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略的角度看新中国不朽的传奇——大三线建设

洪言新语 2024-04-07 03:40:37

说到大“三线”建设,现在也许有些人有些陌生,但年轻一代人了解的或许不太多。不过,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应该非常熟悉这段历史。站在今天的角度了解当年的大“三线”建设,仍然还是有着很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不管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我们都应该知道,世界风云变幻莫测,并不太平,战争的危险一直都是存在的。特别是美国随时都会对世界产生威胁。

然而近期,一股否定前30年基础的浊流,又沉渣泛起。疯狂地否定前30年打下的基础。在这里,我们以六十年代中期开始的三线建设的铁铮铮事实,让我们的下一代了解前30年,老一辈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的无私奉献,为改革开放奠定的坚实基础。

“三线”建设中共中央和毛主席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做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它是在当时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为加强战备和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建设的重点在西南、西北地区。从1964年到1980年,贯穿3个“五年计划”的16年中。

一、关于“三线”和三线建设

三线建设就是指自1964年至1980年我国在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

“三线”指的是当时经济相对发达且处于国防前线的沿海地区向内地收缩划分的三道线。一线地区指位于沿边沿海的前线地区;二线地区指一线地区与京广铁路之间的安徽、江西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省的东半部;三线地区指长城以南、广东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主要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以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广东等省区的部分地区,其中西南的川、贵、云和西北的陕、甘、宁、青称为“大三线”,一、二线地区的腹地称为“小三线”。

二、为什么要搞三线建设

新中国建立以后,一直受到外敌的巨大威胁,特别是5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破裂,苏联不仅撤走了援华的专家,逼迫中国在困难时期还清债务,还策动新疆分裂分子举行武装叛乱,裹挟6万多我国边境居民叛逃到苏联,在长达7300公里的中苏边境线上陈兵54个师,近百万军队,直接对中国进行武力威胁。1969年,在珍宝岛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苏共高层讨论了要对中国核基地进行外科手术式核打击,并打算联合美国一起实施。

美国趁朝鲜战争之机,公然派第七舰队入侵并长期停驻我台湾海峡,挟迫中国周边国家签订条约,结成反华联盟,并在这些国家建立军事基地,对我国东、南部形成一个半圆形的包围圈。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对我国也持敌对态度。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虽然沉重打击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但帝国主义的本性决定了它们忘我之心不死。

1962年后,美国在台湾海峡多次举行以入侵中国大陆为目标的军事演习。

据近年解密档案显示,1964年4月14日,美国白宫曾制定绝密报告——《针对共产党中国核设施进行直接行动的基础》,美国准备联合台湾出动空军彻底摧毁中国即将进行第一颗原子弹实验的核基地。当时的中央高层已经获悉了美国试图入侵中国的情报。

1964年8月2日北部湾事件爆发,美国驱逐舰“马克多斯”号挑起并夸大与北越的武装冲突。美国出动第七舰队125艘军舰和600余架飞机悍然对越南民主共和国进行轰炸,开始全面介入越南战争,导致越南战争全面升级,并将战火燃烧到包括北部湾和海南岛在内的中国南部地区。

当时,我国的基础工业、国防工业等绝大部分都分布在东北、华北和东南沿海一带,在现代武器条件下,一旦发生战争,我国的工业基础绝大部分都可能被摧毁。

在这样极端危险的形势下,毛主席和党中央审时度势,于60年代中期做出了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即迅速加强中国的中西部发展,在偏远的中西部地区建设工业、科技和国防基地,建立一个巩固的战略大后方,以应对帝国主义可能的入侵。

三、三线建设的巨大成就

从宏观上看,如果不算1964年中央作出三线建设决策之前中央对西部地区的投资,仅从1964年到1980年间,三线建设共投入2052.68亿元,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40%。在交通闭塞的内地修建公路25万公里,通车了成昆、川黔、贵昆、襄渝等十条铁路干线,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建成了军民融合的重大科研、生产基地45个,建成了包括攀枝花、六盘水、十堰、金昌等各具特色的新兴工业城市30个,形成了能源、交通、电力、煤炭、化工、石油、钢铁、机械、电子、建材、军工等门类齐全相互配套的工业体系。并且与地方中小企业连成了一个生产系统,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生产指挥系统。“两弹一星”工程中大部分设施设备、打下美国U—2高空侦察机的火箭、歼6战略轰炸机的大部分配件等许多那个年代的高精尖项目的完成都是三线建设的辉煌业绩,连我国再早的潜艇都是在重庆的大山里制造出来的。这些事迹在今天的人看来大约有如神话。

