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末,沈阳是东北最大的城市。从建国以来,沈阳一直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是那个时代中国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那个时候,在其他城市还灰头土脸的时候,沈阳每年接待外国游客都在2万人以上。可以说,那个时候的沈阳人,非常扬眉吐气!东北的象征也不是什么精神小伙、二人转、小品……
青年大街的两旁都是工人住宅,远处可以看到沈阳的工厂
中山广场上的主席塑像高达26米,是沈阳的地标,旁边是辽宁宾馆。在当时是接待外宾的重要场所。
辽宁大厦,著名的老字号国有宾馆,这里在当时是接待外宾的重要场所。
正在幼儿园里打篮球的小朋友,现在都早已过了不惑之年。
辽宁宾馆里的餐厅,恢弘大气,是那个年代最高级场所。
建于1938年的南湖公园,是当年孩子玩耍和青年男女处对象的地方。
住在工人村里的两兄妹,哥哥正抱着当时流行的吉他,房间里面的装饰也非常经典,墙上的镜子,桌上的摆设,无不充满了时代特征。
辽宁省歌舞团里的小姐姐,没有今天清一色的网红脸。
那个时候的辽宁省歌舞团,是当时全国著名的歌舞团,经常代表中国前往国外进行访问演出,是重量级歌舞团之一。
太原街上的人民商店,那个时候,去人民商店买东西可是重要的事情。柜台前挤满了挑选画布的年轻女子。
南湖饭店里的名厨们。右边第2人戴眼镜的便是大名鼎鼎的名厨王福亭。他在50年代就是由国家商业部认定的特一级烹饪大师,更是“辽菜”的开山鼻祖。
工人村里居住的一家4口,因当时全部都已经工作,每月的工资在220元以上。在当时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绽放笑容的孩子们,看着就幸福!
那个时候的沈阳站
就像画报里的一样,充满了回忆。
原文来自爱历史,有所改动增减,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