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1881年11月8日,中国人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正式剪彩,完成通车。
这条虽然仅有9.70千米的铁路(从唐山开平至胥各庄)却为中国自主修建铁路开辟了先河。
一、修建铁路的缘起早在开眼看世界的早期,禁烟英雄林则徐和《海国图志》作者魏源就深刻地认识到铁路的重要性。
而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领袖洪仁玕又在其中增添了一把火,洪仁玕在他的史诗级著作《资政新篇》中完整地提出了“修建铁路”的设想。
1.加强国防建设的重中之重
在近代历史上,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大臣总是打败仗,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兵力动员缓慢。
就拿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的战争来说吧,李鸿章从内省调兵需要三个半月,而日本攻下台湾总共用了不到半年。
2.洋务企业发展的需要
洋务运动遍及民生和国家各个角落,无论是福州船政局也好,还是江南制造总局也好都存在着运行缓慢的问题。
所以为了洋务运动的推进,必须要建设完整的配套基础设施。
而且当时刚刚挖掘的开平煤矿更是急需解决运输这个燃眉之急。
3.最高掌门人慈禧太后的认可
因为中法战争以及日本入侵台湾等战役的失败,慈禧也认识到了中国近代化的必要性。
其中最重要的是她对火车的运行速度极为满意,可以更方便她“游山玩水”,而且最重要的是颠簸的力度很小,可以让她更舒服。
于是乎,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虽然慈禧太后最初的设想是为了自己能够更好地享福,但第一条铁路的修建确确实实为中国近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唐胥铁路的意义1.进一步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为各大近代化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环境,也为洋务运动的全面展开提供了便利。
2.在一定程度上开放了人民的思想(在当时火车冒烟一直被认为会破坏风水,例如1876年英国人偷建的淞沪铁路,被清朝顽固派高价赎回,然后扔到了海里),减少了人民对于近代化的恐惧,也增加了人民对于科学的向往。
3.在经济上,由于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近代化经济发展阻力减小,民营经济在中国开始全面开花。
4.在政治上,因为唐胥铁路开得好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洋务运动的阻力大大减小,洋务运动轰轰烈烈地在全国开展也成为了可能。
唐胥铁路以及洋务运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虽然它诞生的本意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腐朽统治,阻止中国的近代化,但当它实际应用在这片土地上的时候,近代化便已经成为了不可扭转的时代浪潮,中国近代民营企业也如雨后春笋一般茁壮成长了起来。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洋务运动》《晚清血泪》《海国图志》《资政新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