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大明朝的清平镇,有个屠夫叫刘二柱。这刘二柱的爹走得早,打小就跟着娘艰难度日。后来娘也病倒了,家里穷得叮当响,实在没法子,刘二柱就去镇上的李屠夫家做帮工。这李屠夫瞧着刘二柱老实勤快,就把他收作徒弟,把自己宰猪杀羊的手艺,一五一十地教给了他。
刘二柱也争气,学啥都快,那刀法练得是越来越精湛。没几年,他就成了镇上数一数二的好屠夫,帮着李屠夫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李屠夫年纪大了,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心里头就琢磨着,这刘二柱虽说不是亲儿子,可跟亲儿子没啥两样,自己这一身手艺,也算是有了传人。
这天,刘二柱像往常一样,在肉铺里忙活。刚把一头猪宰好,正准备分割呢,就听见 “砰砰砰” 的敲门声。他扯着嗓子喊了一声:“谁呀?” 就听见门外传来一个姑娘带着哭腔的声音:“大哥,求求您,开开门吧!”
刘二柱赶忙放下手里的活儿,过去把门打开。这门一开,就瞧见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站在门口哭得那叫一个伤心。这姑娘长得眉清目秀,手里牵着一头老黄牛,那黄牛看起来瘦巴巴的,没什么精神。
姑娘一见刘二柱,“扑通” 一声就跪下了,抱着刘二柱的腿就哭着说:“大哥,您行行好,救救我吧!” 刘二柱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弄得不知所措,赶忙蹲下身子,把姑娘扶起来,说道:“姑娘,你先别哭,有啥事儿,慢慢跟俺说。”
姑娘这才抽抽搭搭地说起了自己的事儿。原来,这姑娘叫翠儿,是镇上张猎户的女儿。张猎户前些日子上山打猎,不小心摔断了腿,家里没钱治病,只能躺在床上干着急。翠儿的娘走得早,家里就剩下他们父女俩。这张猎户一病倒,家里就没了收入,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艰难。
偏偏这时候,镇上的恶霸赵麻子听说了翠儿家的事儿,就打起了坏主意。这赵麻子是个吃喝嫖赌样样俱全的主儿,他早就盯上了翠儿的美貌,想把翠儿娶回家做小老婆。他跑到翠儿家,跟张猎户说,只要张猎户答应把翠儿嫁给他,他就出钱给张猎户治病,还能让他们家过上好日子。
张猎户虽说穷,可也是个有骨气的人,他怎么能把自己的女儿往火坑里推呢?他一口就拒绝了赵麻子。赵麻子恼羞成怒,威胁张猎户说,如果不答应,就让他们家吃不了兜着走。
翠儿看着躺在床上痛苦呻吟的爹,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她想来想去,实在没别的办法,就想到了把家里这头老黄牛卖了,换点钱给爹治病。可是她一个姑娘家,又不知道这黄牛能卖多少钱,也不知道该卖给谁。她在街上打听了一圈,听说刘二柱是个善良的人,而且又是个屠夫,说不定会买她的牛,所以就找过来了。
刘二柱听完翠儿的遭遇,心里头那叫一个气愤。他说道:“这赵麻子也太欺负人了!姑娘,你放心,这事儿俺管定了!” 说完,他就转身进了屋子,把翠儿的事儿跟李屠夫说了一遍。李屠夫也是个热心肠,他听了之后,二话没说,就从床底下拿出一个箱子,对刘二柱说:“二柱啊,这箱子里是我攒了一辈子的钱,你看看有多少,都拿去帮帮这姑娘吧。”
刘二柱打开箱子一看,里面有好几百两银子呢。他数了数,拿出了一百两,装进了一个包袱里。然后他拿着包袱,走到翠儿面前,对翠儿说:“姑娘,这是一百两银子,你拿去给你爹治病吧。这牛你就牵回去,以后说不定还能用得着。”
翠儿一听,愣住了。她没想到刘二柱会这么慷慨,一下子就拿出了一百两银子。她 “扑通” 一声又跪下了,哭着说:“大哥,您的大恩大德,我翠儿这辈子都忘不了。我愿意做牛做马,报答您的恩情。”
刘二柱连忙把翠儿扶起来,说道:“姑娘,你可别这么说。俺们都是穷苦人,互相帮衬是应该的。你赶紧拿着钱回去给你爹治病吧。”
翠儿接过包袱,千恩万谢地走了。刘二柱望着翠儿离去的背影,心里头也不知道是啥滋味。他觉得这姑娘太可怜了,自己能帮上她一把,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过了几天,刘二柱正在肉铺里干活呢,就看见翠儿又来找他了。翠儿手里提着一篮子鸡蛋,走到刘二柱面前,说道:“大哥,这是我自己家养的鸡下的蛋,我给您送过来,感谢您那天对我的帮助。”
刘二柱连忙摆手说:“姑娘,你太客气了。俺帮你,可不是为了让你报答俺。这鸡蛋你拿回去,给你爹补补身子。”
翠儿却死活不肯把鸡蛋拿回去,她说:“大哥,您要是不收下,我心里就过意不去。您就当是我一片心意吧。” 刘二柱见翠儿这么坚持,也就只好收下了。
从那以后,翠儿隔三岔五就会来找刘二柱,不是送点自己做的针线活儿,就是送点家里种的菜。两人一来二去,渐渐就熟悉了起来。刘二柱发现,翠儿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心地善良,心灵手巧。他对翠儿的好感也越来越深。
可是,他们的事儿却被赵麻子知道了。赵麻子本来就因为翠儿拒绝了他的求亲而怀恨在心,现在又听说翠儿和刘二柱走得很近,他更是气得暴跳如雷。他心想,这刘二柱算什么东西,竟然敢跟我抢女人!他一定要想个办法,好好教训教训刘二柱。
这天,刘二柱像往常一样,去山里收购一些牲畜。他刚走到山脚下,就看见赵麻子带着几个手下,拦住了他的去路。赵麻子冷笑着对刘二柱说:“刘二柱,你小子胆子不小啊,竟敢跟我抢女人!今天我要是不教训教训你,你就不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
刘二柱一看这架势,心里就明白了。他不慌不忙地说:“赵麻子,你少在这儿胡说八道。翠儿是个好姑娘,你别想打她的主意。”
赵麻子一听,哈哈大笑起来:“好姑娘?我看她就是个不知好歹的东西!今天我就告诉你,翠儿我要定了。你要是识相的,就赶紧离她远点,不然的话,有你好看的!”
