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日,是懂王的全球关税开战日。
4月2日,也是李嘉诚甩卖43个海外港口的交割日。
巧合吗?
你以为的巧合,往往都是预谋已久的邂逅。
更为关键的是,在距离最后交割日期仅剩4天时,李嘉诚仍在按计划推进。
要知道,针对这笔交易,不仅有香港《大公报》的多篇社论批评,港澳办的转发点名,还有来自两任港首的公开反对,到最后,连商务部、外交部都下场公开反对。
然而,李嘉诚那边仍然当做耳旁风,丝毫没有悬崖勒马的迹象。显然,老李头这是准备一意孤行,顶风作案了。
一、"商人无祖国论"背后的丑陋吃相。
"没有祖国的商人,只会沦为被人欺凌的孤儿。"
前特首梁振英这句灵魂拷问,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抽在了94岁李超人的脸上。

这位靠卖塑料花起家的潮汕仔,用四十年时间完成了从香港"城建之王"到西方资本代理人的华丽转身。
三年前,招商局出资更高,仅仅只是购买李家海外港口的部分股份,但被老李头以"商业考虑"为由傲慢地拒之门外。
如今,懂王刚一发话,面对美国贝莱德的打折强买,李嘉诚就毫不犹豫地秒跪,岂能不激起舆论的愤慨?
更何况,这些港口还涉及国家安全。
二、中美角力棋盘上的"棋子经济学"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这不是简单的商业买卖,而是中美世纪博弈的微观投射。
这43个港口串联起的航线图,恰似绞索般勒住中国的海上生命线。

美国贝莱德财团背后站着的不仅是华尔街之狼,更是五角大楼的战略布局。
当李氏家族甘愿充当美资马前卒,把新加坡、巴拿马、以色列等11个"中立港口"也塞进交易清单时,已然触碰到了国家利益的底线。
有意思的是,华盛顿方面至今保持沉默。这种反常的克制恰恰暴露了深层算计。既要收割亚太资产,又怕用力过猛惊醒东方雄狮。
于是我们看到某些西方媒体以及国内大V跪族们又突然开始鼓吹什么"自由市场至上"了,全然忘了美国围剿华为和TikTok的丑态毕露。
三、法律武库里的三柄利剑。
很多人问,如果李老头没有悬崖勒马,一意孤行非要同美国贝莱德交割怎么办?
有三个法律可以依法处理。
一是香港《公司条例法》;二是《反垄断法》;三是港版《国安法》。
首先,依据《公司条例》的规定,若交易损害香港繁荣稳定,特区政府有权行使否决权。
别忘了长和系在香港经济版图的渗透程度,光是冻结其银行账户就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其次,依据《反垄断法》标准,目前长实集团在香港供水、供电、供气领域合计市占率超过75%,完全具备启动反垄断审查的条件。
届时不仅要追溯过往交易,更可能揭开尘封已久的土地开发黑幕。
当然,最狠的当属《国安法》。那些通过离岸公司转移资产、配合外部势力掏空香港的行为,足以构成危害国家安全罪。
还要彻查李家名下那些空壳公司。看看那些天价艺术品拍卖、葡萄酒基金背后,藏着多少见不得光的秘密跨境洗钱链条。
大杀器一旦祭出,就是“卖国贼”的末日。
老李头或许以为,凭借半个世纪的政商关系就能全身而退。但他忘了两点:其一,新时代的治国方略早已不是"商人通吃"的丛林法则;其二,在民族大义面前,任何资本的“卖国求荣”都不允许。
看看最近香港街头悄然兴起的"反垄断联盟",听听网民刷屏的"别让李家的船带走香港的未来",就该明白民心所向、不可违逆。
商人逐利本无可厚非,但若把国家利益当作交易筹码,终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李嘉诚需要明白:真正的体面不是在西方资本面前卑躬屈膝,而是在民族大义前挺直脊梁。
如果他执意要当"带路党",那么等待他的必将是人民的审判与历史的唾弃。毕竟在这个百年变局里,没有人能一边数着美元,一边还能睡得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