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30 日,央视《面对面》节目里,清华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朱民,谈到中国制造业发展时几度哽咽。参观比亚迪工厂后,他直言比亚迪代表的中国制造业 “是一代人的骄傲”。这番对中国制造业跨越发展的剖析,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中国制造业:从追赶走向超越
朱民在访谈时说,中国制造业能发展起来,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积累的成果。在改革开放的前 20 年,中国制造业靠着价格便宜在全球有了一席之地;之后 20 年,产品既便宜质量又不错,很受市场欢迎;而在未来 20 年,中国制造业凭借价格优、品质好、科技含量高的优势,将会改变全球产业格局。
朱民还拿比亚迪举例,说中国制造业能有这样的变化,关键在于技术有了很大突破,而且工程师们发挥了重要作用。工程师文化推动产业领先,让中国制造业走在了世界前列。
比亚迪的发展就证明了朱民的说法。以前比亚迪靠代工生产,后来开始自己搞研发,做出了刀片电池、云辇、易四方、天神之眼高阶智驾这些很厉害的技术。2024 年,比亚迪卖出 427 万辆车,在全球汽车品牌里排进了前五名,这都是它坚持长期发展带来的成果。朱民专门提到,比亚迪部分电动车在欧洲售价远高于国内,部分车型价格达到国内两倍左右,可即便这样,因为技术好、产品质量过硬,还是打败了大众这些老牌汽车巨头。这就说明中国制造不再只靠低价竞争,而是靠技术让产品更值钱了。
工程师精神,造就强大竞争力
朱民谈到比亚迪时,忍不住感叹:“中国有几千万工程师,这是最大的资源,他们太厉害了!” 在他看来,中国制造业能发展起来,多亏了工程师们。他们在实验室反复试验上千次,在生产线上严格把控精度,精确到毫米。技术团队还特别执着,把很多看似 “不可能” 的事变成了现实。这些努力一起,让中国制造有了很强的竞争力,就像给中国制造筑起了一道坚固的保护屏障。
这种工程师精神在比亚迪体现得特别明显。2024 年,比亚迪花了 542 亿元搞研发,之前累计投入已经超过 1800 亿元,它的研发人员数量在全球车企里是最多的。比亚迪靠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这就说明中国制造业正在朝着 “高质量发展” 迈进。
朱民谈到中国制造业时会流泪,一方面是因为感慨它一路走来的不容易,另一方面是他对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充满信心。现在,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占比超过 30%,有几千万工程师,技术储备越来越丰富,产业链也越来越有优势。
比亚迪发展的这三十年,就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生动例子。它采用垂直整合模式,不断技术创新,推动全球化布局,给整个行业提供了中国 “智造” 的新方法。比亚迪的成功不只是一家企业的成绩,更是中国制造业整体向上发展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