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山东哪个队伍的?又是什么级别,怎么就带这么几个人?”
1945 年,南满军区门口,副司令员程世才一脸不耐烦地对着一个人不停地盘问着。被盘问的人不急不躁,一一回答了他的问题。
可程世才却依旧不肯罢休,接着又问了好几个无关痛痒的问题,压根就没有要放这人通行的意思。
最后,站在一旁的人实在是忍不住了,大声呵斥道:“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可是罗荣桓首长!”
听完这话,程世才的脸瞬间变得煞白。程世才为何会对罗荣桓进行盘问?这件事又是如何解决的?
如果要评价罗荣桓元帅,很多人会想到“文质彬彬”、“儒雅”、“谦和”等词。
确实,罗帅向来是以性子温和著称的,在他人生大部分时间里,接人待物都是温柔宽善的。
但其实他也曾罕见地发过几次怒火,其中一次就是刚投身革命时。
罗荣桓出生在一个文人世家,他们这一大家子可都是知识分子。在他出生的时候,正值国家处于最动荡不安的时期,他打小就看惯了老百姓们过着居无定所、还时常遭受他人肆意欺辱的凄惨生活。
他一直坚信读书是能够改变命运的,知识是可以拯救这个国家的。所以他从小就特别刻苦学习,发愤图强,期望着有朝一日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拯救这个处于危难之中的国家。
在考大学的时候,罗荣桓填报的专业是土木工程,那时候他想着,搞建筑说不定就能让国家变得富强起来。
要知道,当时国内有土木工程专业的学校那是少之又少,其中最为著名的就要数青岛大学了。
于是他便来到了山东青岛上学。恰逢此时袁世凯与日本人签订了《二十一条》,将山东割让给了日本人。
罗荣桓怒从中起,与同学们一起参加了游行。因为此事,北洋政府将罗荣桓列入了黑名单,他也不得不离开学校。
离开学校后,罗荣桓依旧没有放弃救国的想法,既然文路走不通,那就走“武路”。他一路南下,来到广州报考了黄埔军校。
没想到的是,在第一轮体检时,他就因为近视太严重了,被判定不适合打仗,就被刷了下来。
在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后,罗荣桓有些迷茫了,他好像一下子就找不到出路了。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位老同学给他出了个主意,告诉他武汉中山大学也设有土木工程系,建议他去报考。
罗荣桓听了老同学的这个提议,又去报考了中山大学,并且还顺利考上了。
在上学期间,他认识了我党人员。经过革命思想的熏陶后,罗荣桓总算是找到了有效的救国之路,之后他毅然加入我党。
但好景不长,国共合作宣布失败,我党人员遭到了国民党的全面打压。罗荣桓也跟随众人来到农村参加农民起义。
当时的罗荣桓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革命工作者,只会读书写字,对带兵打仗一窍不通。
战士们见他戴着眼镜,一副文绉绉的样子,于是便经常戏称他为“师爷”。
罗荣桓是队伍中为数不多的几个会识字的人,那些农民军们就把账本交给他来管理,让他负责管账。战士们每次打地主土豪收缴上来的一些东西,也全都交给罗荣桓来保管。
罗荣桓非常谨慎小心,他将这些财产装在一个小箱子里,天天不离身地带着。随着仗打得越来越多,箱子也越来越沉。
罗荣桓本来就是个文人,相较于其他战士,力气要小些,箱子提得也越来越吃力。有些士兵见了,提出要帮他提。
但罗荣桓将箱子看得很紧,轻易不敢相信别人,所以一开始并不愿假手于人。
有一次在打仗的时候,罗荣桓因为只顾着护着那个箱子,结果就跑在了队伍的最后面。还不小心把自己的眼镜给弄丢了,多亏了那些士兵们掩护他,这才让他躲过了一劫。
等到战斗结束之后,这些好心的士兵们又帮他找回了眼镜。从那以后,罗荣桓才对周围的人慢慢地放松了警惕。
等到又有一个士兵再次提出要帮他提箱子的时候,他这才没有再拒绝,将箱子交给了那个士兵。但他没想到,他第一次对别人给予信任,却遭到了辜负。
当部队行至驻扎地的时候,罗荣桓再去找那个拿着箱子的士兵,发现那家伙已经带着箱子跑路了。
一向沉稳的罗荣桓竟然急得掉了眼泪,那些财物可都是战士们拼死挣下的,现在箱子丢了,战士们以后吃什么?又拿什么打仗呢?
