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英国请求中国法国共同投资建设核电项目。
一旦建成将解决英国的电力危机,并让其重回核电技术前沿。
然而英国政府却出尔反尔,不仅要求中方承担额外成本,还利用媒体散布不实信息,抹黑中国企业。
这让我国气愤不已,直接选择撤资,最终1732亿的项目沦为“烂尾工程”。
气的法国直言: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英国的核电梦与合作的开端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对于英国而言,绝不仅仅是一座核电站的建设。
而是关乎国家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和技术升级的重大战略布局。
英国希望通过此项目一举多得,实现能源独立、经济复苏和技术领先的宏伟目标。
核电站
英国的能源结构存在先天不足,北海油田日渐枯竭,老旧核电站陆续退役,加之对外部能源的依赖,使得英国的能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而欣克利角C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提供英国7%的电力需求,成为稳定可靠的能源基石。
摆脱对外部能源的依赖,增强应对国际能源市场波动的能力,这对岛国英国的战略安全至关重要。
中国工人正在施工
此外该项目还能创造数万个就业岗位,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
为受脱欧和疫情双重打击的英国经济注入活力,成为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英国虽然是老牌核电强国,但技术发展已显迟缓。
反观中国在第三代核电技术,尤其是“华龙一号”技术上的突破,为英国提供了技术升级的良机。
通过与中国合作,英国不仅可以引进先进技术,还能学习中国丰富的核电建设和运营经验,重回世界核电技术前沿。
在寻求合作的过程中,法国希望通过参与英国项目分担巨额投资风险,并拓展海外市场。
中国则希望通过合作提升自身核电技术的国际影响力,展示高端制造业的竞争力,这与中国“走出去”战略高度契合。
中英法三国签订合约
最终中国凭借着领先的核电技术、丰富的建设经验以及雄厚的资金实力,成为了英国理想的合作伙伴。
同时法国电力公司,作为欧洲核电巨头,也加入了这一合作,共同组成了强大的三国联盟。
2015年,中英法三方签署了投资协议,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正式启动,一时之间,合作前景一片光明,仿佛预示着英国核电的复兴指日可待。
中国工人正在施工
英国的反复无常与中国的忍耐然而随着项目推进,英国政府开始以各种莫须有的理由拖延审批进度。
增加监管复杂性,人为制造障碍,使项目进展缓慢。
例如在核电站关键材料的选择上,原本已同意使用符合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的中国产特种钢材。
这既能保证工程质量,又能有效控制成本。
然而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英方突然单方面要求中国提升材料等级,采用价格高昂的欧美产钢材。
并试图将由此增加的巨额成本转嫁给中方,理由是中方是最大股东。
中方为了让项目顺利进行,不得不重新进行材料采购和工程设计调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导致项目工期延误,成本飙升,承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建设过程中恶意捣乱也就算了,英国政府还利用媒体和舆论散布不实信息,大肆抹黑中国企业。
英国某些媒体毫无根据地声称中国产的核电设备存在“安全后门”,可能被用于“间谍活动”。
并以此煽动公众的恐慌情绪,制造“中国威胁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方为了澄清事实,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解释和沟通,却依然难以消除负面影响,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和名誉损失。
与此同时,法国电力公司在项目中却享受着截然不同的待遇。
英国媒体对法国的技术和设备鲜有质疑,政府部门也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和支持。
在同样的安全审查环节,法国电力公司提供的设备资料只需进行常规审核。
而中方提供的资料却被反复审查、刁难,甚至被要求提供核心技术细节。
这严重侵犯了中方的知识产权,也暴露了英方“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真实意图。
英国政府刁难中国并非孤立事件。
核电站正在施工
在赛兹韦尔C核电项目中,英国政府对已持有20%股份的中广核百般刁难,无端质疑中国技术。
并以各种借口试图剥夺中广核的股份,最终导致中广核被迫退出。
此外英国在华为设备事件上也频频发难,提出不合理要求,限制华为在英国的业务发展。
甚至在英国首座核电站建设项目招标中,也对中国企业设置苛刻的投标条件,试图限制中国企业的参与度。
建设蓝图
面对英国政府的反复无常和政治干预,中方最初选择了忍耐和克制。
