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里的两句话,掀翻了整个教育圈
手机屏幕亮起,家长群里跳出一条新消息:"岳老师,麻烦把这张卷子给孩子们好好讲讲,孩子们不会做。"正在批改作业的岳老师推了推眼镜,手指在屏幕上悬停了几秒,最终打出一行字:"一道都不会做?那就不要在这儿上了,建议去职中吧。"
就是这短短两句话,让山西介休这座小城的高中教师岳某,在3月27日这天成了全网热议的焦点。家长愤怒举报,学校火速停职,教育局连夜成立调查组。但随后曝光的完整聊天记录和课堂监控,却让这场看似简单的"师德争议"彻底变了味——
【第一幕:被截屏的对话与隐藏的真相】办公室里,岳老师第5次点开那张被疯传的聊天截图。截图里只有他最后那句"建议去职中",却没人看到前面家长那句带着质问的"好好讲讲"。更没人看到,他紧接着又发的那段话:"方法已经讲了,就看自己的修炼了。师父引进门,修行在自身。"
教师休息室的空调呼呼作响,几个年轻老师凑过来:"岳哥,网上都在说你歧视差生。"岳老师苦笑着翻开手机相册,调出一段课堂监控视频:最后一排的男生整节课都趴在桌上睡觉,课本都没翻开。而就在昨天,这个学生的数学月考成绩单上,鲜红的"15分"刺痛了他的眼睛。
"这个月我找他谈了三次,家长微信从来不回。"岳老师的声音有些哑,"现在倒来怪我不好好讲课?"
【第二幕:学校走廊里的紧急会议】介休一中的行政楼灯火通明。校长办公室里,教导主任擦着汗汇报:"舆情已经控制不住了,微博热搜第7。"校长的钢笔在处分决定书上顿了顿:"先停课吧,等教育局指示。"
走廊上,高三(4)班的学生们挤在公告栏前。班长小李攥着联名信:"岳老师带我们班数学平均分涨了12分,就因为他说了句实话?"后排的课代表小声嘀咕:"张明(化名)天天睡觉,他爸还好意思投诉..."
@教育观察员的微博评论区炸开了锅:"15分还不让说真话?现在老师连因材施教都不敢了?""建议转职中就是歧视?德国技工工资比白领都高!"但也有人坚持:"再差的学生也有尊严,这话太伤人了""教师应该循循善诱,不是冷嘲热讽"
某教育大V晒出一组数据:
2024年全国普高辍学率同比上升3.2%
78%的教师承认"不敢严厉管教"
职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超本科
记者在介休一中教务处看到完整监控记录:
3月1日-25日,张明(化名)共缺席早读9次
数学课平均每节低头玩手机23分钟
有3次课堂测验交白卷
班主任王老师拿出家校联系本:"这学期给家长发了12条短信,只收到2条回复。"
调解室里,张父拍着桌子:"我儿子初中数学能考90分!"工作人员默默推过来一叠试卷:高一至今8次大考,最高分27分。
"那也不能让孩子去职高啊!"张父声音低了下来,"我...我就是想老师多关注他..."
另一边,岳老师盯着墙上"师者仁心"的匾额:"如果重来一次,我会说'建议加强技能培养'。但有些真话,总要有人说。"
这场风波的结局或许早已注定:岳老师调往分校,张明转学私立高中,学校加强了"教师沟通培训"。但留在教育土壤上的裂痕,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愈合。
当我们在讨论"15分学生该不该去职校"时,真正的问题是:我们的教育,到底该为面子服务,还是为孩子的未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