头”选手,叫做布莱恩·阮。越南裔的他,被高票评为了赛区“冠军”,即“新罕布什尔小姐”,将代表地方去角逐美国小姐前三强。
对,你没看错,穿红色长裙的这位,不是“她”,而是一位“他”!
他自称是个跨性别者,自认为是“女人”,但却从未做过变性手术,生理状态就是一个体重260斤的彪形大汉!
甚至,他连名字也并没有改为女性化的称呼,还用着“布莱恩”这个非常典型的西方男子常用名.....大概就类似于咱们中国男性叫“刚”或者是“磊”吧。
都说欧美那边搞“政治正确”开始“走火入魔了,但这可是个很官方的美国小姐选拔赛,最起码,得满足两个基本门槛吧——正常审美下的“美”;还有,选手生理上是女的,哪怕做过变性手术的,也算说得过去。
比如,下图这位有点像芭比娃娃的2021年内华达小姐,卡塔露娜。她就是个做了手术的变性人,名字也改成了女孩的样子,身材更是没得说。
这是卡塔露娜在颁奖仪式上的照片,形体和举止已经是完全女性化的样子了。
再对比今年的“新罕布什尔小姐”布莱恩·阮,怎么看,似乎都给人一种霸气带头大哥,在台上招呼手下小弟的感觉。
原本,选美大赛组委会,也是有底线的,明确规定的——美国小姐选拔赛,只接受生理上女性选手。因此,最开始,身兼少数族裔、跨性别者和过度肥胖者三重BUFF的布莱恩·阮去报名参加美国小姐选拔赛时,被直接拒绝。
理由很明了——他的性别不符合参赛要求。
照理说,这样的拒绝,天经地义,没毛病。
大家熟悉的选美比赛,一般都是这样的画风
但布莱恩·阮却感觉受到了“巨大侮辱”,马上去组委会投诉,要求变更这一涉及“性别歧视”的条款,但又一次遭到拒绝。
结果,这位“壮士”被彻底激怒了,他身后的跨性别团体出重金委托了非常厉害的律师,对美国小姐选美大赛组委会提起了诉讼,控告组委会涉嫌歧视跨性别女性,官司一路气势汹汹地打到了联邦法院。
与此同时,网络上的气氛也做得很足,获得了大量美国网民们的“热烈声援”。
然后,这官司....竟然打赢了!
因为,组委会的相关条款,违背了拜登政府的《性别平等法案》(The Equality Act)。
而这个《性别平等法案》,大意说的是——对于公民的性别判断,除了参考其天然的身体特征外,更应该尊重当事人的“心理需要”和“个人认知”,如果只根据生理特进行性别划分,则属于一种反人性、反人权的行为。
按照《性别平等法案》,不仅厕所、更衣室、试衣间、淋浴间、监狱等公共场所,都可以根据个人的自我性别认同来决定,甚至那些自认为“生理男,心理女”的LGBT+们,还可以去享受针对女性群体的政策,比如参加女性运动比赛,然后以女性运动员成绩去报考名校,挤占女性申请名额等等。
也就是说,按照法案的规定,如今的美国人既不用手术,也无需刻意乔装打扮,直接靠着“我认为”,即可决定自己的性别——即便我生理上是个纯男人,但只要我认为我是个“女的”,就能直接进女厕所、女澡堂、女试衣间,参加女性比赛,享受女性福利....谁敢拦我,敢质疑我,那就是赤裸裸的性别歧视!
一位参加花样滑冰锦标赛女子组的“非二元性别者”蒂莫西·勒杜克(一种泛性别者)
另一位参加女子组游泳比赛的跨性别选手——看“她”和其他女选手的身材对比!
就这样,生理上是个纯老汉的阮大哥,他靠着《性别平等法案》撑腰,不但成功圆了自己的“选美梦”,还顺便拿走了本属于一个女性的奖学金(“大德里区特别奖学金”),可谓是“双喜临门”。
这个奖学金足有10000美金!
这就是美国体制一向讲究的所谓“程序正义”——一切唯程序和法规至上,只要你按程序来、没有触犯相关法律条款,做错了也不会去追究你的责任,而凡事一旦不按程序来,再有道理也是错的。
那么,对于选美小姐比赛来说,你只要符合程序和法规,哪怕选出的不是美女,而是个野兽,他/它也是当之无愧的“选美冠军”。
阮大哥认为自己是女的,他就是女的,认为自己是美的,就是美的
可令人迷惑的是,即便按照美国的这个最新法案,阮大哥没做手术,免了切一刀,靠自我认知和穿裙子,就成了“女人”,但怎么说,美国小姐,这可是个“选美大赛”,美的标志,难道也被无视了?
其实,早在多年前,为了尊重“女权”,不少西方选美比赛,都陆续主动表宣布,不再以外表作为选美的主要评判标准——用外型的美来评判“美”,那属于在男权视角下的“物化女性”,是对女性的歧视和侮辱,是在把女人当玩物看!
对此,美国小姐选美大赛积极跟进,从2018年开始,就取消了比基尼泳装展示环节(这时候,你是不是有点理解特朗普的粉丝了?)
