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人不曾年少?谁人不曾被人生狠狠的刺破轻狂?人生就像一条单行线,很多道理你明白后,也无法再回到曾经的节点去改变当初的决定。
古人云四十不惑,大部分人的觉醒都会处于这一个年龄段。可是,我们总认为自己是不同于他人个体的,总是下意识的认为,自己的某些认知是别人还未达到的高度。
20岁的时候,看别人的处世观,总是觉得他们太俗气、太虚假。等到40岁回头再看,才发现有太多的东西,是曾经的我们无法看透的。
有时回头去看看自己曾走过的路,很多决定都是错误的。也许,那时有一个过来人能给给自己指点,自己现在的境况便会大有不同吧。
有个朋友,她妈妈活得通透,一路给她指点。当初不以为然,如今看去才发现,她是我们几个好友中过得最好的。
她曾说,她的妈妈就像他的人生导师一样。教她为人处事,教她如何做事,教她如何调节自己。
如今,她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嫁的也称心如意。相对于我们来说,她真的少走了很多弯路。
如今的你,年岁几何?有哪些是你撞得头破血流才获得的人生经验?以下列出4点感悟,欢迎大家补充。
心肠硬一些,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说着简单,做起来难。与一些人,人性本恶一样,有一部分人,是人性本善。
这部分人仿佛继承着传统,处处展现着国人特有的圆融、包容。却忘记了人活着最重要的是关注自己的感受,第一要务是让自己舒心。
年轻时不懂“想发菩萨心肠,得有金刚手段”的含义,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变成了烂好人,在意别人的脸色,别人的评价,最后落得的结果便是委屈自己。
几经摔打、看多了人心才懂,什么也没有自己活得好重要。渐渐的心肠硬了起来,也懂得缩在壳里先保护好自己了。
人类行为的底层逻辑,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人,性本自私。“利益”是人类99%以上行为的动机。我们要懂得看清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背后的本质。
举个例子来讲:女孩子说“你是个好人,你能找到更好的”,翻译成人话是“你配不上我”。女孩子说“我父母不太同意”,翻译成人话是“嫌你家穷”。
人啊,总是这样。符合其利益的时候,或至少不违反其利益的时候,才会对你善良。不符合其利益的时候,或违反其利益的时候,便会对你恶。
所以,面对别人的示好,别掏心掏肺的全盘接受。多去思考一下他这么做的原因,便可以为自己减少很多被当成炮灰的伤害。
人心难测暗藏玄机,别把后背留给别人余秋雨说 :“人折腾人,人摆布人,人报复人,人算计人,这种本事几千年来已经被人类,磨砺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当今社会,人心复杂,真心难寻,我们做人应该保持警觉,不可轻易相信他人。”
这社会上太多的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当我们看不清的时候,能够做的就是尽量保全自己。
比如在职场上,别让同事把你的背景全摸透。否则,看你有背景,ta便或是笼络你、或是诋毁你、或是暗地里用手段;看你没背景,ta便肆无忌惮地压榨你。
别忘记,当年闯王进城的时候,高呼闯王万岁和闯王死了之后,跟着怒骂闯贼该死的是同一拨人。
遇到问题冲突时,别把自己陷入情绪里谢楠说过这样一句话,很有道理:“生活的实操里,每个人都是练习生,也许会做错题,但还是奔着高分去。”
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甚至每天里都会出现一些小意外。遇上一点小事就发飚,这是应急性情绪反应,是我们的祖先在洞穴时代和丛林时代,给我们留下来的自卫基因。
但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社会关系了。就好比你上山,遇到一头狼,狼说:它比你凶。你大方地承认它比你凶就好了,没必要硬要和一头狼争出个谁比谁更凶。
觉醒后,我们的处事原则是:遇到问题冲突时,别把自己陷入情绪里冲动做事。要用旁观者的角度,看待自己跟别人的关系。
生活的毒打最能教育人,谁不是在一次次踩雷,一次次跌倒又爬起后才明白人生。
大多数人的父母都是普通人而已,甚至有些自己到现在也没能活得明白,能够被托举的人又有多少呢?
我们这里讨论的“托举”并非是物质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觉醒和指导。
有些父母把孩子保护的太好,把那些黑暗抹去,只留给孩子眼前的光明。可如此做,并不能改变这个社会的残酷真相。当孩子踏入社会后,反而会摔得更疼。
也有一些父母,想要去教育孩子,给孩子提前填坑。可是无奈很多孩子没有亲身经历,不痛不痒,不听不信。
而此时父母能做的,无非是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认知,从而得到孩子的认可,并且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身作则。很多时候“言传”远远没有“身教”的力量大。
-END-
世界那么大,感谢你,可以看到我!
【文|唯唯安:笔有温度、为情发声,一个热爱文字的不典型写作者,邀请你共同感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