刘二柱也火了,他说:“赵麻子,你别太过分了!你要是再敢欺负翠儿,我跟你没完!”
赵麻子一听,脸色一沉,对他的手下说:“给我上,好好教训教训这个不知死活的家伙!” 说着,他的几个手下就朝着刘二柱扑了过去。
刘二柱虽然是个屠夫,但是他也会一些拳脚功夫。他见对方人多势众,也不硬拼,而是左躲右闪,寻找机会反击。他瞅准一个时机,猛地一拳打在一个手下的脸上,把那个手下打得鼻血直流。其他几个手下见状,更加疯狂地朝着刘二柱扑了过来。
就在刘二柱和赵麻子的手下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突然听到一声大喊:“住手!” 众人回头一看,原来是翠儿带着几个村民赶来了。翠儿看见刘二柱被人围攻,心急如焚,她赶紧跑回家,叫来了几个村民帮忙。
赵麻子见势不妙,知道今天讨不了好,就带着他的手下灰溜溜地跑了。刘二柱看着翠儿,心中充满了感激。他对翠儿说:“翠儿,谢谢你,要不是你来得及时,我今天可就惨了。”
翠儿看着刘二柱身上的伤,心疼地说:“大哥,你受伤了,快跟我回家,我给你包扎一下。”
刘二柱点了点头,跟着翠儿回了家。翠儿把刘二柱扶到屋里,让他坐下,然后拿出了一些草药,细心地为他包扎伤口。刘二柱看着翠儿专注的样子,心里头暖暖的。他忍不住说:“翠儿,你真好。”
翠儿听了,脸一下子红了,她低着头说:“大哥,你别这么说。要不是你,我爹的病也不会好。我做这些都是应该的。”
从那以后,刘二柱和翠儿的感情越来越好。他们经常在一起聊天、干活,彼此之间的了解也越来越深。翠儿的爹张猎户也看出了两人的心思,他觉得刘二柱是个踏实可靠的人,就同意了他们的婚事。
不久之后,刘二柱和翠儿在村里人的祝福声中,举行了一场简单而又热闹的婚礼。婚后,他们夫妻二人相濡以沫,日子过得虽然平淡,但是却充满了幸福。
几年后,翠儿给刘二柱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刘二柱高兴得合不拢嘴,他抱着孩子,对翠儿说:“咱们这日子啊,是越过越好了。这都多亏了你,让我有了一个温暖的家。”

翠儿靠在刘二柱的怀里,幸福地说:“不,这都是咱们一起努力的结果。以后啊,咱们还要一起把孩子养大,让他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刘二柱一家的生活越来越幸福。而他们的故事,也在清平镇里流传开来,成为了一段佳话。大家都夸刘二柱是个善良正直的人,也羡慕翠儿找到了一个好归宿。而刘二柱和翠儿,也始终记得彼此在困难时的相互扶持,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真爱和善良。
在清平镇的街头巷尾,每当人们茶余饭后聊起这段故事,都会感叹命运的奇妙和好人有好报的道理。而刘二柱和翠儿,也一直守着他们的小日子,过着平凡而又幸福的生活,直到白发苍苍。他们的故事,就像一颗温暖的种子,在清平镇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要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二柱的肉铺生意越来越好。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不仅在清平镇,就连周边的镇子,都知道有个手艺好、心地善良的屠夫叫刘二柱。他的儿子也渐渐长大,继承了他的善良和勤劳,成为了镇上人人称赞的好小伙。
而翠儿,虽然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一些痕迹,但她依然是那个温柔善良的女子。她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和刘二柱相互陪伴,共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春夏秋冬。他们的故事,就像一首永恒的赞歌,在清平镇的上空回荡,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