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一猜乌克兰有几个地铁城市

橙子侃侃侃 2021-02-20 15:54:03

乌克兰是欧洲国土面积较大的国家,作为前苏联成员国,乌克兰曾经拥有很强的经济实力,虽然现在荣光不再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之前强盛时建造的基础设施还是留存到了现在。

地铁作为大都市的象征,乌克兰在阔气的时候自然不会忘了修建。目前乌克兰有几座地铁城市呢?小编查找了一下,有三座,分别是基辅、哈尔科夫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

基辅

基辅地铁是乌克兰第一个地铁系统,亦是继莫斯科地铁及圣彼得堡地铁后,苏联所建造的第三个地下铁路系统。载客量为每天170万人次,占基辅市公共运输服务人次的34%。

基辅地铁和莫斯科地铁及圣彼得堡地铁在设计上可以找到许多共同之处,最典型的是首3条路线的车站都在市中心三角地点交汇,线路的命名方式亦是数字编号加原计划尽头站服务区域,但一般情况下不会使用数字来称呼线路。

1916年,基辅就构思修建地铁了,但是后来局势不稳,地铁的工程被搁置。到1936年,乌克兰的首府由哈尔科夫迁至基辅,基辅地铁再次上马,然而随着二战爆发,工程暂且搁下。

战后的1949年8月,地铁工程再次展开。基辅地铁首段5.2公里长、共五个车站的铁路在1960年开通(由火车站至第聂伯)。这些车站是现今基辅地铁的中心部分,是基辅地铁1号线的一部分,基辅地铁1号线由西至东横跨整个城市。1965年,基辅地铁1号线的建设已伸延到第聂伯站,经过最近完工的铁路桥,横渡第聂伯河,分别在1968年及1971年扩建到东面河岸的大型住宅区。同时,基辅地铁1号线西端的扩建分别在1963年、1971年及2003年进行,伸延到斯维亚托申及日托米尔的住宅区。

南北线的铁路工程在1970年代早期开展,首三个完工的车站在1976年通车,这是基辅地铁2号线,并继续朝南面及北面扩建。经过两个阶段的扩建工程后(1980年及1982年),铁路延伸至基辅北部最大的住宅区噢波龙,站名以俄语显示,附有乌克兰语。1991年8月,乌克兰宣布独立,站名改为以乌克兰语显示,附带俄语。

基辅位于乌克兰中北部第聂伯河中游,是乌克兰首都、基辅州首府及国内第一大城市,人口达2,907,817(2016年)。基辅是东欧重要的工业、科学、文化及教育中心,也是许多高科技产业、高等教育机构和历史建筑的所在地,拥有广泛的基础设施和高度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

基辅的名称来自“基伊”,基辅在5世纪时是一座交易所,后逐渐成为东斯拉夫文明的中心,并在10世纪至13世纪成为基辅罗斯的首都。1240年12月的拔都入侵彻底摧毁了这座城市,使基辅失去过去数个世纪所获得的政治影响力。后来强盛邻国的兴起,使得这里成为这些大国的边境重镇。

19世纪末,基辅因俄罗斯帝国的工业革命而再度兴起。1934年后成为乌克兰首都。苏德战争期间,基辅在1941年被德国占领,1943年10月被苏联红军解放,并迅速发展成为苏联第三大城市。1991年苏联解体,基辅成为乌克兰首都。

哈尔科夫

哈尔科夫地铁动工于1968年7月15日,在1975年8月23日竣工通车。现在哈尔科夫地铁拥有三条路线,总长度达38.7公里,车站数达30个。

哈尔科夫位于乌克兰东北部,人口1,455,000人,面积303平方公里,是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和哈尔科夫州的首府,也是该国重工业、文化、教育中心。该市以俄语人口为主,并于2006年将俄语订为地区官方语言。

哈尔科夫建立于1655年,最初是为保护俄罗斯南部边境地区而修建的要塞,18世纪中叶发展为俄罗斯南部重要的手工业和贸易中心。19世纪后半叶随附近顿涅茨克煤田开发和铁路修筑,1869年从哈尔科夫率先建成铁路通煤田,使该城枢纽地位提升。工业,尤其是机械制造业迅速发展。

1917年后,哈尔科夫成为乌克兰首府,1934年让位于基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苏德之间进行了反复的拉锯,进行了四次哈尔科夫战役,几经易手,城市遭严重破坏,战后重建。1991年苏联解体,哈尔科夫并入乌克兰。

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

1979年,苏联政府批准通过建设第聂伯罗地铁。地铁于1982年3月15日动工。1995年12月29日通车,是乌克兰第三条地铁系统。现在第聂伯罗地铁共有六个车站,总长度7.1公里,每日平均乘客数22,000人。

第聂伯罗是乌克兰中南部城市,乌克兰第四大城市,人口约一百万,位于第聂伯河畔,也是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首府。是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乌克兰旅游、度假圣地。

公元1776年,女皇叶卡捷林娜二世下令修建新城市——叶卡捷林娜斯拉夫。新的城市位于第聂伯河两岸,在古老的贸易通道的交叉口。19世纪末,城里出现集约化的工业产业,克里瓦洛斯基铁矿的开采与之密切相联。城市人口迅速增长。1873年叶卡捷林娜铁路投入运营,铁路将克里瓦洛斯基的铁矿、顿涅茨的煤矿连接起来,为叶卡捷林娜斯拉夫冶金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世纪末第聂伯罗经济飞速发展。在建城100周年时,叶卡捷林娜斯拉夫市人口为4万8千人,10年后,人口已达12万1千人。1896年城市出现电灯,1898年夏天,有轨电车投入运营,1909年第一个电话局开始营业。1919年12月底国内战争结束时,城市工业遭到毁灭性破坏。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城市工业水平开始恢复,到1926年该市已有92家企业。同年,该市改名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市。

上世纪40-50年代,第聂伯市开始了新一阶段的工业飞速发展,机械制造业(其中包括航空业)、化工、动力都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60-80年代期间,第聂伯市成为国家干部的输送地。该地区的很多人以后都担任了苏联党政机关的领导职务到90年代初,城市居民人数达120万,城市面积330平方公里。苏联解体后,第聂伯罗市成为乌克兰主要的政治、工业、财政、科学和文化中心之一。

由此可见,乌克兰的地铁系统主要是苏联时代的老本。不知道未来能否有所突破。

2 阅读: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