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政治圈里,有个资深大佬,名叫赖士葆。近几年,他说了这么一句话:“想想春秋战国那时候,分裂了400多年呢,咱们两岸这才分开70年,大陆那边至于那么着急吗?”这话一出,两岸的媒体和网友们立马就热议起来,反响特别强烈。
【从学霸到政客】
1951年6月20日,赖士葆在台中市呱呱坠地,家境还算殷实,他从小就展现出了不错的学习天赋。起初,他在台湾的成功大学深造,攻读的是机械工程,顺利拿下了本科学历。但他不满足于现状,觉得还有提升的空间,于是又转战政治大学,攻读企业管理专业,最终获得了硕士学位。
拿到硕士学位后,他决定趁热打铁,直接飞到了美国南加州大学,在那里刻苦钻研了好几年,最终斩获了工业与系统工程的博士学位。在台湾政坛,这样的高学历可是寥寥无几,简直就是学霸中的战斗机。
1984年,他完成学业后回到了台湾,但并没有立刻踏入政坛,而是选择在政治大学当上了教授,专心教书育人,生活过得相当惬意。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他还担任了大叶工学院的董事一职,并且还在几家公司里兼职做监察,可以说是在学术界和企业界都搞得风生水起。
赖士葆这个人啊,天生就爱折腾。到了1993年,台湾政坛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新党,他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也挺有潜力的,于是二话不说,就直接加入进去了。
1996年的时候,他站出来代表新党去参选,结果很顺利地就成为了第三届国民大会的一名代表。到了1998年,他的仕途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成功当选为第四届立法委员。那时候,新党正处于鼎盛时期,他也因此沾了不少光,名气大了不少。
说真的,政治可不是仅凭一腔热血就能轻松搞定的。时间回到2001年,新党内部候选人泛滥成灾,票数被分得七零八落,结果赖士葆因为差了一万多票而没能当选。这次失败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于是他决定离开新党,另找发展方向。
2004年的时候,赖士葆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并且以国民党的身份去竞选,结果他又一次成功地当上了第六届立法委员。打那以后,他就一直连任,时间一晃,到了2025年4月,他在立法院已经待了二十多年了。说起来,他在国民党里是属于马英九那一派的,他一直以来的立场都是支持“九二共识”的。
“九二共识”在马英九领导时期,那可是两岸关系的一个关键点。赖士葆还挺自豪地表示,他是少数几个敢在选区里大声说出支持“九二共识”的候选人。这话听起来挺有骨气的,但说实话,在现在的台湾政治圈,这样的立场可不太受欢迎。
赖士葆有回在立法院的发言火了,那是在2024年1月16日,他说:“你看春秋战国那会儿,分裂了400多年呢,咱们两岸这才分开70年,大陆那边也不用这么着急吧。”这话听起来挺有深度,他是拿古代的春秋战国跟咱们现在的两岸关系做了个对比,就是说,大分裂这事儿在历史上也不少见,大陆那边真没必要急着推进统一。
这话乍一听挺有说服力,但仔细一想,好像又有点不对劲。春秋战国那会儿,其实就是咱们国家内部各个诸侯国之间打来打去,最后能统一,那也是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的结果。
说到两岸的事儿,得从1949年国共打完那场大战说起。从那以后,台湾和大陆就各走各的路了,中间还隔着宽宽的台湾海峡,情况那叫一个复杂。七十多年过去了,两岸的关系啊,就像坐过山车一样,时上时下。一开始,两边剑拔弩张,军事对着干;后来呢,经济上有来有往,合作了一把;再到如今,虽然没动手,但气氛还是有点儿僵。这其中的曲折变化,哪是轻轻松松一句“别急,慢慢来”就能说清楚的?
