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滴滴出行APP下架以来,网约车市场的垄断局面被初次打破。聚合类打车平台瓜分市场的力度进一步加大,而就在不久前的九月,汽车品牌“吉利”也宣布,旗下的“礼帽出行”网约车平台开始正式运行。
群雄逐鹿,车海争锋
如果说以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网约车市场的变迁或许可以被等价代换为一种变迁过程: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秦朝,再到五代十国。
原始社会时期,对应着混乱和无序,几乎所有新事物的萌生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直到耗费十年时间孵化出来的“滴滴出行”,终于结束了这一局面。此时的网约车阶段也跟着前进,来到了“统一六国”的秦朝。
在滴滴出行风头最盛的那几年,中国网约车市场将近百分之九十的份额都被一家独占。剩下百分之十里,其他的网约车品牌几乎要将头挤破,但是也仍然撼动不了数十家资本共同汇聚一处的力量。不过或许是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原本被寄予厚望,期待着能成为中国版“Uber”的滴滴出行,也在安全事件与纽交所上市风波之后瞬间跌落神坛。
原本面对少得可怜的蛋糕,只能望洋兴叹的后来者们,似乎在参天大树倒塌之后终于看到了崛起的希望,网约车的迭代远比消费者们想象的要快。进入了“五代十国”阶段,各种“势力”割据一方,纠结混战。高德打车、滴答出行、一喂顺风车、T3出行等平台竞争各不相让,各种类型的资本也纷纷将触角渗透到修罗场中。
乱中求稳,何去何从
除了本次推出“礼帽出行”的吉利汽车,华为、腾讯等互联网企业也早早“下海”观望。目前的网约车市场,似乎总是给人混乱无序的观感。每一个新品牌的推出,实质上都是背后资本的助力。再深入一些,不难发现,网约车市场的竞争或许只是资本角力的一种形态。
究竟是谁能更胜一筹?是早已身经百战,在各行各业都有所涉足的互联网巨头,还是深耕老本行行业多年,单纯希望趁着网络出行这股东风来“收一波韭菜”的传统车企?我们不得而知。网约车市场的变幻莫测,并不亚于围棋圣手与人工智能的一场博弈。
人们常说,站在风口上,连猪都能起飞。但是经过几年变革,网约车的风口已不复存在,如今的市场,更给人一种前路茫茫的观感。但是无论未来市场如何发展,总有一个定律不会被打破:成功培养或改变消费者生活习惯的产品才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