中方始终秉持着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配合英方的要求,努力推动项目的进展。
中方希望通过真诚的合作,化解误解,增进互信。
然而英国政府的变本加厉,最终耗尽了中方的耐心。
中国的果断撤资与英国的悔不当初中国在面对英国政府的背信弃义和政治操弄后,经过深思熟虑,作出了果断决定——撤资。
2023年12月,中国广核集团正式宣布停止对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的资助,并明确表示不会为项目的超支买单。
中国撤资的消息一出,英国政府顿时慌了手脚。
正在施工
他们原本以为中国会为了所谓的“国际形象”和“经济利益”而忍气吞声,继续留在项目中。
然而他们显然低估了中国捍卫自身核心利益的决心和能力。
英国这才意识到,失去中国不仅意味着失去巨额的资金支持,更意味着失去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核电建设经验。
已建成两个核电站
中国之所以选择撤资,原因很简单:
英国政府的反复无常和政治操弄,已经彻底摧毁了合作的基础。
从项目材料选择上的双重标准,到利用媒体散布不实信息抹黑中国企业。
再到对中方知识产权的侵犯,英国政府的一系列行为,让中方看不到合作的诚意和未来。
与其继续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项目中浪费资源,不如及时止损,将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其他更有价值的项目中。
中国撤资后,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项目进展停滞,成本不断攀升,工期一再延误。
英国政府四处寻找新的投资者,却无人问津。
那些曾经对项目表示出浓厚兴趣的潜在投资者。
在目睹了中方的遭遇后,也纷纷打了退堂鼓,担心自己会成为下一个“牺牲品”。
而欣克利角C项目的停滞,对英国的能源转型计划也造成了重大打击。
施工现场图
原本计划于2025年投运的首台机组,如今不得不延期至2029年,项目成本也大幅上涨至460亿英镑。
英国政府的如意算盘落空,他们不得不独自承担项目超支的苦果。
更重要的是,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事件,英国政府的背信弃义和政治操弄,严重损害了中英之间的互信。
欣克利角小镇
中国企业对英国的投资环境和政治风险产生了担忧,投资意愿下降。
中英两国在其他领域的合作也受到了影响,曾经被誉为“黄金时代”的中英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法国电力公司,作为项目的另一主要合作伙伴,也受到了英国政府决策的波及。
中广核
由于项目的延误和成本超支,法国电力公司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
他们不得不追加投资,以维持项目的继续进行,但这无疑加剧了公司的经营风险。
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原本是一个互利共赢的合作项目,却因为英国政府的短视和失信,最终演变成了一场闹剧。
图片来源于网络
英国政府为了迎合美国,不惜牺牲自身的经济利益和国家发展战略,最终自食恶果,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与之相反的是,中国在撤资后,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其他更具发展潜力的项目中。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合作,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现场施工图
这些项目的成功,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为中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事实证明,中国的决策是明智的,中国的未来是光明的。
欣克利角小镇核电站
结语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事件,不仅是一次商业合作的失败,更是一次政治博弈的教训。它警示我们,在国际合作中,互信和尊重至关重要。任何试图以政治操弄和背信弃义来谋取私利的行为,最终都将损害自身的利益。
图片来源于网络
信息来源1.观察者网,2024-03-14,《“把中国踢出局”,英国460亿英镑核电站可能烂尾》
2.新华网,2017-05-09,《中广核英国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已正式动工》
3.海外网,2019-04-09,《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这项合作,谁是受益者?》
4.中华网,2022-12-06,《欺人太甚!英翻脸不认人,核电项目排挤中企,不给违约金还抢股份》
5.文汇,2024-10-22,《中国大国外交定力为中英重回“黄金时代”创造历史性契机》
6.中国新闻网,2024-09-26,《中国驻英大使:构建稳定互惠的中英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