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一生谨慎,明知落凤坡有埋伏,为何还要去送死?

一点儿历史事 2025-04-03 17:15:06

庞统一生谨慎,明知落凤坡有埋伏,为何还要去送死?

谁知天狗流行坠,不使将军衣锦还。

这个精通谋略,自幼便富有才名的荆襄人士不仅在《三国演义》中被徐庶尊称为“卧龙凤雏,得一便可安天下”,在正史中,也颇受赞誉。

只可惜,天妒英才,庞统最后死于小人之手。

一、缘起

庞统最初仕途并不顺利,他先是投靠东吴,却因得罪周瑜而不被江东势力承认,最终只好投靠刘备。

在刘备手下,庞统逐渐发挥了他惊人的谋略能力,并成为刘备手下最重要的幕僚之一。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与刘璋结成短暂联盟,准备一起抵御张鲁的进攻。

但刘璋知道刘备不会屈居人下,害怕刘备会取自己而代之,所以拒不拨发粮饷,与刘备关系恶化。

建安十九年,刘备与庞统密谋夺取雒城,并集结军队。

按照计划,庞统从小路暗中观察敌情,刘备从大路率领主力部队出击。

就是在这场战役中,途经落凤坡的庞统被小人伏击,不幸中箭身亡。

二、缘由

按照庞统的智慧与谋略,他不可能没有看出落凤坡有埋伏。

可明知山有虎,庞统为何最终选择偏向虎山行了呢?

PS:以下内容仅依据《三国演义》内容介绍,与正史无关。

1.知遇之恩

早在发兵之前,刘备就曾多次暗示庞统,此去一定会有危险。

庞统自然对此也了如指掌,但他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最终选择了义无反顾。

其实在此之前,刘备便与刘璋关系恶化,甚至多次兵锋相向。

刘备手下大将魏延活捉了冷苞,让双方的矛盾进一步扩大。

为了获得战争主动权,庞统向刘备进献“上中下三策”,权衡之下,刘备最终采用中策:先下雒城,再取益州。

进攻雒城主要有两个进攻点:

其一、南边小路,可以直达雒城西城门。

其二、山北大路,连通的是雒城东城门。

在献策之前,庞统就已经知晓小路危机重重,但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庞统最终还是选择义无反顾。

玄德曰:“吾自幼熟于弓马,多行小路。军师(庞统)可从大路去取东门,吾取西门。”庞统曰:“大路必有车邀拦,主公引兵当之。统取小路。” ——《三国演义》

2.士为知己者死

刘备不仅十分欣赏庞统的才华,而且对他十分信任。

庞统最初投靠刘备,并没有展露过多的才华,而仅仅以“文笔较好”见于刘备。

刘备也并没有多么重视庞统,仅仅是觉得庞统对事物总是有独特的见解,所以任命庞统为县令。

庞统自尊心受辱,所以并没有重视这个官职。

直到粗人张飞站出来问询,庞统这才打起精神几个时辰之内将数百日积压的公文全部处理。

张飞也意识到庞统确实是个“奇人”,于是将此事上报给了大哥刘备。

刘备爱才如命,不顾正在生病的阿斗,连夜骑马来到了庞统府上。

次日庞统睡醒后,觉得口渴难耐便让下人出府买酒,没成想却扔到了刘备手中。

刘备没有言语,只是默默出门给庞统买了一壶酒。

可这并没有打动庞统,见庞统去意已决,刘备只好亲自护送其离开。

离别之际,刘备还将自己贴身坐骑赠予庞统,这才将庞统受伤的心灵最终融化。

3.名分

刘备与庞统之间的恩怨消弭后,关系迅速升温,庞统甚至得到了关羽和张飞两兄弟的待遇。

他不仅可以与刘备同桌吃饭,甚至还可以同塌入眠,可谓是关系匪浅。

此时刘备虽然已经与刘璋撕破脸皮,但却并没有实质的理由去攻打刘璋。

毕竟刘备一向以“仁义”闻名于世,但此刻无故挑起战争,攻打益州显然不符合刘备的“人生定位”。

但益州是诸葛亮“隆中对”中“三分天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备对此又有不可退让的理由。

哪怕刘璋昏弱,明明益州有名仕法正、张松却不得用,刘备依然不能贸然攻打。

因为刘璋是汉室宗亲,与刘备一根同源。

因此,刘备极为苦恼。

可要想三分天下,就必须:

夺取荆州,攻取益州,吞并汉中,出秦川直取两都,进而扫平天下。

最终,庞统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刘备出兵的理由。

当然,早在之前刘璋拒绝提供粮饷的时候,刘备与刘璋便已经发生矛盾,刘备甚至对刘璋的使者破口大骂。

但由于担心不得人心,所以刘备没有听取庞统“进军益州,直取成都”的意见。

哪怕此时进攻雒城,也只是为了伺机而动罢了。

统曰:“只今便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比为上计。杨怀、高涪,乃蜀中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隘;今主公佯以回荆州为名,而将闻之必来相送,就送行处擒而杀之,夺了关隘,先取涪城,然后却向成都,此中计也。退回白帝,连夜回荆州,徐图进取,此为下计。” ——《三国演义》

不仅如此,为了演戏演全套,庞统甚至在出发前与刘备换马,目的就是迷惑敌人,让敌人把自己当成刘备。

最终,庞统落得个乱箭穿心而死的结局。

他用自己的死,换来了刘备的“师出有名”。

而此时的庞统只有三十六岁,正是大好的年华,却没能有更好的前途。

4.意外

庞统虽然算无遗策,明知小路有风险,却也并没有意料到自己会被乱箭射杀。

因为此刻刘璋已经和刘备正式交战,所以小路的伏兵并不会太多。

而且只要此地有埋伏,刘备就已经有了“进攻益州,讨伐刘璋”的理由,庞统根本不用付出生命,甚至不用负伤。

这里笔者就要给大家解释一句,当时刘备出兵的借口是退回荆州,如果庞统是在“撤退途中”,遭遇偷袭,那他肯定就有理由向刘璋开战。

毕竟这是刘璋先违背“契约”。

此前刘备名义上还是刘璋的盟友,刘备帮助刘璋击败张鲁,降服马超。

而刘璋此刻的“背信弃义”,在落凤坡埋伏庞统,给了刘备讨伐他的理由。

而且本来庞统也不会死,如果他没有和刘备换马的话。

那些伏击庞统的人本来并没有想过要拼死作战。

而庞统与刘备换马,让刘璋的人以为他就是刘备,这才选择拼死作战。

最终,庞统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刘备“三分天下”的梦想。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0 阅读:18
一点儿历史事

一点儿历史事

山东作家协会成员,历史“中毒患者”,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