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始皇以来,中国帝王多称皇帝。后来,皇简直成为一个代指,皇家、皇宫、皇室、皇袍、皇权等等。皇帝也彻底成为一个名词,帝王专用。
秦始皇的用意很简单,因为他是一个开创者,自以为功劳比什么三皇五帝都厉害,就来个特殊的。始,就是创始,开始。始皇帝看来确实是第一人了。
秦并天下之后,秦始皇下令丞相、御史们商议更改名号的事情,因为“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帝,是跑不了的,但叫什么帝,需要好好商量,所以要“议帝号”。
丞相王绾、御史大夫骑劫、廷尉李斯等这些大臣们的意见是:
1.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法令一统,这太厉害了,牛叉 plus,自古以来,没有人有这样的功劳,五帝都比不上。
所以,帝号需要比“五帝”厉害,比他们高级。
2.我们选最尊贵的,从古至今,天皇、地皇、泰皇并有,泰皇是最尊贵的,因为是人中之皇。
所以,咱就叫“泰皇”。(就是人皇,不是泰国之皇)。
(按:根据先秦典籍《世本》记载,人皇就是轩辕氏,即黄帝。)
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人皇九头,乘云四,驾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长九州。”
自称“朕”,命为“制”(皇帝制曰的那个“制”),令为“诏”(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那个“诏”)。
这种提议提议原本是无可挑剔的。因为这是那些大臣和“博士”们商量出来的,可见“皇”最尊重,最高级。
他们把最高级的给了秦始皇。
但秦始皇不满意,大概是他觉得太俗气了,这不是跟三皇五帝没区别吗?
于是,他大笔一挥,把“泰皇”的“泰”划掉,把五帝的“帝”拿过来,凑在一起,就叫“皇帝”。
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著,就是显现、显扬。
皇,是形容功绩之煌煌、辉煌如火的,三皇就是如此,号之为皇者,煌煌人莫违也。佛也被称为“觉皇”。总之,是某一方面功绩最显著。
帝,是表示行为的,实际上就是缔造者的意思。秦之前的殷商之所以称“帝”,是因为帝可为人主代称,实际上也是天神。天神即上帝,人主为下帝,人和神共用同一个名号。
皇帝,就是伟大的、庄严的缔造者。
这级别高到天上去了,简直“噫吁嚱,危乎高哉”。
秦始皇的自大和野心,甚至看不起三皇五帝,不愿与他们并列,可见一斑。
但,这些称号,实际上古已有之,秦始皇的发明,不过是大杂烩、拉郎配!
皇、帝、王、后,级别最高的是哪个?皇的级别最高。
其后是帝。
自古以来,三皇五帝并称。三皇之后,是五帝。
五帝之中,首推黄帝。
但实际上,黄帝,就是皇帝。
原本轩辕就是叫皇帝。
只不过,这个“皇”,是形容词。帝,才是其位号。
皇,只不过是拿来形容帝的程度,比如辉煌、伟大的缔造者,就是形容。
五帝本来都可通称“皇帝”。但这样一来就乱了,毕竟五个人呢,到底说得是谁?于是以土色改第一位为“黄帝”。
其他人也以此区分,按照方位安排。东方青帝,属木;南方赤帝,属火;北方黑帝,属水;西方白帝,属金。
这四位,加上中央属土的黄帝,就是“五帝”。
后来汉高帝刘邦做营销,搞什么“斩白蛇起义”,故事内容就是,刘邦是赤帝的儿子,斩了白帝的儿子(一条白蛇)。可以看到,刘邦属火(赤帝),克金(白帝)。还是很有道理的,策划做得很不错。
皇之后,才是帝。
以前的称号其实还不止这两种,还有后和王。
后,这个字人们往往以为以前是繁体字「後」,其实不然。古字中就是“后”,跟简体字没区别,它只拿来做称号用。
比如“皇后”,而不是“皇後”。
更古远的人物我们也熟悉,比如“后羿射日”中的“后羿”,人们往往以为这个人叫“后羿”。
其实,他就叫“羿”。后,是他的名号,读四声。
其实就是把“司”字照镜子,镜像中显示的就是“后”。司,我们知道有发号施令、主持某事的意思,比如“司令”。
所以,后这个字,体君,象人之形。因为发号施令要用“口”,所以,施令以告四方,故之从一、口。
总体上说,发号者,就是君后。
后羿,就是他们那个部落里发号施令的人。是一个领导者。
但这称号很久远,而且其时部落并不大,部落联盟也不盛行。后来的三皇五帝,都算是融合部落,搞大部落的人,自然比后高级。
再后来,后,就不单独用了。
把这个称号给了女人,皇帝的正妻,就叫皇后。皇帝尊奉的母亲,就是太后。
所以,皇后,并不是住在后宫,所以才叫皇后。跟前后的后没关系,因为古代前后的后,就是“後”。
清嘉庆 木雕龙钮孝静皇后印玺
它是称号。皇,就是大、伟大、庄严,后,就是君的意思。
所以,皇后主六宫之政,有朝服,有玺印。
清代皇后朝服
宋皇后朝服衣冠
做简化字的时候,因为这个“后”,没人能用了,建国之后,不许成精,也不许称皇称帝,皇后的称呼也不需要了。可以叫“第一夫人”。
那么,这个字就没必要存在了。
