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史】狄德罗和伏尔泰:如何破除法国封建思想?

简墨水 2025-01-10 19:14:45

狄德罗和伏尔泰

在法国启蒙运动正式开启之前,法国国内已经有了思想觉醒的氛围。而接着的法国启蒙运动,更是一个人类群星闪耀的时代。这一时期,很多的先进思想在法国涌现出来。狄德罗、伏尔泰、卢梭和孟德斯鸠等一大批影响我们今天世界的伟大思想家,都活跃于那个年代。今天世界上的很多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都建立在这些思想家的思想基础之上。

这些伟大思想所倡导的内容,对当时的法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是石破天惊的。因为触犯到很多人的利益,这些思想家们有的遭到当时法国政府和教会的迫害,甚至有的被迫流亡到海外。

01

狄德罗

看看狄德罗,他是这四位思想家中最年轻的一位。狄德罗的贡献,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当时一些法国思想家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思想的合力。

今天我们更熟悉狄德罗,那些曾经帮助他一起进行思想创造的人却很少被提及。但实际上如果没有这些思想家们的帮助,狄德罗很可能就不会有这么大的成就和名气。而这一大群以狄德罗为中心的思想家能够聚集,还多亏了一个法国的出版商人布雷顿(1708–1779)。但实际上,布雷顿本人最开始只是想挣钱,并不以思想启蒙作为自己的目标,但却在无意中做成了文明史上的大事。

当时,古腾堡的印刷术已经被发明了几个世纪,在这段时间里欧洲过去那一点经典著作早就被印烂了。书商们为了挣钱,到处找人写书,其中有一类书是以编纂知识为主的。

在这些寻找机会的书商中,野心最大的正是我们说的布雷顿。他想出一套包含几乎所有知识的法文百科全书,并将它起名为《艺术和科学的万能百科全书词典》,简称《百科全书》。有趣的是,布雷顿本人其实连书的一个条目都写不出来,但是他很会推销,居然在还没有成书的时候就预售出了很多套。

不过钱到手了,最后总是要向付钱的买家们交货的。而且重要的是,能够斥巨资买这套书的人,都是有钱有地位的人,布雷顿可得罪不起。布雷顿原本的计划很简单,那就是将手头上的一套英国百科全书,找人翻译成法文就行了。

但显然他把事情想简单了,因为他试用了一些学者都不太行。为了应付那些付了钱的买家,布雷顿找了一个曾经编写过医学词典的年轻人来救场,并且任命他为这套书的主编。而这个年轻人就是当时还只有32岁的狄德罗。

狄德罗他家只是一个普通工匠家庭,但狄德罗却受到了很好的教育。16岁狄德罗进入巴黎大学学习,20岁就获得了学士学位。不过同时,狄德罗的生活也很拮据,平时不得不写点东西挣取稿费。

年轻时候的狄德罗,脑子里充满了各种新思想,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无神论者,曾经被当作是异端,被送进了法国监狱。而巧的是,他刚一出狱,就正好赶上了着急上火的出版商布雷顿找他去救场。这个时候,狄德罗可能还不知道,自己即将成为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百科全书之一的主编。

那狄德罗具体是怎么来编写这本《百科全书》的呢?他发现过去的百科全书思想陈旧,于是说服了布雷顿邀请全法国最有权威的学者来一起编写,里面包括了大数学家和思想家达朗贝尔(1717-1783),还有我们熟悉的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这个多达百人的邀请名单,几乎囊括了法国当时最好的学者、工程师、艺术家和政治家。

布雷顿为狄德罗租了一间办公室,狄德罗就夜以继日地工作起来。这一工作就是20年,还不仅仅是时间长的问题,在这20年里,狄德罗还面对着各种非常不利的情况。

首先就是他的报酬很低,大部分时间里狄德罗都过着非常清贫的生活。这还没完,狄德罗面临着巨大的工作量。那些一起编书的学者们大多是兼职,他们工作的进度通常没有保障,这时狄德罗就不得不替他们工作。

当然,最大的困难是来自于法国政府和教会的干扰和阻碍,以及法国保守势力的辱骂和迫害。法国政府会编各种理由,去阻挠狄德罗编写这套书。比如在1752年,当狄德罗编完第二册时,法庭裁判停止《百科全书》的编写和出版,政府还派人收缴了狄德罗的书稿。好在狄德罗提前得到消息,带着书稿躲到了贵族马勒泽布(1721-1794)家里。

甚至一些和狄德罗一起编纂的学者都受到了波及,副主编达朗贝尔就因为怕受牵连,在1759年辞职了。然而这一切都没有阻挡狄德罗的工作热情,据说他每天工作20个小时,几乎每天都过着面对一张床、一个写字台和一叠稿纸的生活。不过即使是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狄德罗还经常用自己绵薄的收入招待门外饥饿的人。狄德罗在任何时代都堪称是正直、朴实和勤奋的典范。他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座右铭——“做好事,寻求真理”。

从1751年到1772年,多达28卷的《百科全书》终于相继出版完成,4000多套图书被抢购一空。渐渐地,随着图书的出版和传播,狄德罗最初的目的也终于达到了,他通过这套百科全书,开启了法国民众的民智。那么这套书里究竟有什么让法国王室害怕得屡屡封禁的思想呢?