但好歹当年的组委会还在保留了“女性”身份的要求
而到了今年,美国小姐选美大赛组委会,还打出了这样的鼓励标语——queens are every where(谁都可以是皇后)。
这个,似乎也没太大毛病,更何况对于大多美国人来说,他们无论身材走形到什么程度,穿衣总是很自信——我认为我美,我就美。
个个都是“重量级”的
谁能想到,这句原本已经很符合“美国国情”的口号,竟然还被认为“力度不够”。
胖的、身材短小的,还是手术男变女的,谁都可以是皇后,谁都有自己最美的舞台,而且,这还应该包括——没做过手术,生理上的男人。
强调所谓的“内在美”,再加上取消性别要求,结果显然是很明了的——只要布莱恩打开了参赛的大门,他靠着身上的多重BUFF,一定是无敌的。
因为,他有足够的“内在美”。
这种流行于西方的内在美,跟咱们通常认为的“心灵美”,还真不太一样,很多时候,似乎就看你是不是够胖、够黑、够弱势(比如少数族裔、跨性别人士等等)。
原本黑人有黑人的美,白人有白人的美,这是2009年美国小姐比赛礼服展示环节
显然,这位“阮大哥”,他可以堪称最弱势的“女性”了——生理上,他仍旧是个妥妥的男人。
而对于布莱恩·阮来说,他的“内在美”体现在哪里呢?
“阮大哥”的美,在于他的“自我”啊。
他所展现出来的,就是一种随意的,活出自我的态度。
他从来不进行身材管理,也没有什么生活自律,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永远自信面对镜头。
拿下冠军后当天,就戴着冠军的头饰直播吃高热量的汉堡。
这让那些为了保持身材过着自律生活的女孩们怎么想?
这难道不是在用牺牲真正女性权利的代价,来实践所谓的“政治正确”?
只能说,美国选美比赛虽然带着“选美”两个字,但已经不再是一个选美比赛了。
这就是“美国高级脸”?
类似的,还有去年收获了一众好评的,新版舞台剧《美女与野兽》。
很担心,250斤的“美女”,会欺负这位缺了一条腿的“野兽”
其中,“美女”是个LGBT+、加大码黑人女性;至于“野兽”嘛,虽然扮相不够“野兽”,还是由白人饰演,但这位独腿演员身残志坚,好歹也挨上了“政治正确”的标准线。
还有代言CK(Calvin Klein)的美国超模——Jari Jones。
Jari Jones小时候的照片,她还是“他”。
男变女后,她还成了个喜欢女性的“女同”,再加上非洲裔和大码身材,Jari Jones简直站在了政治正确食物链的“顶端”。
他变“她”的Jari Jones和她的同性伴侣
但无论怎么说,Jari Jone好歹还是认真做了手术的,似乎比今年的“新罕布什尔小姐”阮大哥显得更有诚意。
有意思的是,这股“新风气”,不仅深度影响着西方的时尚界,在官场上,也成了一件“升职利器”。
比如,下图这位雷切尔·莱文上将的升职经历。
在去年被任命为美国四星级上将之前,她竟然连一天兵都没当过,但却当过54年的“他”!
雷切尔·莱文女上将宣誓就职现场
要知道,这个四星上将,就是如今美国军衔的最高级别,原本对服役经历和相关立功情况,都有着很严苛的要求。
比如前国务卿科林·鲍威尔——他参加过越南战争,指挥过巴拿马战争、海湾战争,在服役的第32年,多次立下战功后才晋升为了四星上将。
还有“流性人”山姆·布林顿,是现任美国能源部核能办公室乏燃料和废物处理部门的助理副部长。
这位雌雄莫辨的“人类”,以自己““流性人”的取向为傲,一直拒绝别人称呼自己为“先生”或者“女士”——因为,你根本无法把握,该“人类”此时性别“流”向了哪里....
所以,对于这位跨性别群体里的“扛把子”选手,只能姑且叫他.....“人类”。
山姆·布林顿的出席正式会议时的装扮
当然,更为人们熟悉的,还当属这位经常“一问三不知”的白宫新闻发言人(新闻秘书)卡琳·让-皮埃尔。
虽然综合业务能力比较勉强,但靠着她自带各种“政治正确”的buff,职场上的皮埃尔却总能一路开挂。
女性、移民身份、黑人、素食主义者、环保主义者、动物保护主义者、还是公开的同性恋人士(皮埃尔的同性伴侣是一名 CNN 女记者玛尔弗克斯).....
卡琳·让-皮埃尔
除了政治圈,西方军界也一直在积极跟进。比如下面的照片,这是美国军界某白左组织的活动现场。
西方军人的变性比列会普遍高于民间,很大程度上,可能跟军人们不错的医保福利有关
然而,事实上,这些主导话语权群体们如此挖空心思讨好的LGBT+群体,在美国,大约也只占了人口比例的4%还不到,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并不算是特别至关重要的人群。
还有非洲裔群体,虽然在欧美虽然人口占比逐年增高,但依旧属于少数族裔,经济能力和受教育水平方面长期处于劣势,还远未达到能直接重塑西方价值观的程度。
而之所以在如今西方的话语权里,太白和太美都被认为“不正确”,LGBT+被捧上了天,更多的,都是在用刻意的“政治正确”,来转移和掩盖现实的社会矛盾————把LGBT运动和少数族裔群体推到前台,发动群众斗群众。
失业,不是我们转移工作岗位,而是你们被歧视了;
收入低,不是被榨取了剩余价值,而是你们被歧视了;
社区的治安不好不是因为我们避税导致政府没钱管你们,而是你们被歧视了;
公立教育质量差,并不是因为教学资源都集中在了私立学校,我们的孩子能凭捐款直接录取,而是因为你们被歧视了....
就这样,原本很明了的社会矛盾,被以各种“歧视”为由,进行了“甩锅操作”,巧妙地转移了....
“零元购”体现着“救赎”和“社会正义”;LGBT群体神圣不可侵犯;而不健康的发胖,竟然成了向受众们重点灌输的“最美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