所以,後、后合体,统统写成后。原来的意思失去了。
王的称呼却比较特殊。
并非天子就是皇帝,天子也并非一定就称为帝。
西周封建之时,王就是最高级别了。所以,周天子其实是王,周文王、周武王、周幽王,都是王。
他们只是“天下共主”,有点像“武林盟主”,反正大家都听周天子的。周天子的领地,是王国。不是帝国。
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学的就是这套。
周的这个称号,实际上是沿袭了殷商的称号。
殷商时代,领导者既称帝,也称王。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人们熟知的“纣王”,但实际上,纣王也就是“帝辛”。
殷人敬的是鬼神,所以,叫帝不算啥忌讳。
周人是敬天的,元首只是天之骄子,称天子,但不能称帝,上帝就是天,周人不敢僭越。只称王。
所以,周的天子都是王。
周武王画
周天子率领的诸侯,公侯伯子男,按等级称呼,通称“侯”,周天子有诸多的侯,所以,这些“侯”,叫“诸侯”。齐桓公、晋文公、秦襄公,都是诸侯,不敢称王。
但这是当时正统文化的认知,一般的蛮夷未必认。楚国就不管,楚国原来封的是子爵,也是诸侯。
到了楚君熊渠,他才不管你王不王的,我先称王,其后子孙为了藐视对抗周室,在楚武王时期第二次自立为王,以后的楚国君主,都称王。
当然了,其他的诸侯后来也都“僭越”,纷纷称王。
秦国称王还比较迟,商鞅变法的时候,是秦孝公,这还是诸侯的名号。但那时候,已经有三王,分别是齐威王、楚宣王、魏惠王。
其余的都是公侯,燕文公、韩昭侯、赵成侯。
秦孝公的儿子上位时,秦已强大,开疆拓土,称王,秦惠文王是第一个秦国之王。
到了秦始皇,自然要比王高一级,荡平诸侯,兼并天下,怎么能称王呢?连帝号都不能满足他的。
但实际上,在秦国,觊觎帝号的,秦始皇并非第一人。秦始皇的太爷爷秦昭襄王,早就想称帝。
秦昭襄王十九年(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撺掇齐湣王称帝。
秦昭襄王嬴稷,称西帝,齐湣王田地,称东帝。
齐王本来挺高兴,后来发现是大坑,然后自去帝号,联合诸侯,一起打秦国。秦昭襄王没办法,也去掉了帝号,又称回秦王。
他的梦想,他的重孙子秦始皇帮他实现了,而且比他的“帝”还高了一个级别。只不过,秦始皇作为“始皇帝”,梦想一二三四地传下去,“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终究没实现。
秦二世走后,秦公子子婴主持秦国,觉得秦国的遭遇是因为名号的原因,“皇帝”二字太惹眼,太遭恨。六国土地不要了,诸侯们拿去吧,还是做回王国的好。
所以,公子子婴上位后,并不称“皇帝”,而是秦王。他也是以秦王的身份,向刘邦投降的。
不过,后来的中国君主,都称皇帝。一直到清末。那些时候,它都是个名词。
司马南山
扯蛋,夏称后,商称帝,周称王
love 嗳殇 回复 用户79xxx83 02-22 16:33
不是姓氏但一直不明白名字里有这个字什么意思[笑着哭]
用户79xxx83 回复 02-22 11:15
是啊,帝辛,帝乙
香蕉
皇帝、皇后、帝王、帝后、王后,皇下面压着王,皇无论和谁排,皇都是排第一个。
落叶 回复 02-22 14:21
汉高祖你怎么解释?难道刘邦还压着他祖宗?[笑着哭][笑着哭]现在讨论那个大豪无意义,每个时代都不一样。
破天
不说传说的的三皇五帝。商朝不就是帝,帝辛帝乙帝甲什么的
锦年 回复 02-12 22:18
那是他们的姓,帝辛、帝乙。商纣王,王。
笑贫你好
夏代国君是称后的,殷商的“帝”是谥号,活着只能称王。皇是地位尊贵无比,帝是权力最高者。像娲皇只是地位尊贵,并没什么实权。
相思成蔚
射日的是羿,夏朝作乱的也叫羿,为了区分称之为后羿。只是后世流传着就混淆成了一个
余生若过往 回复 02-10 09:55
夏朝君主就叫后,后羿叫这个并不是因为前面有一个射日的大羿而是他篡过夏朝的国
假不正经 假正经 回复 02-12 00:33
射日的叫大羿
那么
五方五帝之中青帝太皞据说就是天皇伏羲,赤帝就是神农,除了白帝少皞和黑帝颛顼都是双尊号[吃瓜][吃瓜][吃瓜]《礼记》中这叔侄俩还都挤在冬天被祭祀[笑着哭]有人说原来是四帝,颛顼是刘邦加进去的
云随风飘 回复 02-22 12:01
后代之王不称帝,因为五帝已经把五行之德做到极致了,后面也不能超过五帝的德行
风起
乱说
瞬间移动
皇帝最大,王后第二;
残忍的慈悲
赵宋的称呼是官家,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
穷鬼杰克
秦始皇也真是嚣张
egretgreg 回复 02-15 02:49
天下都被他大一统了,人家有嚣张的资本[笑着哭]
做梦梦到
就是个称呼
33个带电小球
[点赞]
奔小康竟吃糠
白吃大王
巨物的优势
[吃瓜]诸王之主为帝,有传承的帝称之为皇。皇妻帝妻为后,王妻为妃。。
麻友记 麻辣烫 邱哥
都一样
AA余
盘古大帝,玉皇大帝不服[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