从微观上看,在交通建设方面,从1964年8月中央决定修建成昆铁路、川黔铁路、贵阳铁路等六条铁路线算起,到1980年,三线建设共建成了成昆、湘黔、焦柳、襄渝、川黔、贵昆等铁路线,使整个西北、西南地区自身连成交通网络外,还使西南地区与华中地区、西北地区和华北华中华南地区的交通网络连为一体。在进行铁路建设的同时,建成许多公路网络。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西部地区交通运输落后的状况,为西部地区的矿产开发、产品流转、工业建设和国防建设创造了交通条件。

在国防工业建设方面,通过三线建设,我国在重庆地区建成了常规兵器工业基地。在四川和贵州建成了电子工业生产基地,在四川和陕西建成了战略武器科研生产基地。在西昌建成了卫星试验、发射中心。通过三线建设,将东北、华北地区老军事工业企业的一部分搬迁到西部地区建立新厂,基本达到了将重要军工企业“一分为二”的目的。

电子工业形成了生产门类齐全、元器件与整机配套,军民兼容、生产和科研相结合的体系。航天工业实现了地区配套,建成了完整的战略和战术导弹科研基地,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射中心;航空工业生产体系也在西部地区形成,在西部地区形成了几个歼击机、运输机生产中心,生产能力占全国航空工业的三分之二。船舶工业在西部地区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较高水平的核工业科研生产系统几乎全部放在西部地区。

原材料工业、能源工业、机械工业方面,通过三线建设,在西部地区形成了大中小相结合的原材料工业体系。建成了攀枝花钢铁基地、重庆钢铁基地、成都钢铁工厂、贵州水城钢铁厂等大型钢铁企业。新建了西北铜加工厂、兰州连城铝厂、兰州铝厂、冥河铝铁冶炼加工厂、西北铝加工厂和重庆西南铝加工厂。为了与国防工业配套,还建设了重水、炸药、树脂、橡胶、医药企业。

建成了西南炼焦煤基地、西北煤炭基地、平顶山、焦作、鹤壁等矿区。新建10万千瓦以上电站68座。241个机械工业工厂、研究所。设计院搬迁到西部地区后,又新建、扩建大中型项目124个,累计投资94.72亿元,占全国机械工业同期投资的53%。新建了第二汽车制造厂,陕西汽车制造厂,四川汽车制造厂。同时,新建了一批配套工厂,使西部地区形成了军民结合的轻、重汽车批量生产能力。

电机、电器工业发展起来了,建成了四川东方电机厂、东方汽轮机厂、东方锅炉厂、东方电机厂,形成了80万千瓦成套发电机组的能力。

轻工业方面,通过三线建设,造纸、制糖、制盐、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合成洗涤剂、塑料制品、皮革制品、棉纺织、毛纺织、丝绸、印染、针织、化纤、纺织机械等生产企业在西部地区全面铺开。其中5万锭以上的棉纺织厂有7个,大中型维尼纶厂有5个。

四、“三线”建设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2017年国庆节前后,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栏目播出10集大型纪录片《大三线》,首次对大三线建设进行了全面介绍,用详实的数据和不容置疑的事实告诉人们:三线建设取得了无比辉煌的成就,“它极大地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确保国家有了安全可靠的战略大后方,对于提高国家的国防能力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事后的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线建设的建成,达到了建立稳固的后方基地的目的。以当时的军事格局和技术水平,中国具备了打不垮、炸不烂,能长期支持战争的牢固的后方基地。同时,也达到了使国民经济布局大体合理的目的,并形成了地方工业的完整、配套体系。

大三线建设大基本建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三线工业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畸形的工业发展布局,促进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开发和促进了内地和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了我国的工业布局,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平衡发展,不仅提高了落后地区人民的经济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为巩固国防,保障国家安全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当今世界局势来看,我们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从现代战争来看,已不再是历史上的冷兵器时代,进入了核武器时代,如果我们的工业都集中在沿海地区,一旦战争爆发,其破坏力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建立巩固的后方军事基地,对于打击敌人,保存自己,巩固的三线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纵观世界态势,我们不能不感叹毛主席等老一辈高瞻远瞩的伟大战略智慧。

是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做出的最英明的决策,它不仅保证了国家安全,也为科技和工业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三线建设主要是从1964年到1980年,16年间有10年在文革时期,三线建设的巨大成就再一次有力地证明了那个10年不是“经济到了崩溃边缘”,而是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创造了无数的人间奇迹。

三线建设同那个时代的其他建设一样,为改革开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他的不说,就说西南、西北,如果不是那个时候修建了那么长的公路和铁路,今天的那些地方会是什么样子?近几十年,有了“两弹一星”,美国还敢轰炸我大使馆,飞机军舰还时常在我南海领空随便航行,如果没有“两弹一星”,后面的人可以安稳地坐在那里搞改革?

三线建设以无数人的奉献和牺牲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新中国历史上最壮丽辉煌的史诗,人民不该忘记,共和国不能忘记!

2 阅读:14

洪言新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