罗荣桓心一沉,当即决定要亲自去把那名士兵给抓回来。趁着大伙都在休息的时候,罗荣桓便沿着来路返回,寻找那名士兵的踪迹。
所幸那名士兵也没跑出去多远,最后还是被罗荣桓成功地带了回来。
罗荣桓严厉地批评了他一顿,并义正言辞地告诉他,这是革命的钱,他贪什么都不能贪这个钱。
这还是众人第一次见“师爷”发脾气,他们不禁被罗荣桓的威严震慑住,那名逃跑的士兵也开始不断忏悔。
当时很多人建议将这名士兵枪决,但罗荣桓可怜他年纪小,给了他一些遣散费,就让他回家了。
等天亮后,众人才惊讶地发现,罗荣桓为了抓人,脚下的草鞋都被磨破了,他露出的脚底上也被磨出了几个大泡。
战士们见了无不动容,他们既佩服罗荣桓的毅力,又佩服他对那名士兵的宽容。经过此事后,罗荣桓变得越来越成熟,他在部队中的威望也越来越高。
他虽然依旧待人温和,但却多了一丝不怒自威的气势。而他第二次发火,就是在解放战争时期。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一下陷入了无军驻守的局面。为了抢占先机,毛主席急调罗荣桓前往东北开展工作。
罗荣桓收到命令后,便马不停蹄地安排起来。此次行动,罗荣桓调遣了足足九万战士跟随他一同前往东北。
由于人数过多,战士们不得不分批次进入东北。而罗荣桓自己因为自身伤病的原因,则推迟了出发的时间。直到一个月后,才在几名干部的陪同下一起出发。
然而就在他们一行人进入东北,在辽阳进行中转的时候,却被当地的南满军区给拦了下来。
拦人的是南满军区副司令员程世才,程世才是红四方面军出身,抗战开始后便一直在东北作战,因此他对中央红军的罗荣桓并不熟悉。
见罗荣桓身边只有几个人,且穿着朴素,程世才便以为他是哪个不知名的“小领导”,因此说话便有些傲慢起来。
他连续问了罗荣桓几个问题:“你是哪支部队的?又是什么级别?怎么就带这么几个人?”
一开始罗荣桓以为只是例行查问,于是一一耐心回答了。
但程世才依旧不肯罢休,又接连问了几个不相干的问题。问到最后,罗荣桓也察觉出他在故意为难他们。
一旁的李作鹏可就站不住了,罗荣桓本就身体不好,程世才不赶紧接待不说,还一直让首长站在风口接受盘问!
于是他怒气冲冲道:“你还有完没完,你知道这位是谁吗?他可是罗荣桓首长!”程世才一听名字,脸色瞬间变得煞白。随后他便立即要请罗荣桓等人到军区休息。
然而,罗荣桓却在此时皱起了眉头。众人知道,罗首长这是生气了。罗荣桓不满并非因为程世才一直盘问他,而是他看出程世才是想“耍威风”。
在不知道他身份时,程世才还对他一副无所谓的态度,知道他是罗荣桓后,便立即换了一副态度。
罗荣桓严肃地说道:“你这样做可不对,即便我职位高,但地位和别的战士是平等的,大家都是一样的革命人士,你怎么能厚此薄彼呢?”
程世才被训得面红耳赤,其实他只是担心地方部队调往东北后,会有些不好管理,所以才想震慑一下众人,没想竟然碰上了罗荣桓首长。
随后,程世才向众人道了歉,也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并保证自己下次绝对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罗荣桓见他真心认错,并有心悔改,于是便大度地原谅了他。
而东北本地的战士们见新来的首长竟然这么平易亲善、宽以待人,心中也升起了无限敬佩。之后,罗荣桓便正式加入东北野战军,开始了新一轮的斗争。
而在战斗的过程当中,罗荣桓也难以避免地和其他一些人在战斗指挥上产生一些争议。与同事产生分歧,性情温和的罗荣桓也丝毫不退让,一直坚持着自己的观念。
在辽沈战役打响前夕,中央军委致电东北野战军,建议他们先攻占锦州。但由于东北野战军在抗战时期一直打的都是游击战,很少指挥大规模战役,很多指挥员都对攻打锦州产生了畏惧心理。
大多数人都认为还是先攻打敌军兵力比较薄弱的长春比较稳妥。然而罗荣桓却坚决支持中央的决定,他认为我军的兵力已经足够多,已经完全有能力打攻坚战,如果打长春反而是给了敌人喘息的时间。
在罗荣桓的劝说下,众人也同意了攻打锦州。可就在战士们开始朝着锦州进发后,又有人退缩了,他们要求终止攻打锦州,还是希望回过头去打长春。
罗荣桓见他们摇摆不定的样子,心中升起一团无名火:“毛主席教导我们无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作为一名合格的军人,怎么能总是变卦呢!”
“你们这么犹犹豫豫的,终将会动摇军心!这锦州必须打,而且必须要打赢!”
在罗荣桓的据理力争下,锦州战役最终打响了。也正是因为锦州一战,为整个辽沈战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罗荣桓元帅一生待民亲善,爱兵如子,一直保持着宽厚的美好品德。但他遇到事时,却依旧敢直面冲突,敢怒敢言,这才是顶天立地的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