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5大阳谋:明明知道是个陷阱却无力反击,千年来无人能破

曦言说人间 2024-08-05 19:18:41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有一种独特的智慧之举,光明正大却又巧妙非凡,这就是阳谋。阳谋不同于暗箭伤人的阴谋,它们往往让对手无力抵挡。

历史上有5大阳谋,明明知道是陷阱却无力反击,千年来无人能破,有你知道的吗?

一、权谋中的人性博弈:二桃杀三士

在春秋时期的齐国,当时齐景公手下有三位勇士分别是: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这三人武艺高强,且屡立战功,因此深受齐景公的器重。然而,随着地位的提高,三人也逐渐变得骄傲自大,甚至有凌驾于朝廷之上的意思。

这些情况当时齐国的相国晏子全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深知这三人已成为朝廷的不安定因素,但又不能明目张胆地除掉他们。那么如何才能化解这一潜在威胁?晏子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妙计。

这一天,晏子来到齐景公面前,手里捧着两个鲜艳的桃子。随后他向齐景公建议将这两个桃子赐给三位勇士,让他们自行分配。齐景公听后十分的疑惑,问晏子:“这是何意?”,晏子说与他讲述了自己的想法。

齐景公听后觉得十分可行,于是决定依计而行,不一会他就将三位勇士召来,说道:"这是两个珍稀的桃子,朕想赐给你们。但你们三人功劳各异,难以取舍。不如你们自己商议,按功劳大小分配吧。"

三位勇士听后,陷入了激烈的争论。公孙接首先开口说:"我曾在猎场上徒手搏杀猛虎,救下国君,理应得到一个桃子。"田开疆不甘示弱:"我曾在战场上力挽狂澜,击退敌军,功劳不在你之下。"古冶子也插话道:"我曾在暴雨中抢修堤坝,拯救百姓,难道不值得一个桃子吗?"

这三人争执不下,各自列举功绩,互不相让。最终,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悖忠义,心中惭愧不已。公孙接率先拔剑自刎,田开疆和古冶子见状,也相继自尽。

只是用两个桃子,就解决了这三个威胁,此计真的是高明!

二、兵不血刃的胜利:围魏救赵之计

战国时期,列国争霸,兵戈不断,公元前354年,魏国大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危在旦夕。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赵国决定向齐国寻求帮助。

当时的齐国军师孙膑在接到求援信息后,陷入了沉思。他明白,如果此时选择正面迎战魏军,胜算十分渺茫。但若对此置之不理,赵国必亡,那么齐国也将失去重要盟友。如何才能在这进退维谷之中找到突破口?

随后孙膑灵光一闪,想出了一个惊人的计策。他建议齐王不要直接救援赵国,而是率军攻打魏国的都城大梁,这个决定可谓是出人意料,但孙膑的用意却是极为深远,他说到:

"魏军主力都在邯郸,大梁必定空虚。我们若攻打大梁,魏军必然回师救援。到那时,我们就可以在半路设下埋伏,一举击溃疲惫不堪的魏军。"

这个计策不仅可以解赵国之困,还能重创魏国,可谓一箭双雕。齐王听后,不禁拍案叫绝。于是,齐军按照孙膑的计策行事,果然收到奇效。

魏将庞涓得知大梁告急,只得率军回援。然而孙膑早已在他们的归途设下埋伏,魏军疲惫不堪,最终在马陵大败。这场战役以攻为守,化被动为主动,不仅解救了赵国,还大大削弱了魏国的实力,使齐国在战国纷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真可谓是妙计!

三、制度创新中的权力平衡:推恩令

汉武帝时期,我国正处于大一统的鼎盛时期。然而,地方诸侯的势力日渐膨胀,对中央集权构成了潜在威胁。如何在不引起叛乱的情况下削弱诸侯的力量,成为了摆在汉武帝面前的一道难题。

就在这时,一位名叫主父偃的谋士向汉武帝献上了一条妙计。他向汉武帝建议颁布"推恩令",并允许诸侯将封地分给所有子嗣,而不仅仅是嫡长子。这个建议乍听之下似乎是在扩大诸侯的权力,但实际上是在削弱他们的权力。

汉武帝听完主父偃的解释,眼前一亮,显然他也意识到这个看似仁慈的政策背后的玄机。于是,汉武帝采纳了这个建议,颁布了推恩令。

推恩令一出,诸侯们顿时欣喜若狂。他们纷纷将封地分给子嗣,认为这是皇帝的恩赐。然而,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个政策正在悄然瓦解他们的力量。

随着时间推移,诸侯的封地被不断分割。原本庞大的诸侯国逐渐变成了许多小型封国。这些小封国既无力对抗中央,也难以形成联盟。就这样,原本强大的诸侯势力在不知不觉中被削弱了。

更妙的是,即便有些诸侯看穿了这个计谋,也无法拒绝。因为如果不分封,就显得不孝;如果不接受分封,就是不忠。诸侯们陷入了两难境地,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势力逐渐瓦解。

此次推恩令的实施,不费一兵一卒就达到了削弱诸侯、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主父偃真乃神人也!

