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美帝与俄帝处于相似阶段

雨竹与世界 2025-04-02 02:32:52

什么阶段?帝国日落!

所以特朗普与普京才如此惺惺相惜!

1

近代的帝国兴起于大航海,先是西班牙、随后是葡萄牙。这两口牙搞起了杀戮掠夺、圈占殖民地的竞赛,后来坐下谈判,将地球分成东西两半。

因为靠抢劫得来的太容易了,就骄奢淫逸了起来。

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昂撒海盗打败后开始走下坡路,经过一段时间的博弈,终于交出了全球霸主地位。

没落的两口牙缩回伊比利亚半岛,靠吃老本过日子,也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大英18世纪中叶搞出了工业革命,国力碾压全球,一时独领风骚。

后起的法国紧追不舍,处处与英国对着干,尤其在支持美国的独立过程中可谓不遗余力。

有研究指出,美国的独立战争其实是法国打赢了英国,而华盛顿那几支民兵武装根本就可有可无。

这里要严肃批评一下特朗普,他的各种辱法言论颇有些欺师灭祖之嫌,可能他骨子里有德国血统吧?

靠着引领了两次产业升级,英国的日不落帝国一直维持到二战前;法国虽然稍弱于英国,但也是这个星球唯二的存在。

德国自1871年统一后开始崛起、扩张,一度遭受了英法的残酷打压,今天看着是高质量代名词的made in German,其实是当年被强迫贴上的假冒伪劣产品的标签。

德国不甘屈辱、奋力挣扎,不惜挑起一战和二战,终于功败垂成、身败名裂。

但德国至少把英法从全球霸主的宝座上拉了下来,只是被美国摘了桃子。

2

西班牙作为第一个世界霸主的时间大约有250年,英国大约200年。

德国从1871年崛起、扩张到1945年被打回原形,总共才74年。

再看美国,大约1890年GDP成为全球第一,二战后基本确立霸主地位,但真正独步天下的时间段,只能算从1991年苏联解体到2010年中国追上来之间的20年左右。

即使从二战后算,到现在也就80年,跟德国差不多,就已经肉眼可见地开始收缩了。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3

二战后英国缩回去了、法国缩回去了,德国、日本更是迅速失去了占领的地盘。日本还会继续收缩,交出除四个小岛以外的所有占领国土。

冷战后苏联解体,后来的俄罗斯是收缩的产物。

为了阻止继续回落,俄罗斯采用了极端手段,通过对乌克兰用兵来反抗,在付出几十万的死伤、反推了200公里后,终于再也打不动了。

越虚弱就越扩张,越扩张就更虚弱。

历史上英法如此、原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如此。

特朗普摆出气势汹汹的架势,要格陵兰、要加拿大、要巴拿马,这是要步它们的后尘啦!

扩张得越快,收缩时就越快、越危险,搞不好就是分崩离析。纳粹德日最后的孤注一掷,就是如此。

小小的以色列也一样,自己虚弱了、没有安全感,于是就拼命扩张,还要拉美国下水,临死也拉个垫被的。

4

华约解散,相当于北极熊掉了最外面的毛;乌克兰、中亚五国、格鲁吉亚等的独立,相当于脱了层皮;还远没到伤筋动骨的时候。

或许俄罗斯觉得现在有可乘之机,于是打过第聂伯河、占领基辅和乌克兰全境,甚至连波兰也不放过。

但这需要数百万的军队、几十倍于现在的后勤。即便一个冲锋打过去了,也没能力完成统治,最终还要退回去。

如果这样做,未来俄罗斯能否保住现有领地,过上唱歌跳舞的生活?还是像俄罗斯套娃一样,一层层脱落,回归彼得大帝最初的起点?

普京的真正考验是这里。

5

美国也同样,百年扩张、一度问鼎,如今到了收缩的时候,也是最考验的时候。

特朗普要格陵兰、加拿大和巴拿马,这些都不难,毕竟这仨地方在自己的后院,也没什么军事能力。

真正的难点在中东。

要想保以色列,就必须打下伊朗,可伊朗又不好打。

如果一顿狂轰滥炸搞不定伊朗,要不要派地面部队?如果陆军上去了,像在越南、阿富汗一样陷在里面,怎么办?

无所谓!甚至越陷进去越好!!

这一点要特别引起关注:美国陆军每隔10年左右必须大规模出动一次。

平日里有战事都是上海空军,围绕海空军的制造商、军火商和史密斯专员们总有钱赚,而“陆军的那帮人”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这怎么行!

距上次出动陆军已经过去7、8年了,所以特朗普的这个任期内,大概率会发起有陆军参加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站在“陆军的那帮人”角度选择:最好是打伊朗,最好打个10年。

明明知道一旦开打就很难收场,但也必须打,而且要兴高采烈去打。

这个悖论俄罗斯逃不掉,美国同样逃不掉!

这就是所谓的“帝国离衰落就差一场战争了。”

英国有“布尔战争”、法国有“阿尔及利亚战争”、苏联有“阿富汗战争”,现在该轮到美国了。

美国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在哪里?

如果一个小小的胡塞就让偌大的美帝翻船,说起来实在不好听,不如就选大波斯伊朗吧。

当然,伊朗是否能承担起这一光荣使命,还有待观察;毕竟前段时间小肚鸡肠、畏畏缩缩的样子,显得难堪大任。

帝国日落,子弹与炸弹齐飞、鲜血共MAGA一色。

0 阅读:9
雨竹与世界

雨竹与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