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保护法,竟藏着这么多“隐形福利”?

之桃开心生活 2025-02-24 02:52:44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个人信息如同我们在网络世界的 “身份证”,无处不在却又危机四伏。从频繁的电话推销,到令人担忧的数据贩卖,再到防不胜防的广告推送与电话诈骗,我们在数据隐私保护方面的痛点愈发凸显。2021 年,《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犹如一场及时雨,为我们的信息安全撑起了一把保护伞。人民日报对其进行了解读,而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这部法律如何让大家切实受益。

直击痛点:《个人信息保护法》为你保驾护航

《个人信息保护法》直击现实中个人信息被滥用的种种问题。例如第 24 条明确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不得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对个人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这无疑是对大数据 “杀熟” 的有力打击。再看第十条,严令禁止任何组织、个人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以及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精准狙击那些偷偷出售客户资料的不良公司或员工。

这部法律不仅解决具体问题,更在宏观层面补足了中国数据立法的拼图。自 2017 年 6 月 1 日《网络安全法》实施,到 2020 年《民法典》更新数据相关条款,再到 2021 年 9 月 1 日《数据安全法》施行,几部法律相互配合。《网络安全法》与《数据安全法》保障国家主权,《民法典》保障公民信息财产权,而《个人信息保护法》则着重保障公民信息人格权。财产权与人格权相结合,衍生出了个人信息可携带权,这一权利成为我们保护自身信息权益的关键。

个人信息可携带权:开启数据财富之门

什么是个人信息可携带权?简单来说,它赋予我们对自己个人信息的支配权。想象一下,小猪长期使用某健身 APP,积累了两年多的健身数据,这些数据对健身机构而言极具价值。当小猪去健身俱乐部购买私教课程时,俱乐部表示若能提供一年以上健身数据,就可为其定制专属课程并赠送 5 节免费课。然而,APP 可能因数据来之不易而不愿转出。此时,个人信息可携带权就能发挥作用,无论 APP 意愿如何,小猪都有权将数据转给俱乐部,因为这些数据的人格权和财产权属于他。

再看小王,他患有特发性心肌病,长期使用不同品牌的心率仪、手环,在多家医院进行基因测序和 CT 检查。这些分散在不同机构的数据,若能集中提供给当前医生,将对病情诊断和治疗有极大帮助。而且,像特发性心肌病这类罕见病的医疗数据非常珍贵,若小王授权给医疗机构用于研究,甚至可能获得巨额补贴。比如英国药企为获取帕金森综合症相关基因变异型患者数据,不惜花费上亿美元与基因测序公司合作。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蕴含着丰富的数据宝藏,从人脸、医疗到 APP 浏览、金融消费记录等,每一层数据都价值非凡。未来,若能充分支配这些数据,我们就能从中获取收益。但前提是,我们要真正掌握个人信息可携带权。

落地之困与中国解法:突破困境,弯道超车

虽然《个人信息保护法》赋予了我们个人信息可携带权,但如何将其落地实施,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比如,用消费记录申请信用卡时,如何安全、准确地将数据转给银行?如何确保数据完整且未被篡改?这些问题催生了对新职业和新技术的需求,数据审计师、数据代理律师等新兴职业可能应运而生,技术公司也可能搭建新的数据基础设施。

目前,关于可携带权落地的资料较少,其中《个人信息可携带权中国路径倡议白皮书》提出了颇具价值的思路。先看美国的 DTP 模式,由谷歌、Facebook 等四家公司联合发起,用户通知甲平台转数据给乙平台,双方直接协议传输,操作简便,但存在巨头垄断问题,小公司只能接受巨头制定的规则。

韩国的 MyData 模式则由政府发牌照,指定数据运营商统一存储管理数据。用户通知数据转移后,甲平台先将数据传至运营商,经运营商验证授权后再转给乙平台。此模式虽有政府监管,但持牌运营商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存在利益冲突,导致推行困难。

中国该如何突破?白皮书指出,发挥产业区块链优势是关键。要区分区块链加货币与区块链加产业,中国打击的是虚拟货币相关的 “币圈”,鼓励的是物流、金融等垂直行业的 “链圈”,产业区块链更是 “十四五” 规划的重点产业之一。中国在产业区块链领域发展迅速,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远超美国、韩国。

将产业区块链应用于个人信息可携带权,形成分布式数据传输协议(DDTP)。用户可将各平台数据一键导入指定存储处,由政府指定权威机构监督,确保数据真实完整。同时,将文件哈希值存于中立区块链上,解决反垄断问题。哈希值如同文件的 “指纹”,文件变化,哈希值即变,且其体积远小于原文件,便于跟踪管理。

这一模式不仅解决了个人信息可携带权落地的难题,还展现出中国科技发展的新趋势 —— 开源模式。在金融等行业长期受国外技术垄断的背景下,开源成为突破封锁的利器。如芯片领域的 RISC - V 开源指令集架构,华为开源的鸿蒙、欧拉操作系统,蚂蚁集团开源的 OceanBase 数据库,微众银行开源的 AI 联邦学习框架等。

虽然这些探索都刚刚起步,但正如中国在众多领域稳步发展一样,我们有耐心、有决心在个人信息保护与科技发展之路上越走越远。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中国正以长远的眼光和坚定的步伐,种下未来的 “大树”,引领世界走向更加安全、高效的数字未来。

文本来源@所长林超的视频内容

0 阅读:0
之桃开心生活

之桃开心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