【从“维持现状”到“拒绝统一”的微妙立场】
赖士葆对于两岸关系,总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到了2021年,他参加了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沈富雄直接抛出问题:“你说的‘维持现状’到底是个啥意思?”赖士葆也挺实在,直言不讳地说,这其实就是说不想统一,但为了不得罪大陆,才用了这么个听起来顺耳的说法。他这一番话,简直就是把台湾政坛里的那点事儿给挑明了。
“保持原样”成了台湾一些政治人物的口头禅,特别是民进党执政以来,这个词就像是个护身符,常被拿来用。赖士葆实际上是在说,国民党那边虽然口头上讲着“九二共识”,但心里头跟民进党其实差别不大,对统一这事儿都不太热心。只不过呢,国民党还得给大陆留点颜面,不敢公开喊出“台独”的口号。
这种说法在台湾相当受欢迎,其实从岛内的民意调查就能看出来,大多数人心里还是希望保持现在的样子,不想和大陆的关系搞得太紧张,但同时也不急着要统一。他们觉得,这样既能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又不会完全和大陆断绝往来,算是两边都能兼顾。当然,这只是他们的一种期望,实际情况可能复杂得多,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立场在台湾确实有不少支持者。总之,他们既不想和大陆关系破裂,也不想立刻就走到一起,就是希望能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两边都能过得去。
赖士葆和两岸之间的关系,那还真能扯上点关系呢。早在2005年的时候,他跟着新党的一个访问队伍,到咱们大陆的广州走了一趟。说起来,他也算是早些年两岸之间交流往来的一个亲历者了。
2009年的时候,他再次率领团队前往大陆,商讨金融方面的合作事宜。那时候,马英九正好在台湾执政,两岸的关系也变得缓和了许多,对台湾有利的政策一个接一个地出台,赖士葆也因此得了不少好处。那时候,他在立法机构任职委员,曾积极推动过一些关于两岸经济合作的议题,可以说,他是那个缓和时期的一个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后来啊,两岸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特别是民进党在2016年掌权之后,大陆对台湾的政策就开始变得严格起来,赖士葆也因此陷入了困境。他虽然一直是“九二共识”的支持者,但国民党内部的态度却悄悄发生了转变。
江启臣琢磨着要把“中国国民党”这个名字里的“中国”给摘了,而朱立伦呢,他也说“九二共识”其实是个没啥共识的说法。这些举动啊,都像是在告诉我们,国民党里头对统一这事儿没那么上心了。赖士葆吧,他在党里的立场有点格格不入,可他还是挺着脖子,硬是要坚持自己的看法。
【赖士葆的争议和国民党内部分歧】
赖士葆说的那句“春秋战国时期长达400年”,不仅在两岸引起了巨大轰动,在国民党内部也是搅动了一番风云。国民党这些年已经分裂得相当严重,一部分人特别想推动统一,认为这是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保持现状最为稳妥,免得自找麻烦。赖士葆这话一出,明显就是站在了后者的立场上,这让那些主张统一的人相当不满。
聊聊两岸这七十多年的关系,那可真是一波三折,不平静啊。从1949年国民党撤退到台湾开始,两边就一直不太对付。到了五十年代,还有金门那边的炮火连天。七十年代呢,大陆和美国建交了,台湾呢,就在“联合国”里没了位置。到了九十年代,又闹出了导弹危机,真是惊心动魄。后来还有陈水扁在那里搞“台独”,说什么“一边一国”。蔡英文上台后,那更是直接跟大陆杠上了,全面对抗。
在咱们这边,统一可一直被视为头等大事。赖士葆那句“何必着急”,听起来像是远远地抛出一句话,但实际上,这更像是往热油锅里加水,让局势更加紧张。
赖士葆这个人啊,挺能反映台湾政坛还有岛上大家伙儿的一种心思。他从新党跳到国民党,经历了落选又连任,这些年可真是没少折腾,全靠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和对局势的敏锐感觉。不论是说话还是做事,他都带着点台湾特有的“实在”——既不想跟大陆彻底闹僵,也不想丢掉自己的那点小九九。
台湾这个岛屿,居住着2300万人口,地方不大但经济活动主要靠出口支撑,政治局势则讲究个平衡。对于台湾民众来说,和大陆的关系既是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赖士葆提到“春秋战国持续了400年”,这话听起来像是建议大陆多一些耐心,但往深了琢磨,也道出了不少台湾人的心思:能多拖一阵子是一阵子,别把人逼得太紧,这样大家的日子都好过一些。
但其实,这种心态是有些问题的。七十多年可不是个小数目,现在大陆的GDP已经是台湾的二十多倍了,军事实力更是远超台湾。要是这么一直拖下去,对台湾来说真的有好处吗?
将来的事儿,谁也说不准。不过赖士葆这位老将,在台湾政治圈还能站稳脚跟多久,大概得瞧瞧他能不能持续赢得民心,还得看两岸关系这大局究竟怎么发展。
#百家说史品书季#
用户10xxx61
台军起义扶持蓝白上台比较有道理,否则按照赖清德这般敌视大陆的台独做法而导致战争,台军会首当其冲遭到毁灭性打击!没必要为一小撮赖清德团伙卖命!臺軍起義扶持藍白上臺比較有道理,否則按照賴清德這般敵視大陸的台獨做法而導致戰爭,臺軍會首當其衝遭到毀滅性打擊! 沒必要為一小撮賴清德團夥賣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