事实上,这套《百科全书》因为是很多人共同编纂的,书中呈现的观点也不尽相同,但是这套书最大的力量在于,它告诉了法国民众真相。书中认为,迷信和愚昧是人类进步的大敌,只要能够宣传科学、讲述真相,就能破除迷信、消除愚昧和成见。它不断地强调,人们应该利用理性去思考、去评判。这就触动了法国王室的权威。

02

伏尔泰

伏尔泰被公认为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就连卢梭也把他当作前辈敬重。伏尔泰在哲学理论和思想上卓有成就,更重要的是他还将思想付诸实践,坚持捍卫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支持社会改良。

伏尔泰

伏尔泰出身于一个富有的家庭,他从小受到了非常良好的教育。按照父亲的设想,伏尔泰原本应该成为一位法官,不过他的兴趣却在写作上,尤其是写那些讽刺题材的作品。由于伏尔泰生活在法国上流社会,对它非常了解,因此常常通过诗歌揭露法国上层社会的丑闻。

伏尔泰只是个笔名。这个笔名的由来,就与伏尔泰一次针砭时弊的行动有关。1715年,21岁的伏尔泰因为写讽刺诗《幼主》得罪了当时的摄政王而被流放,两年后又因为写诗讽刺法国宫廷生活的糜烂而被投进了巴士底狱。在狱中,伏尔泰也不消停,创作了他第一部重要作品《俄狄浦斯王》,并且首次使用了“伏尔泰” 这个笔名,从此人们更多地记住他的这个笔名,而不是他的原名弗朗索瓦-马里‧阿鲁埃(François-Marie Arouet)。

伏尔泰的《俄狄浦斯王》,和原作索福克勒斯的同名悲剧有所不同。索福克勒斯把一切悲剧的根源归结于命运,而伏尔泰把俄狄浦斯完全塑造成一个英雄,而一切悲剧的发生都是因为神错了。这里面的神,其实是暗指当时的教会。

后来《俄狄浦斯王》在巴黎上演,由于大家知道这部剧的作者是一个曾经被关在巴士底狱里的人,因此都很好奇他是如何改编这部著名悲剧的。事实证明,这部剧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巴黎一连上演了45场,创下了当时巴黎票房的记录,从此伏尔泰在法国声名鹊起。

在后面几年,伏尔泰因为公开反对教会,很快又被投入了监狱。伏尔泰极力为自己辩护,获释后他被逐出了法国,去到了当时已经实行民主政治的英国。在英国伏尔泰学到了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是牛顿的科学成果,以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1729年,伏尔泰终于得到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许可,回到法国。回国后伏尔泰也没有闲着,他用五年时间把他在英国了解到的最新科学和哲学思想汇集成了一本书,也就是《哲学通信》。不过,由于书中反对法国专制制度,因此这本书一出来就遭到查禁,而伏尔泰本人也因此再次被追捕。

为了躲避追捕,伏尔泰躲到了他的情人夏特莱侯爵夫人(1706-1749)的庄园,在那里生活15年之久。在此期间,伏尔泰写下了大量的哲学、文学和科学著作。此外,伏尔泰和夏特莱侯爵夫人一起做了很多科学实验,证实牛顿的理论,然后他们写了《牛顿哲学原理》一书,将牛顿在物理学上的贡献介绍到更广的欧洲大陆。

也正是因为在科学上的贡献,伏尔泰先后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以及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经过夏特莱侯爵夫人的多方斡旋,伏尔泰免除了牢狱之灾。但是后来这位贵族夫人难产去世,伏尔泰在巴黎就没有了庇护,从此只能流亡到外国。在流亡期间,他不停地写作,用戏剧针砭时弊。

伏尔泰再次回到巴黎,已经是81岁高龄,他在巴黎受到了国王一般的欢迎,但是他不久就离开了人世。伏尔泰博学多识,才华横溢,一生都在用笔为武器,反对封建专制和特权。和狄德罗一样,伏尔泰相信当人们了解了真理,他们就将获得自由。

03

总结

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涌现了大批的思想家和先进思想。其中,狄德罗和伏尔泰两位思想家,主张破除封建和迷信,宣扬理性和科学,逐渐开启法国民智。不过,他们并没有直接提出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对未来社会制度进行了全面构想的,主要是卢梭和孟德斯鸠两位思想家。

(END)

0 阅读:0
简墨水

简墨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