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联邦国防军装备、信息技术和在役支持办公室(BAAINBw)与该公司于2024年12月底签署了一份合同,开发和批量生产IRIS-T Block II导弹系统。通过IRIS-T项目管理办公室(PMO)、BAAINBw和迪尔防务之间的协调,该协议在短时间内最终确定。德国是这一发展计划的牵头国,瑞典、西班牙和意大利也参与其中。BAAINBw代表这个跨国财团签署了合同。
新型IRIS-T Block II空对空导弹将配备新的导引头、更新的电子设备和数据链路能力。(图片来源:Diehl Defence)2024年6月,德国迪尔防务公司宣布,IRIS-T Block II将配备新的导引头、更新的电子设备和数据链路功能。德国议会于2024年12月批准了该项目的融资,导致合同于2024年底签署。迪尔防务公司还披露了IRIS-T SLX防空系统的细节,该系统旨在对抗来袭的空射武器及其舰载机。该系统在2024年6月的国际航空协会柏林航展上亮相,预计将拦截距离达50公里、高度达30公里的目标。该系统预计将在四年内投入使用,能够拦截巡航导弹和直升机。
IRIS-T(红外成像系统-尾翼/推力矢量控制)是德国、瑞典、西班牙、意大利、希腊和挪威合作开发的欧洲短程空对空导弹。自2005年推出以来,该系统已交付5000多架,目前已在13个国家的空军服役。它被集成到多个飞机平台中,包括欧洲战斗机台风、鹰狮、F-16、龙卷风、EF-18、KF-21和F-5E,设计用于对抗飞机和来袭的空对空和地对空导弹。
IRIS-T的发展是在德国统一后进行的,当时西方分析人士研究了从前东德空军继承的米格-29A战斗机。这些飞机配备了苏联设计的R-73空对空导弹,与当时北约使用的标准导弹AIM-9L/M响尾蛇相比,其卓越的机动性、离轴瞄准能力和更远的射程让专家们感到惊讶。这促使德国国防部研究了尽管远程探测和交战技术取得了进步,但近距离空中交战的持续相关性。模拟表明,由于现代飞机的识别能力有限、涉及多个国家部队的复杂空中情况以及交战前需要视觉确认等因素,视距作战仍有可能发生。
这一认识在德国1989年决定退出AIM-132 ASRAAM计划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因为其对远程作战的关注被认为已经过时。相反,德国试图开发一种具有卓越敏捷性和近战能力的导弹,从而与意大利、瑞典、希腊、加拿大和挪威合作开展了IRIS-T计划。1996年4月,Bodenseewrk Gerätetechnik(BGT)与这些伙伴国家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MoU),德国承担了50%的开发成本。
最初的测试是使用经过IRIS-T导引头改装的响尾蛇导弹进行的。联邦议院于1997年12月批准了该项目,德国贡献了46%的预算,其次是意大利(20%)、瑞典(18%)、希腊(8%)、加拿大(4%)和挪威(3%)。2001年底,西班牙在该计划中取代了加拿大,2003年,伙伴国家签署了一份价值10亿欧元的采购合同。全面生产始于21世纪初,德国于2005年接收了第一批作战导弹。
IRIS-T的发展是在德国统一之后进行的,当时西方分析人士研究了装备有苏联设计的R-73空对空导弹的米格-29A战斗机,这些导弹是从前东德空军继承下来的。(图片来源:俄罗斯社交媒体)
早期的导弹只能从后方攻击目标,但AIM-9L响尾蛇导弹改变了这一点,它引入了全方位交战,使其能够从多个角度瞄准威胁。在福克兰群岛战争期间,命中概率提高到73%,但后来由于引入了红外对抗措施而下降,正如在第二次海湾战争中所见,其有效性降至23%。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包括IRIS-T在内的现代红外制导导弹使用成像红外导引头,可以区分诱饵和实际目标。IRIS-T还集成了头盔瞄准系统,使飞行员能够指定离轴90°以内的目标。与Python-5一样,它具有发射后锁定能力,能够与飞机直接视野之外的目标交战。导弹可以通过多功能信息分发系统(MIDS)接收目标数据,并相应地调整其弹道。
IRIS-T设计用于近距离作战、拦截和自卫,是一种即发即弃短程空对空导弹,具有推力矢量控制和先进的红外导引头。导引头将焦平面阵列与机械扫描相结合,增强了对红外诱饵和致盲激光等对抗措施的抵抗力。导弹的发射后锁定(LOAL)模式和惯性导航系统允许在导引头初始视野之外的目标交战。此外,该导弹的斜视角度范围为±90°,可以在0.5秒内与发射平台后面的目标交战。IRIS-T配备了由撞击触发的11.4公斤破片弹头或Ku波段雷达近炸引信,以及能够快速加速至3马赫的推进系统,能够拦截最远25公里范围内的快速机动空中威胁,包括飞机和导弹。
德国仍然是主要运营国,最初订购了1250枚导弹,根据一项延长至2030年的框架协议又订购了1280枚。其他目前的运营商包括奥地利(25枚导弹)、巴西(数量不详)、希腊(350枚)、意大利(444枚)、挪威(150枚,现已移交给乌克兰)、沙特阿拉伯(1400枚,加上2024年订购的150枚)、南非(25枚)、西班牙(700枚)、瑞典(450枚,包括用于地面防空的IRIS-T SLS)、泰国(220枚)和乌克兰(数量未知)。该导弹已被整合到各种机队中,七个欧洲战斗机国家中有五个使用它。挪威于2022年退役了其IRIS-T库存,将导弹转移到乌克兰。未来的运营商包括匈牙利,该国正在将该导弹纳入其JAS 39鹰狮MS20 Block II现代化计划,以及韩国,该国已在KF-21战斗机上测试了IRIS-T,并于2024年5月宣布成功试射。罗马尼亚还在IAR-99SM上进行了导弹试验。
一些国家正在运营或已经订购了陆基IRIS-T SLM和SLS变体。瑞典自2016年以来一直在部署IRIS-T SLS,而德国则运营着一个IRIS-T SLM火力单元,另有五个在订购中,两个在选项中。乌克兰已收到四套IRIS-T SLM系统,并将收到更多装置,挪威承诺提供9200万美元用于电池。埃及运营着7个IRIS-T SLM系统,2021年还批准了400枚导弹和10个IRIS-TSLX系统的订单。奥地利、保加利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荷兰、挪威、斯洛文尼亚和瑞士已经下订单或正在谈判采购。
该导弹也是欧洲天空盾牌倡议(ESSI)的一部分,德国、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挪威、比利时、保加利亚、捷克共和国、芬兰、匈牙利、立陶宛、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参加了该倡议。此外,IRIS-T的成本低于PAC-3 MSE(每枚售价约370万欧元),因为据说德国为每枚导弹支付了约40万欧元,占开发成本的46%。
德国仍然是IRIS-T的主要运营商,最初订购了1250枚导弹,根据一项延长至2030年的框架协议又订购了1280枚。(图片来源:Army Recogn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