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想象一下,有一天你穿着拖鞋和短裤,就这么大喇喇地走进一家法餐厅,这会儿恐怕没有人不愣半天吧?
说起高端美食,大家肯定首先想到的是高端中餐。
就像中国的四大名著,虽然高级,但因为我们从小耳濡目染,或多或少都了解一些。
法餐对我们来说,可就好比法国文学经典《追忆似水年华》,光是书名就足以让人发怵,更别提那300多万字的厚重感了。
这种无形的高档气质,仿佛在告诉你“你不配”。
所以,我自然也想知道,有没有一家对食客要求不那么高的法餐厅呢?
于是,在深圳,我找到了一家存在了10年的法餐厅,传说中穿着短裤就能进。
食客和店员的角色互换进到这家餐厅,首先给人的感觉并不像是很高端,但也不至于简陋。
摆设还算讲究,但是并没有大酒店那种奢华感。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餐厅的服务员似乎就是灰姑娘,尽管只有一个人忙前忙后,但总是能够及时回应。
这让你不由得觉得,自己像是在变成了故事中的继母,虽然明明也花了人均200+,但整个氛围却有点小家子气,甚至让人有点心疼这个服务员。
本来我打算体验一把正宗的法餐流程,点个前菜、主菜和甜品的套餐。
谁知道呢,光是前菜都要68、78或者138元,连一份汤都要50元。
这哪里是什么前菜,简直是被翻页过去的前任了。
餐前面包和油封鸭腿的味道评测当然,餐厅还是给了我们一些免费的餐前面包。
没想到,这法棍就在其他人把它说得神乎其神的情况下,最终却让人失望。
面包倒是先热了一下,表面微微变脆,可里面依然干硬无味,嚼起来有劲,但完全没有大家传说中的那种美味感。
接下来上的是油封鸭腿,价格可是高达148元,这可不真的是“鸭腿”,而是“抱大腿”。
鸭皮虽然烤得金黄,但并不酥脆,肥油满满。
鸭肉吃起来有点干,虽然肉质还挺嫩,但总觉得缺点味儿。
就像那种遇到了真爱却不确定“它就是”的感觉,又让人觉得平凡,就这样?
相比之下,这道菜的配菜,土豆泥倒是个大亮点。
黄油和土豆的香气混合在一起,口感轻盈得像接近泡沫,只闻到香味就够让人馋得不行。
这种对比,让我不得不感慨,这家法餐厅的配菜实力是有点绝。
再品尝另一道菜的时候,配菜的表现同样亮眼。
侧腹牛扒虽然点了七成熟,结果吃起来感觉都快到了九成熟,牛肉香气也不浓烈,实在一般。
倒是配着的现炸薯条,干爽不油腻,土豆味热气腾腾,香气扑面而来,口腔瞬间被这种沙滩般的体验填满。
当甜品上来的时候,烤苹果咸焦糖奶油香草冰淇淋可丽饼确实是法式经典,看起来就很有食欲。
热的煮苹果、可丽饼,常温的苹果、焦糖酱,还有冷的冰淇淋,这种温度叠加搭配,怎么看都很有逻辑。
每一层食物都很到位,然而全吃进嘴里却说不出到底差在哪。
最后一道甜品布朗尼也是同样标准,无非就是一块标准的布朗尼蛋糕配上甜度极高的冰淇淋,吃到最后会有点腻味。
火候、味道、搭配,都是标准中的标准,但也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
总结与反思:法餐究竟吃什么?
终于,吃完这餐法餐,感受到的主要是配菜比主菜更出彩。
花主菜的钱吃配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让人觉得本末倒置。
这样一番体验下来,我内心也自有评分,虽然不能说是难吃,但却让我实在想不到会再光临。
这家餐厅的经历,让我不由得反思,究竟是我们对法餐的期待太高,还是一场美味的体验不该有太多条条框框?
或许,食物最重要的还是带给人的愉悦感和满足感,无论是法餐、中餐,还是其他料理,都得在味蕾上找到共鸣。
想一想,何必被各种礼仪和高级概念束缚,享受当下,才是最重要的。