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桑多河谷冲突:第一批确定参战的四个师到位,印军却撤退了

笑梦如初 2025-02-19 14:27:32

中国和印度由于地理上的原因,在历史上,双方并没有什么冲突。但是自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后,印度便一直在进行对外扩张,频繁地侵略我国领土,给我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利益造成了很严重的损失。

1962年,对于印军的大规模侵略,我国忍无可忍,发动了对印自卫反击战。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仅仅用了一个月,出动了四万军队,就击溃了30万印军,吓得印度进行全国总动员。此次事件之后,中国边防部队主动后撤,并将在反击战中缴获的大批武器、车辆进行擦拭维修,将缴获的其他军用物资进行整理包装,于12月中旬交还给印度。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结束,并没有打醒印度,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双方又在边境进行了数次小规模的冲突。1987年的桑多河谷事件,就是颇为危险的一次冲突,此次冲突,差点酿成了第二次对印自卫反击战。1987年5月,西藏军区山南军区边防团某团副团长率队组织行性边境巡查,这位副团长带队的这支机动巡逻分队由一个步兵连加强一个侦察班,一个82迫击炮(三门82迫击炮),一个82无后坐力炮排(4门炮),一个重机枪排(三挺重机枪)组成。指挥员成员除了副团长外,还有一名步兵营副营长,一名连长,一名作战参谋,一名侦查参谋,一名通讯参谋。

从巡逻队的编制可以看出,这是一支加强连,火力比较强悍,有一定的战斗力,有单独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所有人员和装备分乘10余台车辆执行任务,为了便于在山区执行任务,侦察班全部骑马。当巡逻队到达桑多河谷时,天色已经黑了,副团长下令部队就地宿营,准备第二天早上再到桑多河谷南端的中印边界山口巡逻。但是在晚上九点多,警卫员报告,他们发现在河谷南端有火光。副团长立刻命令侦查参谋带着一个侦查小组前去侦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家等了两个小时,侦查参谋才带着一名侦察兵回来,剩下的侦察兵则留在河谷南端监视印军。侦查参谋报告,是一伙印军进驻了桑多河谷的南端,兵力大约有一个排,他们在河谷南端挖掘了工事,但是工事并没有修建完,现在好像还在加紧构建工事。从印军的警戒状况来看,并没有发现我军前来,而且印军好像也是刚到这个区域不久。当时时间已经很晚了,巡逻队已经过了和上级进行电台联系的时间,报务员无法和山南军分区取得联系、最后副团长命令部队士兵继续休息,他和副营长,侦查参谋开始制定作战方案,以防不测。

第二天凌晨五点,部队开始吃早饭,并进行战斗准备,早上五点半,除了通讯人员留在后方继续向军分区汇报外,其余人员全部向事发地点出发。到达事发地点后,副团长看到只有一个排的兵力,还配备有迫击炮和重机枪等重武器后,判断这伙印军的后方应该还有援兵,于是立刻命令通讯兵向军分区求援。早上八点,副团长命令副营长带领侦查参谋,三名侦查 兵还有一名翻译前去和印军交涉。我方人员到达印军修筑的工事前后,指出印军已经严重侵犯了我国领土,现在必须立刻退出去。我方人员始终在耐心地和印军交涉,但是印军的态度却很蛮横,印军在发现中国边防部队派过去的人不多后,还用言语和手势侮辱中国军人。看到交涉无果,副团长命令我方交涉人员撤回,但是在我方人员撤回的过程中,印军突然向我方交涉人员射击,当场打伤我方副营长,后来这名副营长因为失血过多牺牲。印军首先开火,并打伤我方人员,引起了巡逻队官兵的强烈愤慨,副团长立刻命令部队发动反击。我攻击分队迅速对印军发动进攻,共击毙印军13人,俘虏8人,其余印军纷纷溃散,我方牺牲4人,伤11人。

占领印军阵地后,巡逻队带队的副团长判断印军后面肯定会进行反扑,于是命令部队就地构筑工事。果然,没多长时间,印军在大口径火炮的支援下,对我巡逻队驻守的阵地发动进攻,但是都被我军击退。在击退印军多次进攻后,印军只用炮火进行轰击,并向事发区域增兵。山南军区接到巡逻队的电报后,立刻派一个步兵营前去增援,西藏军区也派山地53旅携带火箭炮,大口径火炮前去增援,同时向成都军区和总参报告。三天后,山南军区前来增援的步兵营赶到,第四天,西藏军区山地53旅携带大批重武器也赶到事发区域,西藏军区迅速组建前线指挥所,准备组织兵力进行反击。印军的动作也很快,在短短两周内,印军把一个军部,两个师共7个旅的兵力和大量的坦克,大炮等重武器部署到事发区域,和我军进行对峙,可见对于此次冲突,印军是早有预谋,并不是偶然发生的。

鉴于印军早有预谋,调兵又多又快,总参向成都军区第13,21,54集团军下达作战命令,要求这三个集团军立刻准备前出西藏准备反击,确定第一批参战部队为149师,37师,61师,160师,并要求成都军区组织前线指挥所,参战部队的师以上指挥官乘坐飞机到前线,勘察道路和地形。6月份,149师和37师率先开到指定区域,参战部队的团营级干部也都到达前线,勘察地形,制定作战方案。此次战役第一阶段的目标是歼灭印军在边界地区的两个师,收复藏南等争议区域,一劳永逸地解决中印领土争端。当时印军判断我军在云南方向和越军作战,应该不会两线作战,冒险开出第二条战线对付印军。但是我军的大规模调动,让印度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性,觉得祸闯大了,于是向苏联和美国寻求支援,此时美国和中国正处于蜜月期,美国不愿意为此得罪中国,而苏联国内也陷入了很大的危机,苏联此时既没有实力,也没有这个精力去蹚印度的浑水。

面对这种尴尬的状况,印度不得不主动后撤部队,脱离和我军的接触,并通过外交途径要求与我方和平解决冲突。第二年,印度新总理拉吉夫甘地上台后,立刻提出了与中国缓和关系的政策,双方的关系这才慢慢缓和下来。

0 阅读:0
笑梦如初

笑梦如初

笑梦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