四、权力博弈中的制胜法宝:挟天子以令诸侯

三国时期,群雄割据,天下大乱,曹操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谋略,逐步崛起,然而,要真正统一北方,光靠武力是远远不够的,他需要一个能让各路诸侯心服口服的理由。

在这关键时刻,曹操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挟天子以令诸侯!

公元196年,曹操迎接汉献帝到许都,开始了他的权力之路:他一方面恭敬地对待汉献帝,另一方面却牢牢掌控着朝政大权。曹操不断以汉献帝的名义发布政令,讨伐各地"叛乱"势力,巧妙地将自己的个人意志包装成皇帝的旨意。

有些人会有疑问,为什么他不直接做皇帝呢?其实有一种说法是曹操认为自己应该先统一天下再称帝。

而这个策略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人们对汉朝皇室的敬畏之心。即便各路诸侯心知肚明曹操的真实意图,但是他们也不得不表面上遵从"皇命"。毕竟,公然违抗皇帝的命令,就等同于背叛朝廷,会失去民心和正当性。

而曹操借助这个阳谋,成功地将自己的权力合法化:他不再只是一个野心勃勃的诸侯,而是"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忠臣。这种身份的转变,让许多原本对抗曹操的势力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

随着时间推移,曹操的势力不断扩大。他以汉献帝的名义颁布政令,任免官员,讨伐敌对势力。虽然所有人都知道真正做决定的是曹操,但没有人能公开质疑这些决定的合法性。

曹操通过巧妙地利用制度和传统,成功地将个人权力与国家权力融为一体,创造了一个令对手无可奈何的局面,真的是十分的厉害了。

五、权力角逐中的隐秘谋略:金刀计

而这最后一计就是南北朝时期,前秦丞相王猛精心设计的"金刀计"。

当时的前燕贵族慕容垂,因政敌迫害,不得不投奔前秦,随后受到了前秦王苻坚的厚待。然而,王猛却始终觉得慕容垂可能成为前秦的潜在威胁。王猛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计策——金刀计,此计既可以不引起苻坚怀疑,又可以削弱慕容垂的势力,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慕容垂的儿子慕容令即将出征时,王猛故意向慕容垂索要他的佩刀,并声称是为了解乡愁。慕容垂虽然心有不舍,但也不好拒绝,只得将心爱的佩刀赠与王猛。

而王猛得到佩刀后,立即派人将其送到战场上的慕容令手中,并伪造了一封慕容垂的密信,暗示慕容令可以趁机叛变。慕容令收到"父亲"的密信和佩刀,信以为真,决定按照指示行事。

然而,就在慕容令准备叛变的关键时刻,王猛的计谋暴露,慕容令也意识到自己是中计了,仓皇出逃,但是这一事件让慕容垂陷入了巨大的困境。

虽然他本人并未参与叛变,但儿子的行为已经让他失去了苻坚的信任。而王猛的这个阳谋,表面上看似一场简单的礼物交换,实则暗藏玄机。他巧妙地利用了慕容垂对儿子的信任,以及慕容令对父亲的忠诚,制造了一个看似真实的叛变假象。

这个计策的高明之处在于,无论结果如何,王猛都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慕容令真的叛变,那么慕容垂一家就会彻底失去苻坚的信任。即便计谋被识破,慕容垂的处境也已经岌岌可危,王蒙反而可以说是一场误会,真的是一个无解之计。

总结

而这些阳谋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在于它们都是在光明正大的情况下进行的。它们利用了对手的弱点,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对方无法拒绝的局面。即便对手看穿了计谋的本质,也往往无力反击。

当然,我们在赞叹这些阳谋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中蕴含的残酷性。这希望计谋其实都是但是上位者之间权力的争夺,而这些往往会伴随着无数人的命运,给我们以反思。

对于这些计谋你的看法是什么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参考资料:[1]飞叨.“阳谋”:谋略大师们的明牌[J].中学生博览,2023,(29):56-57.

[1]梁乾.汉武帝推恩令实施的历史背景与影响[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20):21-22.

亲爱的读者,作者收入微薄,每天辛苦写稿也是为了养家糊口,因此不得不在文中加入了短短几秒广告,观看即可免费阅读全文,希望各位观众老爷可以多多理解,您的理解就是最大的动力!作者会努力带来更多优质内容!

0 阅读:2
曦言说人间

曦言说人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