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立秋把扇丢,晚立秋热不休”,8月7日立秋,属于早秋还是晚秋?立秋后还会热吗?看民谚咋说

小茉莉美食记 2024-07-31 07:45:23

随着大暑节气进入尾声,立秋节气越来越近了。立秋,是四季中第三个季节——秋季,开启的标志。根据现行的“二十四节气”划分标准,人们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到达黄经135°时,定为立秋,今年的立秋节气对应到公立中为8月7日,农历则是在七月初四,具体的交节时间点为08:09:01。

立秋是我国“四立”节气之一,作为夏与秋的一个分界点,早在古代便被视为传统节日一般,深受重视,届时民间围绕着“立秋”会展开一系列的习俗活动,祭祖,咬秋,晒秋,秋游,称体重等等,通过这些内容,一方面迎接秋天的来临,同时也在此为不久之后的秋收祈祷,当然季节转变之际,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便是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视。

传统节气是古人们在观察天象运动的同时,对应到气候,物候的变化,然后经过不断地总结而来的,所以其对于人们预判气候,以及当年作物的生长情况都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所以在不同的节气中,都流行着与之相应的民谚俗语,这些也都是老辈人在长期的观察总结中沉淀出来的经验,历经数千载,一直传承至今。

关于立秋,流传最广的便是“早立秋”与“晚立秋”的俗语,人们认为立秋节气的早晚会影响到立秋以后的气候凉热,在我们老家最为熟知的一句便是“早立秋把扇丢,晚立秋热不休”,每逢立秋来临,无论老人还是年轻人都会在嘴里念叨。意思是,如果当年为早立秋,便可以把扇子丢了,也就是说天气会快速转为凉爽;反之如果为晚立秋,那么暑热还将无休无止地持续一段时间。那么今年属于早立秋还是晚立秋呢?立秋后还会热吗?我们要从立秋早晚的确定方法来看,目前为止,主要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依照交节的时间点来确定,即太阳运行到黄经135°时的精准时间点,若是在12点之前,则为上午立秋,民间定为早立秋;而若是在12点以后,也就是下午秋,对应的便属于晚立秋;翻看日历我们可以看到今年立秋的时间点为8点9分1秒,属于早立秋。

第二种:依照立秋农历日期所在的月份,在公立中,立秋一般会出现在8月7-8月9日之间,但是在农历中不同年份立秋的时间则会相差比较多,有的时候会出现在六月,这样的情况便属于早立秋,而也有的年份会赶到七月初,那么这时的立秋便被定为晚立秋。今年的立秋是在农历七月初四,不难看出,属于晚立秋。

通过以上两种不同的确定方式来看,前者为早立秋,后者为晚立秋,看起来似乎是相互矛盾的。那么哪种方式更符合实际一些呢?

人们常用“瞬息万变”来形容天气变化之快,而立秋节气意味着夏季与秋季之间的更替,这个时候自然界内的气候将会受到太阳辐射,大气压强乃至人们的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变化也是复杂多变的。所以仅通过立秋的时间点显然是不足以判断此后天气的凉热。

那么依照农历日期确定为晚立秋有道理吗?我们不妨从实际情况出发来看,今年的立秋是在三伏天里的中伏,今年的中伏长达20天,立秋八天以后才进末伏,而一直到立秋的下一个节气处暑以后才出三伏天。而这样的情况民间也称为“秋包伏”,对应的说法则是“秋包伏热的哭”。依照此说法也可以看出,今年立秋之后,很可能还会继续热上一段时间,一直到处暑以后,天气才会渐渐凉爽。

当然“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之后,气候变化多端,时而晴朗时而阴雨,早晚之间的温差也会越来越大,所以我们要及时关注天气的改变,适时调整,来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

七月立秋对农作物的影响

秋者,禾谷成熟也,所以立秋节气来临,也就意味着作物收获在即。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农耕十分重视,而节气的变换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农作物的生长也有较为明显的影响。老人们常说“六月立秋,颗粒无收;七月立秋,五谷尽收”,意思很简单,若是立秋在六月,则意味着会减产,而七月立秋则将获得五谷丰登。人们认为,立秋在七月,那么天气转凉的日期会比较晚,可以使作物获得更长的生长期,从而获得更加充分的生长,也就更容易获得丰收。由此说法来看,今年有望是个丰收年。

不过如今的气象变化是复杂多变的,我们依然要随时关注天气的变化,早做准备。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记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欢迎大家关注,点赞,收藏和转发!感谢您的支持!

3 阅读:924

小茉莉美食记

简介:专注营养健康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