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清明节,是一个静思,怀念的日子,很多玉友曾问和玉大叔:“是什么原因让你爱上玉石的?”对大叔来说,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在玉里,我找到了自我。

从一个曾经在咨询职场中规中矩的上班族,到如今的职业玉商,这一路走来想想看玉石没有让我飞黄腾达,却让我脚踏实地;它没有让我瞬间暴富,却让我日复一日地热爱生活。城市生活常常被快节奏裹挟,忘了驻足,忘了凝神,忘了倾听内心的声音。而玉温润无声,却能唤醒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它不言不语,却蕴含着千年的智慧与禅意。玉石之美,从不在张扬外表,而在于一颗静心的体悟。

佛教的三无漏学:“修戒、修定、修慧”,玉文化则讲“仁、义、礼、智、信”。其实想想两者皆是修行之道,一个通向觉悟,一个通向君子之风。从观音佛像到精巧挂件,从玉石把件到佩戴手串,佛教题材早已成为和田玉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这种完美结合,正是采玉之灵气,融佛之教文。每一个雕刻细节,都是匠人对佛理的体悟;每一件作品展现出那种安详与慈悲,那种静穆与清净,不正是我们在浮世中苦苦追寻的禅意吗?
玉之魅力,多重体验
玉石之美,美在形;玉石之情,情在意。和田玉集天地灵气,凝日月光辉,孕万物丰采,成为自然界的精英。和田玉的内涵像极了东方女子,含蓄委婉,深情而内敛,精致而不奢华,端庄而不张扬,清秀而不妩媚。在柔和光线下,玉石折射出迷离梦幻的光彩,清澈通透如一汪秋水,波光潋滟,空灵澄明。

即便现代社会已经很发达,喜爱和田玉的人却越来越多,爱Ta凝脂的质感,爱Ta斑斓的皮色,爱Ta奇巧的造型,爱Ta精美的雕工,甚至Ta的小缺憾,禅不靠语言,而是心与心的传递。玉何尝不是如此?它无声,却能拨动内心深处最柔软的琴弦。

世间美石奇矿千万,唯有和田玉是温润的化身。玉质即玉德,爱玉者贵玉之价,敬玉者修玉之德。和田玉内敛柔韧的质地中透显刚性,散发出刚柔相济的宝光感。羊脂白玉那种油脂光泽的暖白色调,自然而然地给人精光内蕴之感,更让人心情静谧。

静心是每个玩玉人应该学习的必修课,也是人生过程中必须修炼的一项技能。美玉不会教训也不会督导你,但不功利,不世俗,不张扬如何实现?静,是一种力量。它不是无所作为的懒散,而是万物纷扰之中,依然能守住自己的方向与节奏。玩玉的人都能理解——越是懂得静心,越能看清玉的本质,也更能感知玉的灵魂。玉石有一个很自然的特点:瑕与瑜并存,正如人生并不完美。可玉之可贵在于即便有瑕,也不掩其光。正如一个人,真正的魅力,往往不是完美无缺,而是在有缺陷中仍能闪耀出独特的光芒。

《礼记》·聘义有这样的描述:孔子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以泽,仁也。缜密一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古文的道理大道至简,在今天看来,这种文化基因依然在延续。一块好玉千百年依然能让人心生敬畏;每次见到好的玉雕作品,依然能唤起人们对美、对德、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对和玉大叔来说,和田玉不仅改变了我的职业,更改变了我的生活态度与内心状态。

从前的我,总是追求效率、结果、回报;而现在的我更懂得慢下来,去感受、去体悟、去珍惜。君子佩玉非为打扮,而是以玉德规范自己的言行、操守、德行与信条!时光荏苒,玉文化与华夏文明水乳交融,相互融合渗透,许多优秀品质被赋予玉石之上。喜欢一块玉,不光因为它有着优良的特性,更因为它承载着国人的优秀美德和品性。

玉之美,美在它的质地,更在它的性格。它不像金银那样耀眼,却能在岁月中越发温润;它不像钻石那般坚硬,却能在掌心中流淌出温柔的力量。愿你在浮世中,因一块玉而静下心来;愿你在岁月里,因一念静心而活得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