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曾作诗《正月十五于通衙建灯夜升南楼》,其中写道: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此诗正是为元宵节所作,描写节日当天街道上花灯万千、烟火绽放的美妙;从这句诗中也能证明,元宵节张灯结彩是中国历来的风俗习惯。既然隋朝都开始庆祝元宵节,那它究竟起源于什么时代,又为纪念什么而存在呢?
“太一”起源说元宵起源之一、公认度较高的就是“太一”起源,《史记.乐书》记载:“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此处明意思是天亮)
它说的是汉武帝时代,会在每年上辛日带领文武百官祭祀太一神,太一神是汉朝时国家认可的最高神和天帝,因此太一祭祀也是国祭。
因为太一祭祀时的习俗也是张灯结彩,而且时间正好是正月,所以后世研究将其自然与元宵联系在一起。但是,根据中国古历法来算,上辛日只是正月里的一个吉日,它可能是初一到初十的任何一天,但几乎不可能是十五(古代正月十五也叫望月),因此,该说法站不住脚。
道教起源说宗教具有很强的神话色彩,而所有宗教神话都是为表达宗教的无所不能、法力强大,好招揽信徒扩大规模,道教与元宵相互联系就是很好的体现。五代十国时期,道教正一派五十代天师张国祥曾著《汉天师世家》,其中说:祖天师讳道陵.........汉建武十年(34年)正月十五夜生于吴之天目山。
你看,这就很有意思了,道教创始人不偏不倚正好出生在元宵节,这么巧合?用现代思维来看,所有的巧合都不是巧合!证据就是,早于张国祥的晋代人葛洪曾著《神仙传》,其中也记载过张天师,但并未说张天生生于正月十五,难道葛洪不比张国祥清楚?所以,这种事情有极大可能是刻意为之。
佛教起源说这儿还有个更离谱的,元宵节起源于佛教,文献记载来自宋代高僧赞宁的《僧史略.汉法本转》,他说:"西域十二月三十日,乃中国正月之望,谓之大神农变月。汉明帝令烧灯,以表佛法大明。"你这不是扯呢,西方的十二月十三日就是中国正月十五?你明代才这样写,人家道家早在五代十国都干完这事了!
《汉法本转》之前叫《汉法本内转》,是魏晋南北朝晚期伪造的佛家历史典籍,这点许多名家都很认可!比如梁启超曾说"愚秃之附会,而习非成是",还是超哥胆大,四川大学刘林魁也说这本书是是"一部专门为应对佛道论争而编 纂的佛教伪史"[。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没落而道教兴起,发生了大规模“佛道斗法”,而法力强大与否、信徒接受程度,取决于传道内容和百姓日常生活联系的紧密性,所以,元宵起自佛教这一说法,99%站不住脚!
真正有依据的“元宵”起源原汁原味的中国元宵起源,要回到商周时代,那是农业文明较为成熟的起源开端,几乎所有祭祀活动都围绕农业,尤其是春天播种时的元日祈谷,这一活动在孟春元日时举行,有文献《礼记.月令》为证:“孟春,天子以元日祈谷于上帝。”那孟春是啥时候?就是农历的正月!
那元日是不是正月十五?来看看明代怎么玩的,《明史.卷七十五》记载:“各处府州县,每岁正月十五日、十月初一日于儒学行乡饮酒礼。”瞧,明朝把乡饮酒礼设在了正月十五,而乡饮酒礼传承自古代从未中断,《礼记.王制》中明确说道:“元日习射上功,习乡上齿。”这里的习射上功,习乡上齿就是乡饮酒礼。
所以,有充分理由证明,元日就是正月十五!而商周的孟春元日祈谷,就是正月十五祈谷,元宵节与孟春元日有极大关系!元宵节的开端,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的孟春元日祭祀。请问彼时的佛道又在哪里?
有趣的元宵习俗元宵习俗千奇百怪,尤其在民族种类极多的中华大地上,以达斡尔族为例,他们要在这天吃手把肉和荞麦烙饼,还要给长辈磕头拜年,哪怕远嫁的新娘也要回来磕头拜年,起床晚的人更是要在脸上抹锅灰!和中原张灯结彩放鞭炮差异较大。
壮族更不一样,他们也会对月亮进行祭祀,比如很著名的踩风车活动!壮族希望祭祀能把月亮里的女神请下凡间,保佑庄稼丰收、预测祸福吉凶。而汉族就比较普遍,放花灯、点灯笼、猜灯谜等等,更具有趣味化色彩。
总结元宵节不仅是玩闹的节日,这寄托的是古代先民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愿望,也是中华先祖礼乐传承的特殊日期,它的存在一是为纪念祖先的期许与智慧,二是为丰富我们的文化精神世界,加强我们对于中华民族儿女的认同感,对国家的自豪感。
同时,元宵节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还在于推动文化产业进步,有节日就有娱乐需求,而娱乐需求则需要新奇道具的出现,比如烟花、灯笼、荷花灯等等,元宵是值得每一位中华儿女纪念并珍惜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