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日寇在盟军的联合打击下已经日薄西山,中共中央为了进一步加快日寇败亡,指示晋察冀、冀鲁豫等各根据地主动出击,对敌人发起破袭战、歼灭战,动用一切手段消灭日寇的有生力量。除此之外,中共中央还授意王震将军率领一支四千余人的庞大队伍,由陕甘宁边区出发,南下前往湘粤或湘赣交界地带,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连同华东的新四军一起压缩日寇的生存空间,争取将其困死在沿海地带。
当年10月,经过充分准备,王震正式率部出发,先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境内,随后横穿太行山进入河南境内,在冀鲁豫根据地稍作停歇后,转而南下进入湖北。此时,国民党发现了王震所部的踪迹,随即调集重兵对我方进行拦截,王震是一员沙场宿将,他临危不乱,果断指挥部队进入大别山,利用茂密的丛林和险峻的高山作为掩护,与国民党军展开周旋,最终成功将其甩开,继续向南挺进抵达湖南。
此时王震所部已经接连作战六个多月,官兵疲惫不堪,而且部队的活动经费也已经快要花完了,甚至连买米面的钱都没有,大家为了充饥只能吃野菜、树皮。见此情景,王震不由得焦急万分,为了尽快解决眼前的困境,他便主动联系中共湖南省委,请求援助。湖南省委闻讯后,立即指示湘西一位周姓开明地主援助王震,周地主二话不说,直接拿出四百二十块银元交给王震应急,而王震则按照党组织的规定,给周地主写了一个借条。
八路军得到补给后,士气和军心都有所回升,于是王震便带着官兵们继续赶路,绕过湖南直达粤北,在韶关建立了一片横跨五个乡镇的革命根据地。然而,仅仅两个月后,日军和国民党军便联手袭来,轮番对粤北根据地进行扫荡,八路军的处境陡然变得艰难起来。
王震认为八路军初到粤北,人生地不熟,又缺乏群众基础,因此根本不具备和敌人相抗衡的客观条件,眼下再继续坚守粤北根本毫无意义,只会平添伤亡,所以王震当机立断,下令全军撤走,沿着湘赣边界缓缓北上,途径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最终横渡黄河又返回延安。此次行动横跨七个省份,行程将近万里,堪称“小长征”。
再说这周地主,他在解放战争时期也时常资助红色武装,默默为革命事业做贡献,等到建国后,他的家业被均分给穷苦百姓,他本人也成为无产阶级的一份子,经历了多次运动,最终于60年代初病逝。
时间来到2014年,周地主的小儿子周炎光在整理家里的老物件时,意外翻出了王震将军当初写给周地主的借条,由于此事已经过去了将近七十年,而且周炎光也从来没听父亲提起过此事,所以他不敢确定借条的真假,只能求助湖南省委、省政府。
湖南省委多次派人核实这件事,结果却一无所获,有些人因此便开始怀疑周炎光造假,想故意“敲诈”人民政府。周炎光为此很是气愤,为了证明借条的真实性,他干脆前往北京,向中宣部和国家档案馆求助。
后来,此事慢慢传开,并引起了一些老八路的关注,其中有一位名叫向轩的老同志曾经跟随王震参加过“小长征”,他愿意站出来给周炎光作证,王震当年确实借了周家四百二十个银元应急。与此同时,相关研究机构也对借条做出了化学、物理分析,最终确定其确实属于抗战时期的产物。
至此,一切真相大白,北京方面派人将周炎光送回湖南,而湖南省委也给周炎光举办了一个小型的欢迎仪式,同时希望将借条捐赠给革命博物馆,作为交换湖南愿意按照当下的物价,将这四百二十枚银元兑换成一百六十万人民币交给了周炎光。周炎光不是一个贪财之人,他四处奔波也只是为了讨要一个说法而已,现如今既然国家要借条,那他就无偿捐赠;至于那一百六十万奖金,周炎光全部交给慈善机构,用于资助贫困学生。
2016年,周地主仗义疏财的故事被改编为歌舞剧,在全国进行巡演,所获收益也全部捐给慈善机构。事实证明,并非所有的地主都是铁杆封建势力,也有极少部分像周地主这样的开明人士,他们对于革命的贡献也值得我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